新思科技携手IBM,通过DTCO创新加速后FinFET工艺开发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重点:

采用新思科技Sentaurus、Process Explorer、StarRC、SiliconSmart、PrimeTime和IC Compiler II,DTCO方法学降低了先进半导体工艺开发的成本,并加快了上市速度。

新思科技的精确材料、光刻、工艺和器件TCAD仿真器在晶圆生产出来之前即可对工艺选项进行评估。

并行开展的标准单元库开发与使用IC Compiler II的模块级设计评估,使设计级指标得以用于材料、晶体管架构和工艺选项的选择,以满足功耗、性能、面积和成本 (PPAC) 的目标需求。

2018年9月21日,中国 北京——新思科技(Synopsys, Inc.,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代码:SNPS)今日宣布与IBM携手,将设计与工艺联合优化 (DTCO,Design Technology Co-Optimization) 应用于针对后FinFET工艺的新一代半导体工艺技术。DTCO通过采用设计指标,在晶圆生产之前的早期探路阶段就能够有效评估并缩小范围选择出新的晶体管架构、材料和其他工艺技术创新。本次合作将当前新思科技DTCO工具流程扩展到新的晶体管架构和其他技术选项中,帮助IBM为其合作伙伴开发早期工艺设计套件 (PDK),让他们能够评估确定IBM先进节点带来的功耗、性能、面积和成本 (PPAC) 优势。

IBM研究院半导体研究副总裁Mukesh Khare博士表示,“要在7nm以下的工艺节点实现最佳的生产能力、功耗、性能、面积和成本优势,就必须探索新的材料和晶体管架构。半导体制造厂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在考虑所有可能的选择时如何及时收敛到最佳的晶体管架构。与新思科技在DTCO方面的合作让我们能够根据从典型构件(如CPU内核)中提取的指标有效地选择最佳的晶体管架构和工艺选项,从而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更快的工艺开发。”

在此次合作中,IBM和新思科技正在开发和验证采用Proteus™掩模综合的光刻解析度增强技术,使用QuantumATK进行新材料建模,使用Sentaurus™TCAD和Process Explorer优化新的晶体管架构,并使用Mystic提取紧凑模型。从这些工艺创新中总结的设计规则和工艺模型可用于设计和表征标准单元库,而在模块级,基于IC Compiler™II布局与布线、StarRC™提取、SiliconSmart®表征、PrimeTime® signoff和IC Validator物理验证的新思科技物理实现流程采用了Fusion Technology™,对PPAC的评估有明显帮助。

联合开发协议的内容包括:

DTCO从布线能力、功耗、时序和面积等方面对晶体管和单元级设计进行优化。

通过工艺及器件仿真评估和优化新的晶体管架构,包括环绕栅极纳米线和纳米板器件。

针对SPICE仿真、寄生参数提取 (PEX)、库表征和静态时序分析 (STA) 优化变异感知模型,准确地将时序和功耗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包含到最高可靠性设计中,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过度设计,降低设计流程运行时间的开销。

收集门级设计指标以优化模型、库架构和设计流程,从而得到最大限度的PPAC优势。

新思科技首席技术官Antun Domic博士表示,“新思科技开发了业内唯一完整的DTCO解决方案,涵盖了从材料探索到模块级物理实现的整个过程。IBM具有全面的工艺开发和设计专业知识,是将DTCO解决方案扩展到后FinFET工艺技术的理想合作伙伴。”

关于新思®

新思科技(Synopsys, Inc.,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代码: SNPS)致力于创新改变世界,在芯片到软件的众多领域,新思科技始终引领技术趋势,与全球科技公司紧密合作,共同开发人们所依赖的电子产品和软件应用。新思科技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芯片自动化设计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排名第一的芯片接口IP供应商,同时也是信息安全和软件质量的全球领导者。作为半导体、人工智能、汽车电子及软件安全等产业的核心技术驱动者,新思科技的技术一直深刻影响着当前全球五大新兴科技创新应用:智能汽车、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和信息安全。 

新思科技成立于1986年,总部位于美国硅谷,目前拥有13000多名员工,分布在全球100多个分支机构。2018财年预计营业额31亿美元,拥有3000多项已批准专利,为美国标普500指数成分股龙头企业。

自1995年在中国成立新思科技以来,新思科技已在北京、上海、深圳、厦门、武汉、西安、南京、香港、澳门九大城市设立机构,员工人数超过1100人,建立了完善的技术研发和支持服务体系,秉持“加速创新、推动产业、成就客户”的理念,与产业共同发展,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的优秀伙伴和坚实支撑。新思科技携手合作伙伴共创未来,让明天更有新思!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