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芯表示退出7纳米制程不一定是坏事 12纳米以下制程规模依然稳固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8月底,全球第二大晶圆代工厂格芯(Globalfoundries,“GF”)宣布退出7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的研发与投资,这是继联电之后,第二家宣布放弃10纳米以下制程的半导体公司。虽然放弃7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的研发令人有些惋惜,不过格芯倒是显得稳重、平和。日前举行的GTC大会,格芯还是强调先进制程不是市场唯一方向,当前旗下22纳米FD-SOI制程,以及14/12纳米FinFET制程依然大有市场。

格芯退出7纳米制程研发,受影响的客户主要是AMD及IBM。AMD随即宣布将7纳米制程的Zen2 CPU,以及7纳米制程的Vega/Navi GPU全部交给台积电代工,IBM方面还没有宣布最后决定。IBM下一代Power 10处理器问世还早,还有时间选择新代工厂。对格芯来说,放弃7纳米及以后的5纳米、3纳米等烧钱无止境的制程,转向更有利润的市场,外界普遍认为也是好选择。

日前格芯于美国召开的GTC(Global Technology Conference)2018大会,格芯公布制程技术的发展蓝图及计划。格芯指出,未来虽然跟消费级处理器、显卡关系越来越小,但在RF射频、汽车电子等产业大有可为。

格芯强调,对半导体制程来说,虽然越先进越好,但不是说不先进的制程就没市场了。实际上,12纳米以下的制程在整个晶圆代工市场并非多数,反而12纳米以上的成熟制程市场,2018年依然有560亿美元规模,且到2020年,还会成长到650亿美元。

对于摩尔定律,格芯表示,就是因为跟着摩尔定律,才使芯片成本越来越高,但电晶体密度提升幅度却越来越小。例如2011到2015年间,每年电晶体提升幅度只有12%;2015到2018年间,提升幅度更只有3%,但芯片的生产价格却越来越高。在这个问题上,许多人认同格芯的说法。摩尔定律在28纳米节点之后,提升幅度减缓,且认为摩尔定律已死的也大有人在。英特尔本身虽然是摩尔定律最坚强的扞卫者,但英特尔也在14纳米制程节点之后,升级遇到瓶颈,使10纳米制程时程屡屡延后。

制程技术发展方面,格芯除了坚持现有14/12纳米FinFET制程,未来重点将放在FD-SOI制程技术。格芯积极推广代号为22FDX的22纳米FD-SOI制程,未来还有更先进的12FDX制程。就22FDX制程来说,虽然功耗可能不如14/12纳米FinFET制程,但投资或成本上,22FDX制程却有绝对优势,就像成熟的28纳米制程也有成本优势。格芯的22FDX制程已获得客户认可,根据新闻稿,格芯在22FDX制程获得超过20亿美元的订单,包括IoT、工业、汽车电子、网络、加密货币、移动等多个领域。

最后,由于之前格芯收购IBM晶圆制造部门后,获得不少专利及技术,尤其RF射频方面,未来RF芯片市场也为格芯的发展重点。可想见的是,放弃先进制程后的格芯,虽然与消费端产品生产渐行渐远,但工业用产品的市场,未来仍会继续看到格芯,显示其在另一个市场的竞争优势。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