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识别方面的相关消息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一、中国首个给机器人“听”“说”能力打分的标准规范完成

  由上海企业平安好医生与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公司云知声共同起草的《中文语音识别难度分级认证规范》讨论稿(以下简称《认证规范》)已经完成,并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AIIA)2018年联盟会员大会的标准化与推广工作组专项讨论会议上进行了标准框架汇报,得到专家认可。这是国内首个关于中文智能语音识别难度的标准规范,有望为形形色色人工智能产品的“听”“说”能力打分,避免“假智能”滥竽充数。

  《认证规范》将中文语音识别难度分为L1-L4四个等级,并分别从声学和语言学两个维度确定了信噪比、普通话水平、说话习惯、语言句式等十余个影响因素,对智能语音交互类产品在实际应用场景下的识别率提供了定级依据。因此,这一《认证规范》的推出,有望为我国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及产业发展,提供切实可行、可加以全面推广的技术标准。

  二、与人类媲美的语音识别与机器翻译

  微软亚洲研究院与雷德蒙研究院共同研发的机器翻译系统在通用新闻报道测试集newstest2017的中-英测试集上达到了媲美人类的水准,成为首个在新闻报道的翻译质量和准确率上可以比肩人工翻译的翻译系统。

  为了能够取得这一里程碑式突破,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和雷德蒙研究院的三个研究组,进行了跨越中美时区、跨越研究领域的联合创新。微软亚洲研究院机器学习组将最新研究成果对偶学习(Dual Learning)和推敲网络(Deliberation Networks)应用在了此次取得突破的机器翻译系统中。自然语言计算组则在此次的系统模型中增加了另外两项新技术:联合训练(Joint Training)和一致性规范(Agreement Regularization),提高了翻译的准确性。

  三、语音识别领域突飞猛进发展前景广阔

  近几年来,深度学习+大数据+并行计算共同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人工智能+”应用已开始落地开花,从智能安防,到智能客服,再到智慧教育和智慧医疗等等。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各种产品在各个领域代替人类从事简单重复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也促进了各个行业的发展和变革。

  在人工智能的各项领域中,自然语言处理是最为成熟的技术,由此引来各大企业纷纷进军布局。在未来3年内,成熟化的语音产品将通过云平台和智能硬件平台快速实现商业化部署,前景十分广阔。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