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行车记录仪后装市场,甚至整个汽车电子后装行业,行情下行、利润下滑是不争的现实。
加之原材料涨价、个税&社保新政等因素影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汽车电子后装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成本压力。能不能“开源”不知道,但想尽各种办法“节流”是业内大部分企业正在做的事情!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行车记录仪行业竟有企业反其道而行之,变着法儿的“花钱”——邀请“在线”的知名演员(百度搜索《余罪》大嫂徐冬冬)参演仅仅几分钟时长的微电影↓↓↓
▲海圳投资拍摄《让爱·安全回家》微电影
要知道,微电影虽“小”,但导演、知名演员的佣金,后期制作费用、拍摄过程中的各种花销,甚至后续的推广费用,相对于一台只有几十、甚至几块钱的厂家利润而言,让人不禁发问:要卖多少台记录仪才能够拍一部微电影?!有这些钱,做点市场支持不是更实际?
在这里,大嘴要大胆“揣测”一句——定位高端车型专车专用隐藏式记录仪的海圳,产品利润应该相对可观。也就是说,它有钱就可以任性!
但这仅仅是任性吗?想必大家也不会这么认为!
那么,海圳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大嘴这次就这一企业行为背后的行业变化来说道说道!
◆ 品牌“C端”发力条件成熟 ◆
经过这些年的市场教育,行车记录仪已经是最接近“大众消费电子”的车载电子产品。无论是厂家对于车主需求的理解,还是广大车主对产品的认知与认可,都已经具备了行业品牌发力“C端”的条件。
加之传统渠道的销量下滑,行业品牌也亟待在C端发力,寻求突破。
而大嘴认为,C端消费者的品牌塑造“始于理解,成与沟通”。
▲理解-沟通与传播
基于对产品以及消费者需求的理解,企业对品牌做了定位,确定自身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什么价值。然后更多的工作便是“沟通”,把品牌、产品的价值传递出去。
而“微电影”就是在做这种沟通的工作,通过公众人物的影响力,通过故事演绎的方式,把信息传递给消费者。
当然,除了“微电影”之外还有更多的沟通方式。重点是,行车记录仪已经到了品牌发力“终端”的时期。
◆ 汽车商品消费升级的C位争夺战 ◆
今年以来,国内车市进入“微增长”阶段,汽车类商品零售额也连续数月出现同比下降。
为促进汽车商品消费增长,激发市场潜力,9月20日国务院发布了激励政策,其中便提到了“要重点发展智能汽车等前沿信息消费产品”,这无疑促进了汽车及其相关商品消费的优化升级。
而市场的实际反映也印证了汽车消费升级的趋势。在整体车市低迷的背景下,豪华车市场销量却持续火热。豪车的销量增长也带动了与之相关的汽车其他商品的升级。
例如海圳微电影里提到的隐藏式专车专用4G行车记录仪,它从单纯的行车记录功能,发展到包含4G通讯、AI语音交互、手机互联、道路救援等功能,更能匹配高端车车主的用车需求。
总结而言,当前低端乘用车产品市场份额在持续萎缩,各个细分领域产品逐步向高端发展。这样的趋势形成了新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理念,给高端产品带来了机会。
厂家大力进行品牌推广,塑造终端品牌形象,便是在抢占消费升级的市场C位。
◆ “借势”大咖 影响C端 ◆
汽车后市场作为相对传统的行业,加上国内车主对汽车以及相关的产品认知不深,厂家又难以下沉终端,将品牌和产品“侵入”C端。随着市场下行,后市场厂家在终端市场难有更多作为。
然而,随着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大咖进入后市场,后装企业有了“借势”这些大平台的机会。
例如海圳入驻“天猫新零售”,拉“阿里”、“汽车之家”为其微电影站台,携“高德地图”、“斑马智行”为其产品打Call。
为的就是“借势”这些大咖企业在终端车主层面的影响力,以及在技术研发方面的优势,提升自身品牌在终端市场的美誉度。
同样,业内其他厂家与腾讯车联的合作,必定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借势”大咖,已经成为后市场有条件的企业实现市场突围的“流行方式”。
结语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消费者变得越来越难以琢磨,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的竞争力在哪?大嘴认为,万变不离其宗——品质+服务+品牌=企业竞争力。
所以,在行情不好或者市场发生变化时,重要的不是拍一部微电影要花多少钱,而是企业要与时俱进的去做出相应的改变和动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