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G网络的即将到来,VR或将成为最先的受益者

vr|ar|虚拟现实

169人已加入

描述

随着5G网络的即将到来,大量应用都在跃跃欲试,其中对于已经从死亡谷中爬出来的VR来说,显然是迎来了新一轮的春风,凭借着对于消费市场的吸引力,以及5G技术对于自身网络需求的极大契合,VR或将成为5G时代的最先受益者。

从死亡谷中爬出的VR

根据在2016年发布的各热门技术产业的趋势走向来看,VR产业已经度过了此前的聚焦期、泡沫期、低谷期,开始走向平稳增长的道路上。也就是说,已经存活下来的VR企业已经基本逃离了死亡谷。

另在今年年初,Forrester发布的《物联网用例要求将满足您的5G要求》的报告中,也指出随着5G网络R15标准的确立,无缝的AR和VR应用将通过超低延迟以实现最佳的用户体验。VR游戏对于高带宽和低延迟的需求,恰恰是5G R15中所着重关注的两大技术指标。

5G网络低于1ms的时延,以及10Gbps的峰值速率,可以很好的满足的VR应用需求,让VR应用告别过往的画质差、容易眩晕的痛点。可见,从死亡谷爬出来的VR,还将迎来5G开始逐渐部署的东风,成为与5G网络最为契合的应用。例如,爱立信在超级碗的5G宣传中,就让运动员来佩戴VR设备进行虚拟训练。

国内的电信运营商也表示称,VR/AR对高性能移动网络的需求将推动5G的发展,成为未来5G业务开展和用户推广的必争之地。VR/AR要实现完美的虚拟现实体验,视频数据要从传统的平面提升到球面和空间体面,时延要低于20ms才能有效缓解眩晕感,5G的超高传输速率和端到端时延的特性能很好地满足VR的要求。

芯片计算能力成掣肘

不过,迎来春风的VR产业,也有着芯片计算能力不足的问题有待解决。VR对视频内容有着很高要求,原因在于VR视频至少需要8K才能初步满足用户观看要求,因为4K的VR实际观看效果仅相当于240P,8K视频才能达到480P的级别,在用户的实际VR观影中,才能看清视频内容的一些细节。所以,对于VR来说,8K才只是入门级。相对来说,VR的芯片也就需要较高的图形处理能力,才能流畅的解码高质量的视频文件,并保证播放的流畅清晰。

据业内人士透露,巨幕视觉的核心是如何最大化可视区分辨率,同时最小化GPU计算和内存带宽需求。虚拟视频需要对视频进行解码,并将其正确的渲染至对应的显示设备,其中可以通过功能IP硬化减轻对GPU的压力。

ARM在今年3月份发布了Mali GPU:Mali-G52和Mali-G31,其中Mali-G52在支持AR,VR和机器学习的同时将能够在更小面积在提供“更优性能”。同时发布了视频编码器Mali-V52和解码器Mali-D51,它们能够以60fps的速度编码4K视频,同时能确保质量提高20%;并且以120fps的速度解码4K视频,同时节省30%的功耗和降低50%的内存延迟。

但是,面对所谓的8K入门级需求,芯片的计算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

电信运营商聚焦云VR

不过,目前电信运营商则对于VR的8K视频播放找到另一种解决方案,那就是云VR。云VR具备低成本、轻量化、移动性的特点。以云计算为基础,动作捕捉和视频渲染都在云端运行,并将渲染完毕后的游戏画面压缩后通过网络传送给用户。用户端设备不需要任何高端处理器和显卡,只需要基本的视频解压能力。而即将开始走向公众的5G网络,也能很好的满足云VR发展需求。

在今年9月13日,中国电信和华为就在“第十届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上,联合发布了云VR产品。中国电信在当时表示,将和合作伙伴共同部署GPU云计算能力、内容云的渲染能力和8K实时的编码解决处理能力等云VR三大关键能力,技术能力、渲染能力上天翼云,8K的FOV即视长角技术、CDN将逐步实现全面支持。按照中国电信与华为的合作计划,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基于千兆光宽带、天翼高清、家庭WiFi智能组网和云化渲染技术,打造家庭VR应用场景,争取在未来5年内将云VR打造成智慧家庭下一个千万级业务,为中国电信宽带用户带来创新的沉浸式娱乐体验。

据悉,目前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也已经搭建了一套云VR产品,主要是用于验证业务端到端的连通性。另外,联通也在跟青岛、成都、南昌、绵阳这些城市一起合作,推动VR试点。试点核心基于5G和固网、固移融合的情况下推动业务,其中包括了VR医疗、视频业务、游戏业务等。

今年7月,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则开启了全球首个运营商云VR业务试商用,“和·云VR”主打巨幕影院、VR现场、VR趣播、VR教育、VR游戏等趣味场景,让用户足不出户便能身临其境的欣赏演唱会、大赛、巨幕影院、奇彩风光、教育课程、虚拟游戏等体验。其中的云VR应用基中国移动福建公司的千兆家庭智能组网、WiFi网络和云化渲染技术,在保证视频码流稳定传输和高精度图像显示的前提下,降低了对终端硬件计算能力的要求,同时摆脱了数据线缆对头戴设备的束缚,大大改善了用户的VR体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