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境内的国际机器视觉品牌大约100家,而民族品牌也接近前者,产品代理商超过200家,专业的系统集成商超过50家,涵盖从光源、工业相机、工业镜头、图像采集卡和智能相机等所有相关行业链产品。
机器视觉行业是一个崛起的新兴行业,全球制造中心——中国开始了工业转型升级过程,对过度依赖低廉劳动成本的粗加工和制造模式向全面自动化、高附加值和高生产率转型,中国正在继北美、欧洲和日本之后,成为国际机器视觉厂商的重要目标市场。
未来几年,行业若按照年均16%左右的增长率,预计到2020年,我国相关行业的市场规模将突破150亿元,到2022年达到179亿元。
中国在机器视觉技术的起步上较晚,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相关技术之后,正式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这10年间,中国的相关技术的发展,由于受制于产业结构较为低级、技术的应用范围较为狭窄以及整体技术比较落后,发展的并不算好。
而随着全球“工业4.0”概念的升温,和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中国的制造业开始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型,智能制造也开始在全国兴起。而作为拥有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成本等等优势的机器视觉技术,也首当其冲,作为智能制造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而获得长足的发展。
目前,境内的国际机器视觉品牌大约100家,而民族品牌也接近前者,产品代理商超过200家,专业的系统集成商超过50家,涵盖从光源、工业相机、工业镜头、图像采集卡和智能相机等所有相关行业链产品。
中国机器视觉技术有待提升
由于机器视觉技术和3D视觉技术的长足进步,在中国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现如今,除去在传统制造行业,在仓储物流行业,AGV小车和无人机也在积极应用相关技术;而无人驾驶、航空航天领域里也常常能看到其身影。
虽然这门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势头愈发的火热,但中国企业仍然需要在火热的发展背后认清楚自身发展的不足。
首先是国内机器视觉技术的商业化比例仍然不容乐观,据不完全统计,现如今中国申请的相关专利,大多是由高校申请的,其中专利申请数量排行前三的清一色都是大学。这些大学申请的专利,能实际应用到商业中的比例不足60%。
其次国内外的技术差距仍然非常悬殊。尤其是像日本佳能这样专做相机影像生产的国外企业,也开始跨界开发机器视觉相关的新技术。倘若中国的企业不能够快速掌握全球最先进的技术,则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进一步地被国外拉开差距。
中国机器视觉企业寻求突破
目前在中国,随着配套基础建设的完善,以及技术、资金的积累,各行各业对采用图像和机器视觉技术的工业自动化、智能需求开始广泛出现,国内有关大专院校、研究所和企业近两年在相关领域进行了积极思索和大胆的尝试,并逐步开始在工业现场的应用。
在刚刚结束的第20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不少中国企业的产品展示,让人能够看到中国机器视觉和3D视觉技术正在寻求突破。
在工博会上,梅卡曼德展示了其堆放纸箱抓取的方案。该方案可以处理带图案、胶带、标签的纸箱,并能很好地处理紧密堆叠等难题。针对仓储拣货等场景推出的混杂多货品分拣系统中,可识别、抓取随意堆放地多种货品并进行货品分类,满足物流业等行业用户在订单拣货场景的需求。
除此之外,梅卡曼德还同优傲、配天、珞石等国内外的著名机器人制造企业合作,在企业各自的展台上,展现有各式各样相关应用的场景。比如梅卡曼德3D视觉引导配天AIR20机器人识别抓取连杆件,并放至砂带机打磨的应用方案。
这套方案可处理多种形状的物体,如箱子、麻袋、金属块/棒、环状物体等;可妥善处理胶带、图案、紧密堆叠等问题;对于相当程度的暗色和反光表面也可处理;对于典型的产品只需0.5s-0.8s即可完成识别和定位。
除了梅卡曼德,有着十五年研发应用经验的维视智造,也展出了公司旗下VisionBank智能视觉软件、ISC系列工业智能相机、SVC系列智能视觉控制器、VisionBank RVS200机械手视觉系统等最新的智能视觉产品。
包括梅卡曼德、维视智造等等专精于这个领域的企业在内,在这次工博会上展示相关技术的企业合计也有五十家以上。
业内人士表示,相信在未来,中国将会有更多的机器视觉和3D视觉技术专利能够从实验室里走出来,应用到商业上,实现中国智能制造的进一步繁荣。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