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服务机器人处于市场探索阶段,或将有希望成为工业革命的切入点

机器人

533人已加入

描述

外媒称,服务机器人在中国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因为该国庞大的老龄化人口需要能做各种事情的机器人,包括打扫房间和陪伴老人。

据9月25日报道,在重庆举行的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智博会)上,一小群人围在冯竹林(音)的展位前,伸长脖子想一睹她手里的一个球状物体的风采。

那是一个名叫“智伴”的机器人。对于这个排球大小的机器人,人们很快就提出了问题。

冯女士回答说,“智伴”——意思是有知识的伙伴——会唱歌、用英语跟孩子进行简单对话、读出父母发来的短信等等。

冯女士说到这个售价800元的机器人时说:“如今,许多父母忙得顾不上照顾孩子,所以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投资。”她说:“下一次会有越来越多这样的机器人出现,这就是未来。”

报道称,像“智伴”这样的服务机器人在中国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因为该国庞大的老龄化人口需要能做各种事情的机器人,包括打扫房间和陪伴老人。

机器人分为三大类: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指的是那些执行救灾、排爆等特种任务的机器人。

据中国哈工大机器人集团(HRG)和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上个月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估计,到2020年,仅服务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就有望翻一番以上,达到269亿元。

报告说:“中国服务机器人仍处于市场探索阶段……B端市场仍处于各应用场景试水阶段。”

报道称,现在已经有了各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机器人。

上个月在重庆举行的智博会是由一队跳舞机器人拉开序幕的;自动机器人在会场内游走,公众可以向它们咨询信息。

出品了一系列教育机器人的北京智能管家科技有限公司(Roobo)销售经理甄傲(音)说,这种机器人正在慢慢地变得越来越主流。

他说:“去年,我们在一个这样的展会上卖出了大约20台机器人,而现在在类似的展会上,我们一天能卖出70到80台。”

北京在机器人以及自动化和人工智能(AI)等相关技术领域进行了大力投资,旨在使中国成为这些关键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者。

中国政府称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宝石”,是中国工业革命的切入点。

中国政府还推出了一项发展机器人产业、吸引外资和将机器人技术应用于国防等更多领域的计划。

新松和大疆等国内机器人企业发展迅速,其他一些企业则收购了外国机器人制造商。2016年,中国美的集团斥资50亿美元收购了德国库卡公司。

报道称,中国老百姓也对机器人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在前不久重庆举行的智博会上,人流最多的地方往往是机器人展台。

34岁的建筑工程师徐德禅(音)一语道破了中国人的想法:“如果这些机器人在未来能够帮助我的孩子,那何乐而不为呢?”

专家们说,优惠政策和规模可观的人才储备等因素带来了机器人产业的迅速发展。

2016年,中国占据了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31%的份额。它的目标是到2020年使中国制造的机器人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

在评论中国的产业升级过程时,日本东北大学前沿学际科学研究所助理教授翁岳暄说:“一旦成功,中国可能成为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创新国家之一。”然而,人口压力出现的时机对中国不利。

英国诺森布里亚大学教授熊宇(音)说,中国急于发展机器人能力是因为面对人口老龄化和出生率放缓,中国不得不接受人口红利的减少。

报道称,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现在面临工人短缺;在过去十年里,劳动力成本翻了一番。

熊教授说:“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特别是制造业对于机器人有着巨大的使用需求。”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联合发布的最新报告《投资人力资本,拥抱人工智能:中国未来就业的挑战与应对》发现,在江苏、浙江和广东等省份,机器人已经在逐步取代人类劳动力。

据中国媒体今年报道,去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14.1万台,连续5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

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秘书长罗军说:“中国许多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程度仍然很高。随着工业化的步伐加快,自动化的速度也将加快。”

中国的机器人密度为88,意味着每万名工人使用的工业机器人数量为88台。这个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自动化水平的基准。

相比之下,排名世界第二的新加坡的机器人密度为488。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韩国排名第一,机器人密度为631。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