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设备
李子琦,男,1995年8月出生,山东聊城人,现为山东大学物理学院2016级光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班长,师从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陈峰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飞秒激光精密加工在材料改性与微纳结构制备中的应用、基于波导平台的脉冲激光器、二维纳米材料改性与修饰等。现已发表SCI期刊论文7篇,累计影响因子34.76;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4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为13.667;入学一年半以来所发表论文已被SCI期刊引用30余次。因科研成果和各方面工作突出,先后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山东大学研究生校长奖学金、山东大学“十大优秀研究生”等荣誉。
自大四提前进组学习到现在有两年多的时间了,通过自身努力,我在导师的指导和组内同学的帮助下,科研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绩。我认为要做好科研应该有一个对待科研积极的态度,然后就是着力提高自己在文献查阅、实验操作与论文写作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成果能够发表在高水平的国际期刊上并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我将从自己科研经验出发,分别从文献调研与管理,实验部分和论文写作三个方面介绍一些方法与技巧,希望能对大家科学研究效率的提升有所帮助。
做好科研首先要摆正对科研的态度,对自己研究的内容要有热情,这样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当中。科研有时候是很枯燥的,但是对于热爱科学研究的人来说,长期面对同一个需要解答的问题并不是煎熬,对他们而言这意味着无数次令人沉浸其中的尝试,执行科研计划的畅快,以及获得收获的欣喜。别看它们表面上枯燥,其实只要深入进去,就会发现其中奥妙无穷,充满快乐。搞科研就要有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就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清贫,以科学为乐,专心致志。科研的过程虽然充满着艰难曲折,但却有着无限的乐趣。我不怕研究中出现问题,我也热爱思考,善于调研文献,相信不断有目的地去尝试,最终能够解决问题。从事科研的乐趣,基于对科研的热爱。有了这种热爱,才会对艰辛的研究工作甘之如饴,兴味盎然,产生创新的恒久动力,在科研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
前期工作——文献调研
众所周知,任何的创新都是基于先前的研究和知识之上,所以要实现科研创新,我认为首先应该做好文献检索工作,及时关注本研究领域内的论文发表情况。阅读文献不仅可以拓宽眼界,从宏观上把握国内外某一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等信息,还能提供一些科研的灵感。对于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首先就要提高自己的文献检索能力,学会充分利用各种检索工具与检索技巧来解决科研中常见的问题(如怎样了解某研究课题的总体发展趋势,如何随时掌握一个研究课题的最新进展等等)。文献检索工具最常用的就Web of Science了,通常会选择每周更新的“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了获得更好的体验,可以应用高级的检索语法,如布尔逻辑算符检索、近似检索、截词检索和检索途径。谷歌学术也是常用的一个学术搜索引擎,对于最新的文献更新非常及时,可以和Web of Science相互补充,提升检索结果的全面性。大家可以通过搜索思谋学术等镜像来访问谷歌学术。除了使用Web of Science和谷歌学术等检索工具以外,还可以使用一些其他途径获取研究动态。例如,可以通过订阅各个学术期刊的电子邮件提醒服务(email alert),会定时向订阅邮箱发送最新发表论文的信息;通过谷歌学术跟踪新文章或新的引用,可以及时地获取关注作者新论文发表或关注论文的新引用。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科研社交网站关注感兴趣的作者主页获取相关领域研究动态,如ResearchGate、ORCID、ResearcherID与谷歌学术个人学术档案等等。此外,积极参加该领域内的国内外学术会议以及研讨会也是获得该领域最前沿研究动态的绝佳途径。对于一个新的领域,可以从阅读相关领域的综述文章起步,能够对研究内容有大概的了解,然后再去看最近五年影响因子较高的代表性文章。一般高影响因子代表了研究领域的前沿和权威,分析与讨论也很独到。文献检索与阅读的同时,文献管理对于科研效率的提升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我的第一篇论文写作过程中调研了1000多篇文献,通过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进行了有效的分类管理,还可以对论文内容进行有效的检索,极大地提升了对文献的掌控能力。
勇于尝试——实验阶段
通过广泛的文献调研,有了基本的idea之后,就要把握好创新这条主线,勇于尝试,敢想敢做。做实验必须要有相当的时间付出,也要学会动脑筋,找到正确的工作方法。当我们在经过理论分析、计算或实验不断尝试后进行不下去的时候,调研相关文献不断将自己的方法与文献中的相关方法相比较,并加以分析可以获得不少启发。在进行实验当中,需要具有恒心。我在开始做锁模激光实验时,需要将自由空间光准确高效地耦合到单模光纤当中。由于光纤纤芯极小,而且对于外界振动非常敏感,所以调节起来非常困难。通过不断地改进耦合光路,反反复复更新了5套实验装置,才最终实现了高效的耦合。细节决定成败,重大的科学发现往往出现在对于细节的敏锐把握当中。因此,在进行实验当中,还需要细心,能够抓住和把握住细节。在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时候要多思考,多与之前的文献相比较。对于结果看似不好或者不符合预期的实验结果也要仔细分析,其中往往包含着重要的物理发现。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多和老师和同学共同探讨,导师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开阔的视野,往往能够站在比较高的角度看问题,对于改进实验方法与理解实验结果很有启发作用。在各领域相互渗透的今天,与其他课题组的合作与交流在科研过程中同样十分重要。通常来说,大家的研究工作大多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科学问题,而很难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并创造多学科研究所需的条件。两个不同方向的研究者可以提供给对方所需要的知识,帮助对方完成其难以完成的部分工作,从而更容易出成果、更容易有新的发现。
提炼升华——论文写作
阅读了大量文献,也做出来较好的实验结果,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如何用科学的语言将科研成果表达出来,发表在国际期刊上。一篇好的研究论文不应是枯燥的实验报告,不但需要好的数据与出色的结果,更需要作者具有相当程度的英文写作功底,能够将自己的成果提炼升华并清晰完整地表达出来。英语表达不好的文章可能直接被拒稿而不会进入同行评审阶段,而流畅精炼的英语表达能够让审稿人准确捕捉到文章的重要意义。因此写学术论文需要我们在表达上面下功夫,认真仔细地修改、一步一步地完善我们的论文。我在写学术论文的时候基本上是每天一个文件版本,分别以日期单独存储,最多的一次有近100个修改版本,最终文章得以顺利发表,审稿人在英语写作和内容方面的所有指标均给了最高的评价。关于学术论文的写作,可以阅读How to Publish a Paper in the Top Journal与How to Write and Publish a Scientific Paper这两本专门介绍专业英文写作技巧的参考书。一般来讲,论文结构最常见的格式是IMRaD(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的英文缩写)。引言部分是审稿人第一个阅读的部分,反映了作者对于一个领域的了解程度,一般包括对于研究背景的一般性介绍和文献综述两个部分。文献综述部分需要对相关方向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存在的问题等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和描述,并基于此提出自己的创新点和研究内容。在这一部分,我们要注意突出论文的重要性,适当宣传自己的成果。方法部分应当简明地介绍研究所进行的步骤,方便其他同行可以重复论文的工作,其中较复杂的部分可以绘图展示。对于论文中文献的引用,我推荐大家使用Endnote进行编排,学会应用Endnote来写作,我的第一篇文章总共有225篇引用文献,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的使用大大节省了序号编辑与格式修改的时间,提高了写作效率。
以上是我对于做好科研工作的一些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我在科研上的进步离不开我的导师的指导,所以最后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陈峰教授对我的培养。陈峰老师高瞻远瞩的视野,前沿精深的学术造诣,严谨勤奋的治学风格,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都让我受益匪浅,是我科研道路上的导航塔。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将以陈峰老师为榜样,牢记教诲,心存感激,继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