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近日,SIA发了个耸人听闻的新闻,说intel放弃了10nm工艺的研发,当然这肯定是假消息就是了,今天intel也出面辟谣。不过相信很多人也会觉得奇怪,那边TSMC 7nm都量产了,三星也宣布风险试产了还上了EUV,为什么intel的10nm如此举步维艰?
去解释intel的10nm和TSMC/SAMSUNG 7nm之间实际上谁更先进其实也没什么太大的意义,毕竟横竖intel的工艺又不会拿来代工对不……用不到的东西再好也和自己没啥关系,而且其实结论之前我在微博里也说过好几次。但intel在10nm上陷入这么大的困境,有着比较深远的技术考虑。
10nm其实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点,因为如果按照正统(就是每一代全面缩减0.7x的工艺,只线宽的不算)工艺路线来看,在10nm前后需要做很多比较重要的决定,挑我们外行人能理解的有两个,第一个是是否引入EUV,第二个是如何处理高密度下第0层和第1层金属互联层(M0和M1)。一个一个来说。
EUV是目前很重要的技术,大家也经常会在各种新闻里看到EUV,但EUV其实并没有绝大部分人想象的那么重要,这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当初为什么要引入EUV,是因为193nm光源传统上在90nm就会开始接近衍射极限,无法直接曝光,因此需要引入波长更短的EUV,用来制造更精细的电路。但是大家也看到了,EUV一直到现在的14nm,都没有成功导入到芯片制造工艺中,业界已经用193nm光源采用各种多次曝光的方式一路曝到了10nm甚至最新的TSMC 7nm。而公认的硅基半导体的物理极限大约在5nm左右,最乐观的到3nm也结束了,那么现在再导入EUV,其实你也只能用来用一代到两代,实质上EUV已经从“没有不行”的东西变成了“有了能省钱”的东西,重要性已经大大下降。第二方面,EUV只是光源,半导体工艺流程是非常复杂的,曝光只是其中——当然非常重要——的一环,简单来说,光有EUV并不能解决问题,并不是你能造出大功率EUV光刻机,就能去做7nm的芯片图样,就像你光有了镜头并不能拍出照片一样。
那么现在的EUV到底发展到什么阶段了,是不是可以在10nm或者10nm之后的节点真正的以更省钱的方式大批量制造芯片,是一个需要评估且非常影响技术路线选择的东西。三星比较头铁,为了EUV甚至放弃了7nm DUV的研发;TSMC则是两头下注,既做7DUV,又同步推进7EUV,intel这边的态度就比较神奇:看起来intel根本对EUV毫无信心,因为10nm上intel率先在业界使用了SAQP曝光技术,既自对准四重曝光。
SAQP是从SADP发展而来的技术,D自然就是二重。这是为了解决193nm工艺无法直接对短于波长一半图样进行掩膜曝光而发展的技术,此外还有被称之为Litho-Etch的多重曝光技术,目前主要是三星在使用。一般来说,芯片制造工艺上每一层图案,都需要一个掩膜,二重曝光下,一层图案需要两张,四重曝光自然就是四张,因此SADP和SAQP显然是非常影响成本的东西,当时EUV也正是希望可以通过降低波长从而避免多重曝光。目前TSMC的7nm工艺依然还在使用SADP,intel应该是第一个真正采用SAQP方式制造芯片的半导体厂商。SAQP一旦怼出来了,实际上193nm光源就已经可以用到半导体工艺的尽头,EUV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这隐藏着一个非常重大的猜测:intel可能打算彻底放弃EUV,因为也许在intel看来,EUV永远都不可能成熟到成本比SAQP都低。
结合之前一个新闻,intel减持了ASML的股票来看,也许真的是有这个可能。
第二个问题没有EUV这么好懂,需要对芯片有更加深入的一点点了解,那就是M0和M1的问题。在这个之前我想先提一提线宽的问题。所谓线宽就是你在工艺名字上看到的那个几nm的数字,这代表着这一代半导体工艺所制造的最细的线条的宽度。但是一个重大误区是线宽代表着密度,这是完全不对的:低线宽的技术的确意味着更小的晶体管,但并不意味着更小的晶体管间距,事实上intel 14nm工艺的间距就要比TSMC 10nm更小,而间距才是衡量密度的更直接的参数。谈到间距就不得不谈到接触孔,制作在硅片上的一个一个的晶体管,需要靠金属互联层才能组合成电路,而金属互联层需要通过接触孔,才能和晶体管产生电气上的连接,直接和晶体管连接的通常是第0层和第1层金属互联层。越密的晶体管,不仅需要更细的M0和M1走线,还需要更小的接触孔。当年业界在180~130nm时代将互联金属材料从铝改为铜时,原因之一也是铝金属无法兼容更小的接触孔。但铜和铝不一样,如果让铜直接和芯片接触,我记得是因为金属电位问题,会导致绝缘层被离子扩散导致污染的情况,因此对于铜互联的芯片,接触孔内部还需增加一层其他的金属作为保护层,这个保护层曾经一度相当复杂,但是目前大体上是以钽为主。然而到了10nm的时候,因为接触孔的宽深比进一步提升,钽的机械性能已经不足以保证良率,为此需要更换金属材质,其中一个解决方案是使用钌代替钽。
但钌的极限也不高,在7nm时,更小的接触孔甚至已经让制作保护层都非常困难,因此需要再次更换金属,甚至直接更换互联层金属,而这正是intel在做的事情:intel 10nm工艺的M0和M1已经彻底更换成了钴,完全放弃了铜。钴的硬度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是货真价实的“硬骨头”,但如果你需要进一步推进工艺线宽,用钴替代铜是必须要走的一步,且基本不存在绕过的可能。不仅如此,10nm工艺上intel还引入了COAG,即Contact On Active Gate,直接把接触孔打在了Gate的正上方,而不是传统上远离沟道的外侧,这个技术目前也是业界首家。
在10nm上intel还有其他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在沟道底部打入小块SiGe来做局部应变硅。但基本上已经可以看出为何别家7nm做的风生水起,intel 10nm走的举步维艰,总结下来就是,intel看不到EUV的希望,打算靠传统工艺一路走到半导体的尽头,而10nm则是这个计划的实验平台,intel在10nm节点上一次性引入了诸多一直可以用到5nm甚至3nm的技术,打算通过放弃一代工艺量产时间作为代价,一次性打通通往末日的尽头。步子太大,以至于intel也扯到了蛋,但一旦10nm成功量产,原则上说intel就直接具备了制造5nm芯片的所有技术,而其他的几个制造商,目前还没开始真正的啃硬骨头,虽然看起来顺风顺水,线宽数字一路推进,但未来会不会遇到难以逾越的大坑就天知道了。
但intel表示10nm进展顺利,预计在2019年可以实现量产上市。现在再来看,是不是有不一样的感觉?当然我并不是半导体业内,上面的东西完全有可能出现本质上的错误,这只是我目前为止对于看到的信息的个人理解,如有错误实属正常,莫怪。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