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主宰车载语音市场,SDK和OS的商业战争一触即发

描述

从提供SDK包(早期语音仅仅是以API的方式提供),到提供软硬件一体化模块,再到如今征战OS,车载语音交互“不甘寂寞”。

近日,国内语音交互初创公司蓦然认知宣布11月份将正式向外界展示自研的车载OS系统。目前已与主厂达成合作(但暂不方便对外公布),预计2018年年底可以小批量试产。

这款车载OS就是MorAuto智能车机系统,其整合了蓦然认知在降噪、语音、对话、图像、大数据等方面的核心AI能力,而在硬件方面,则有飞歌的声影。

2018年4月27日,飞歌与蓦然认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开发搭载MorAuto系统的FlyAudio-Mor AI车机。

蓦然认知是一家语音方案的公司,飞歌是传统车载音响、导航系统厂商,双方的结合可以取长补短。

但,车载OS既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也没有哪一家厂商能够真正玩明白,为何一家语音出身的厂商要涉足呢?

常见的车载操作系统平台包括黑莓的QNX、微软的Windows Embedded Automotive、诸多基于Linux的定制操作系统以及众多基于Android开源项目(AOSP)的操作系统(它们本身也基于Linux)。

目前,汽车制造商大体有以下几种方式切入,一种是基于Linux、Android等开源系统搭建自身的车载系统;一种是直接采用QNX、AliOS(斑马)、擎OS(博泰)等商业化车载系统。

少有人走的路

语音市场,在国外有亚马逊Alexa、Nuance、Google(Google Assistant),国内有科大讯飞、百度(DuerOS)、腾讯、阿里巴巴(阿里云ET)、思必驰、云知声、普强信息等。

AIUI 是科大讯飞2015年推出的一套以语音为核心的人机交互解决方案,可以搭载于车辆的前装或者后装,适合于车载中控、智能后视镜、行车记录仪、智能抬头显示(HUD) 等设备。

此外讯飞还有为汽车车载提供的飞鱼语音套件,2016年底,基于AIUI打造的车机系统——飞鱼助理首次出现。

在车载语音方面,讯飞最早的尝试是2016年和奇瑞联合开发的Cloudrive2.0,而“小飞鱼”车载智能语音助手,定位国内主流汽车的后装市场,与国内众多车机厂商建立了合作。

今年,讯飞也与奇瑞、广汽、启辰等OEM启动战略合作,其与OEM的合作,更多的是提供语音交互技术,以车载OS和车机身影出现较少。此前,市场上有消息讯飞正在向后装市场推广自家车机。

讯飞平台与嵌入式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马冰表示,涉及安全系数低的科大讯飞做,安全系数高的车企做。

由此可以得出,讯飞介入前装市场,初期更多是以提供语音技术方案的形式,其它车机硬件、系统等循序渐进。

但商业战争永远没有一成不变的定论。

10月25日,科大讯飞正式对外宣布发布飞鱼OS(语音操作系统架构),直面对标百度DuerOS。但目前两者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车载OS。

Nuance是全球最大的独立语音识别公司之一,每年全球有4000万台汽车(约50%的全球汽车产能)和2000万台导航系统会使用Nuance的技术。

但目前也仅仅是通过Dragon Drive平台,提供一个深度集成的混合解决方案,可以定制成为智能汽车助手,无缝集成到用户的连接生态系统中。

同为语音系统厂商,思必驰、云知声、普强信息等,目前对外也没有发布车载OS计划,多以提供前后装语音技术方案为主,或将语音技术芯片化。

语音厂商多在专业领域本身进行技术的深耕,毕竟当下的语音交互,多依赖在线能力,技术上尚有许多值得提升的地方。

那么,语音厂商介入车机OS,是好事还是坏事儿呢?

OS也难做语音的主

目前国内车载OS的前装玩家,主要是博泰擎OS(基于安卓深度定制开发)、阿里巴巴旗下的AliOS,其余则是纷繁杂乱,大部分都是车机厂商和主机厂自己基于Android、Linux改造的系统,差异化小,体验良莠不齐,这也是为什么汽车用户对车机以及操作系统无感的原因。

但不管是哪种OS,在语音方案的选择上,各有套路。

阿里的AliOS,有自己的语音交互方案阿里云ET,借助斑马的产品转换,伴随着荣威RX5的大卖,以及几次大规模OTA升级,AliOS名声在外。

但AliOS和腾讯AI in Car以及小度车载OS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事实上,AI in Car以及小度车载OS,都是围绕各自的应用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尤其是人机交互成为一大亮点,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车载OS。

腾讯车联发布 "AI in Car" 系统主要针对交互智能和服务场景智能为车企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整合腾讯旗下的微信等内容服务。

而Apollo小度车载OS则更强调交互,主打多模交互的创新产品,基于百度AI技术的新型人车交互体验。

在今年的百度开发者大会上,百度车联网新增的Apollo小度车载OS由液晶仪表盘组件、流媒体后视镜组件、大屏智能车机组件、小度车载机器人组件4个部分组成,OEM及Tier1通过小度车载OS最快只需30天就可以将传统汽车“一键刷机”成智能汽车。

可以看出,无论AI in Car还是小度车载OS,都是以一种技术和服务的形式,将自己生态链里的应用,提供给OEM,由OEM整合,并不是车机的操作系统OS。

现在来看,只有阿里的AliOS坚持到了最后。

《高工智能汽车》也向多位OEM以及相关人士求证,了解到互联网公司不会盲目进入车载OS领域,因为在移动端OS,BAT有过经验。

腾讯也曾经涉足OS,但2017年6月,Tencent OS论坛管理员发布了帖子,宣布TOS(Tencent Operating System)正式停止一切服务,提醒用户尽快保存数据信息。

目前,斑马系统在语音交互方面采用Nuance的语音识别模块,据用户反馈,效果不错。斑马智行2.0以后,把语音引擎从Nuance切换成了阿里云ET智能语音交互。

虽然AliOS在荣威上大获成功,但对于阿里而言,其并不希望斑马AliOS是上汽的,而应该是大家的,这一点在上汽一方也同样适用。上汽旗下的其它车型,使用的语音方案,甚至车载OS,就不一定会来自于AliOS。

博泰擎OS也有与DuerOS合作,百度本身拥有较强的语音技术能力,但博泰车机系统也并非全部搭载Duer OS,其离线语音识别方案就是采用思必驰和Nuance两家。

语音方案作为车载OS交互中重要的一环,会涉及非常多的应用,语音方案商需要有打通各个应用伙伴的能力,才能提供出色的整体交互体验。

因此,车载OS中使用谁家的语音交互方案,话语权在OEM甚至Tier1手中,少数既有OS也有语音方案的,类似于斑马+AliOS的组合,能够渐进式的拥有话语权,但整套方案的上车话语权,又旁落OEM。

OEM是不会乐见互联网公司登堂入室的,双方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博弈会越来越多。可以说,百度、腾讯,当下是选择了一条容易的路。

以上,可以看出,做车载OS并非易事。除了技术储备,还要落地场景和行业的整合能力,而语音方案作为车载OS交互中重要的一环,会涉及非常多的应用,语音方案商需要有打通各个应用伙伴的能力,才能提供出色的整体交互体验。

也因此,车载OS同语音交互,也常常是相伴相生。甚至很多时候,非专业人士根本弄不清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能否成为入口的主角

从官网上看,MorAuto这套系统是基于安卓6.0,支持基本的信息娱乐功能。而到目前为止,安卓已经更新到了9.0,且这些版本都是适用于移动设备端,并非车载系统专用。

由此可见,MorAuto正如其它后装车机厂商一样,用一款老的非车载专用版本的安卓系统(Android Automotive),来打造自己的车载OS。

这样的系统差异化欠缺,且很难同其他OS正面竞争,因此同飞歌携手打市场意味更浓,车载OS只是个夹带品。

对于BAT以外的语音方案商而言,直接进入车载交互体系,难度很大。因此不止蓦然认知,其他的语音厂商也会私下寻求这样的合作,反正不需要太多额外的投入。

无论此前搭载够AliOS的上汽,还是吉利、北汽等OEM,事实上在每一代新车型的研发中,语音方案商都在发生变化。

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目前语音产品体验差,可选项不多,OEM寻求国产方案中,也在不断的试错。

目前搭载在量产车上的语音交互系统存在不少用户差评,主要集中在识别准确度(方言),识别的速度,语音唤醒不灵敏,语音控制车辆功能较少,语音系统的升级更新速度慢等问题。

此外,单纯的语音方案已经没有太多市场门槛。目前,语音市场有定制开发费、技术服务费和license许可费三种收费模式,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市场进入者,价格竞争无疑会愈加激烈。

科大讯飞的2018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汽车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0.04%,达到1.21亿元。公司透露目前已与大众、丰田、启辰、沃尔沃、马自达、雷克萨斯、长安、广汽、吉利、长城、蔚来等众多国内外汽车品牌展开了合作。

报告期内,科大讯飞相关产品在前装市场的装车数量达到了近200万台,累计装车量超过1200万台。而2017年科大讯飞全年汽车业务营收2.49亿元,前装市场年装车数量260万台。

数据显示,科大讯飞今年上半年前装单车费用为60.5元,同比去年下滑36.83%。可以看出整个市场的价格竞争压力不容小觑。

在去年底,继大幅调整人脸识别接口收费模式后,百度再宣布语音技术全系列接口永久免费开放,提供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音唤醒多平台SDK(软件开发工具包),全方位支持开发者和合作伙伴。

显然,语音技术的市场争夺战已经趋于白热化。对于专注某几个特定场景的公司来说,需要思考打通场景的可能性,并思考新的商业模式。

从过去语音是车机的配角,到能否让语音成为真正的主角,仍需要时间。一言以蔽之:要有坐冷板凳的功夫,准备好长期奋战的干粮。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