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能确保制造业领导地位的雄心战略解析

制造/封装

501人已加入

描述

2018年6月,由美国商务部、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和国家科学基金会联合支持的美国研究机构——制造业前瞻联盟,发布了名为《制造繁荣——促进美国国家财富和安全的宏伟战略》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它在分析美国制造业面临挑战和变革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为维护国家安全,美国必须采取大胆举措,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技术快速变革带来的机遇。《报告》也提出了美国引领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路径与措施,其研究视角和相关建议,对我国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美国制造业面临重大挑战

产业公地丧失。重建产业公地(指由知识和实践技能、供应链和生产能力、材料和设备等组成的集合,以及跨多个行业部门的完整产业生态系统),对恢复美国制造业竞争力至关重要。丧失“产业公地”不仅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高技术制造业向海外转移,还意味着美国失去制造这些产品的能力。

一是高技术制造业贸易失衡。2010-2015 年,美国技术驱动型产品的进口比例从45%增长到58%;2016 年,美国先进产业中仅有航空航天和涡轮机实现贸易顺差。

二是高技术产品生产向海外转移。以半导体和电子产品、药品为代表的高技术产品的生产外包向亚洲转移,使美国失去了创新下一代产品的能力,失去了创造制造业就业岗位和国家财富的机会,并增加了国家安全对国外资源的依赖。

三是基础制造能力弱化。美国机床和模具生产大量转移到海外,1998-2012年,1/3 以上的模具制造企业倒闭,就业人数减少一半。产品研发外移(在国外发明,在国外制造)。

丧失产业公地对美国制造业创新产生了不利影响,伴随着高技术产品的生产转移至国外,产品的研究开发也随之转移到国外。近年来,美国制造企业国内研发支出份额持续下降。

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通用、苹果、intel等企业将研发环节转移到了中国。2007-2015 年,美国公司占中国外国研发投资的比重由31%上升到40%。

二是光电子、电子、生命科学、柔性制造等高技术制造业,从中国的进口额持续增长,导致美国企业减少研发投资。

三是企业管理者将研发转移到更加靠近用户的地方,以获得竞争优势。四是近年来国外研发人员数量和质量大幅提高,美国公司为降低成本持续在国外增加研发投资。

创新体系遭破坏。美国跨国公司从“在国内创新,在国外制造”到“在国外创新,在国外制造”的战略转变,给国家创新体系带来挑战。

美国基础研究的科研投入很大,但发明的技术往往要么停留在实验室,要么中断,要么被转移到海外生产。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美国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依赖于亚洲等外国研究生,而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回自己的祖国就业。

二是外国研发机构通过参与美国大学的科研项目、成为科研机构的成员单位或资助学术研究等方式,将研究成果转移到海外。

三是由于缺乏转化研发资金,很多研究成果被搁置在实验室,或迫于对资金、生产能力和消费市场的需求而转移到中国等国家。

四是硬件初创企业风险投资不足。

(二)变革性制造技术带来难得机遇

智能制造。智能制造也被称为工业4.0 或工业物联网。其涵盖了工厂车间层的制造执行技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通信网络技术,以及遍及所有工业生产的物流、金融和管理系统技术。智能制造为美国实现先进产业的国内生产,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提供了重大机遇。半导体系统封装(System-in-Packge)。全自动化的半导体系统封装技术,能通过焊接或线键将多个硅芯片封装在一起,使得整个系统规模大幅减小。苹果公司正在使用该技术将多个组件——中央处理器、逻辑、模拟和内存——封装在一起。通过适当的激励政策,美国可在现有的晶圆厂附近实现半导体系统封装,就近建立电路板装配厂。

加快采用半导体系统封装技术,美国可以恢复半导体本土化封装生产,重新实现对先进半导体价值链的控制。药品连续制造。基于粉剂的药品连续制造技术,可通过不间断的工艺流程,实现更快、更可靠的生产,改变传统的批次生产方式。越来越多的美国制造商都在使用药品连续制造技术;药品连续制造技术可以为美国实现药品和其他高价值化学品在国内生产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塑造未来竞争优势。

(三)确保制造业领导地位的战略步骤

投资于转化型研发和制造业创新。

一是组建由高校、工业企业等参与的非营利机构——研发成果转化中心TRCs,将资本与产品研发、工程化、生产、营销及相关业务相结合,发现、培育和转化有前景的研究成果。

二是提高新技术的制造成熟度MRL,具体途径包括:新建一批“美国制造”研究院,推动金属成型、连接方法和技术、激光加工和低成本制造等共性制造技术的发展,推动基础制造工艺的改进和推广;建立竞争机制,为技术挑战提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为美国制造企业在多个领域获得竞争优势;成立专家组并确定一批“登月计划”,即重要的、长期的国家目标,以在制造技术和产品创新方面取得进步。

鼓励试生产和规模化生产。一是利用政府采购为新产品和新技术创造领先市场,帮助企业筹资,促进其在国内启动试生产和规模化生产。

二是建立分布式制造业投资基金,以公私合作或基于现有政府基金的组织方式,确保硬件初创企业获得可靠的投资来源,并在国内扩大生产规模。

三是吸取教训,提高政府采购、投资基金等资源利用率。推动中小型制造企业采用新兴技术。

一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和技术援助,帮助其升级装备和应用智能制造技术,并鼓励购买美国制造的技术装备。

二是资助相关的教育和信息项目,促进国内需求与生产更好地匹配。

三是创建工业奖励项目,鼓励刚退休的工程和管理人员与下一代制造业初创企业、企业孵化器和技术加速器一起工作。四是制定简化的技术许可协议,促进和鼓励大学和产业界(尤其是中小企业)之间的技术转让和联合开发。

加快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一是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大幅提高国内学生的研究生奖学金,提高国内研究生数量,重建国内产业人才供应体系。

二是设立国家层面的学徒培训和资助项目,将高中、大学毕业生和退伍军人等与中小企业需求相匹配。

三是鼓励高校培育更多的工程技术人才,吸引更多学生和退伍军人从事应用工程。

二、意图和实质

(一)从国家战略安全角度,呼吁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

《报告》用大量篇幅描述了制造业对于美国维护经济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并指出,自20 世纪80 年代起,相关研究已在哀叹美国制造业竞争力的逐渐丧失,“美国如果继续维持最近几十年制造业基础萎缩态势,高技术产业巨额贸易赤字将持续,工业经济将滑入全球第二梯队,国防安全和全球经济领导地位将难以维护”。

(二)强调发挥政府作用,制定全面的发展战略

《报告》指出,德、日、韩和中国都有制造业发展战略,美国也必须制定制造业战略。今年3 月,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先进制造分委会已经通过向工业界、学术界和利益相关者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公开征求升级奥巴马政府2012 年推出的《国家先进制造业战略计划》,旨在改善政府协调能力,为未来5-10 年的先进制造业研发给予指导。

(三)聚焦变革性制造技术,谋求先进制造业领域的领导地位

《报告》指出,智能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将改变产业竞争的基础,低成本的劳动力投入将不再重要,有效利用智能化、数字化和柔性化的生产将至关重要。这些改变可以更好地发挥美国的优势:灵活性、适应性、庞大的资本市场、优越的高等教育,以及全球最强的研发能力等。

(四)以中国制造为假想敌,体现出全方位围堵我国制造业

升级发展的战略意图,《报告》通过对369 家在华跨国制造企业的调查,认为这些企业将研发转移到中国,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具有产业公地优势。同时,中国的供应商、技术和客户网络强大、响应性强,并且易于合作。

鉴于智能制造对制造业的变革性作用,《报告》明确提出,要从安全角度出发,像对待中兴、华为一样,限制中国智能制造企业的发展,妄图围堵我国先进制造技术的创新发展。

三、相关启示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近期,美国借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一方面对我制造强国战略横加指责,另一方面积极酝酿制定美国全国性的制造业发展战略,着手提出新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

这恰恰体现出对我制造强国战略的忌惮。我国应坚定不移地加快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不断完善具体的政策措施,加快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步伐。

(二)瞄准智能制造等变革性制造技术,积极抢占未来制造发展制高点

我国应按照“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的指示精神,牢牢抓住智能制造的主攻方向,立足发展实际,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加快突破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夯实发展基础,完善生态体系。

(三)采取一揽子系统性政策措施,巩固提升基础制造能力

我国应充分借鉴近几十年来美国制造业的经验和教训,一是扭转很长时间以来一味追求“高大上”的基础研究开发,视“加工组装”等基础制造能力为低端需要转移的错误倾向。二是继续破除科技和产业“两层皮”的体制机制障碍,在现有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基础上,加快部署包括金属成型、焊接工艺和技术、激光加工和低成本制造等传统共性制造创新中心,巩固和提升我国基础制造能力。三是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采用新型技术能力弱、工程技术人才短缺等难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