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识别应用范畴再扩大 虹膜识别成“黑马”

触控感测

206人已加入

描述

近日,第13届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在北京圆满落下帷幕。在本届北京安博会上汇集了入侵报警、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实体防护、防爆安检等社会公共安全各个领域的最新安防应用技术与产品,盛况空前,各展区亮点纷呈,众多创新技术令人耳目一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展区,搭载生物识别技术的各种智能终端及应用精彩亮相。生物识别技术以其与生俱来的便捷性(随身携带)和安全性,在智能安防领域大放异彩,从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到综合生物识别,生物识别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互联网时代智能安防的标配技术之一。

生物识别应用范畴再扩大 虹膜识别成“黑马”

万物互联的时代,数据安全重要性不言而喻,市场需要一种更加靠谱的与机器进行交互的方式,生物识别技术能担当这一重任。从识别方式来看,生物识别可以分为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声音识别、虹膜识别与静脉识别等等。其中,指纹识别应用已经极为广泛,人脸识别应用正在兴起,这两项识别技术最为大众熟知。然而,在业界看来,生物识别领域能充当“黑科技”存在的,应该是虹膜识别技术。

早前,虹膜识别主要应用在工业领域,比如煤矿行业考勤,少有成型的产品出现在个人消费市场上,因此虹膜识别技术没有被大众熟知。好消息是,近年,虹膜识别在朝远程识别与移动化发展,在此趋势下,虹膜识别技术迎来了进入大众化领域的契机。有媒体报道,卡耐基梅隆大学生物识别中心已经研发出一种识别距离远达12米的虹膜扫描识别技术,它可以在车主眼睛不经意扫过汽车后视镜时,快速读取车主的虹膜信息,并将虹膜信息与数据库做匹配,从而显示出车主的名字以及其他信息。这项“黑科技”可以帮助警察追踪逃犯,也可以在机场、旅游场所等承担安防的重任。

虹膜识别向来有“生物安全技术”之称,本次展会,笔者见到了一种全功能虹膜识别模块,可与安检、门禁、箱柜、门锁等专业安防设备进行无缝连接,自由集成,实现精确的出入控制、安全操作及监管功能;针对更高级别的安全应用,有一种搭载指纹、人脸及虹膜识别技术的综合生物识别仪,可用于安全门禁、金库管理、监狱监管等,现场科技力MAX,吸睛无数,引发互动热潮。

生物识别技术安全漏洞不可避免 专家:不必过于担心

如今,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生物识别技术开始普遍被用作新的生物认证方式,并有代替数字密码的趋势。但是,以“独一无二”为噱头的生物识别技术,真的没有安全隐患了吗?

专家坦言道,“相对于数字密码等现有方式,生物识别具有防伪性能好、私密性强、随身‘携带’等优点,肯定是一种更安全的技术。”但是,现有的生物识别技术并没有完全成熟。从物理层面上,它可能会因为个人数据滥用而被恶意“复制”;从技术层面讲,现有的技术还需要更多的安全验证。

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尼克·斯蒂芬斯也表示,包括虹膜识别、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这些生物识别技术的安全性能相差无几,只要系统存在漏洞,均可被攻破。斯蒂芬斯此言并非耸人听闻,在日前的“极棒”(GeekPwn)极客嘉年华上,他就在现场表演了一场破解指纹识别的“魔术”。

但同时,专家也表示不不必过于担心生物识别技术的安全漏洞,因为这些极客攻破的系统漏洞,都会提交给硬件或软件厂商,以优化现有系统,为生物识别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安全提供支持,而用户需要做的只是有意识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密码”。

结语:虹膜识别基于眼睛中的虹膜进行身份识别,它是业界公认的最精准与最安全的生物识别技术,业界透露,虹膜识别误识率可低至百万分之一,与之相比,指纹识别误识率为0.8%,人脸识别则为2%。随着指纹、人脸、虹膜识别应用的快速推进,声纹、静脉等其他各类生物识别应用也将紧随其后。多种生物识别方式组合运用将是未来智能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

显而易见,虹膜识别技术的发展俨然已经步入2.0时代,其应用全面开启,火力十足,不但应用形式朝多样化方向发展,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而且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从最开始的军方应用、工业领域应用到商业化应用,甚至即将随着虹膜手机走进千家万户的民用,虹膜识别技术蓬勃发展,属于它的另一个时代似乎即将开启。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