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反应器原理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ic反应器原理

  IC反应器是基于UASB反应器颗粒化和三相分离器的概念而改进的新型反应器,可看成是由两个UASB反应器的单元相互重叠而成。它的特点是在一个高的反应器内将沼气的分离分成两个阶段。底部一个处于极端的高负荷,上部一个处于低负荷。其基本构造如图所示:

  

  1-进水;2-集气罩;3-沼气提升管和回流部分;4-气液分离器;5-沼气导管;6-回流管;7-集气罩;8-集气管;9-沉淀区;10-出水管;11-气封。

  反应器的构造特点是具有很大的高径比,一般可达到4-8,高度可达16-25m,从外观看,就象一个厌氧生化反应塔。IC反应器从功能上讲由四个不同的功能部分组成:即混合部分、膨胀床部分、精处理部分、回流系统。

  1、混合区

  由反应器的底部进入的污水与颗粒污泥和内部气体循环所带回的出水有效地混合,使进水得到有效地稀释和均化。

  2、污泥膨胀床部分

  由包含高浓度的颗粒污泥膨胀床所构成。床的膨胀或流化是由于进水的上升流速、回流和产生的沼气所造成。废水和污泥之间有效地接触使得污泥具有高的活性,可获得高的有机负荷和转化效率。

  3、精处理部分

  在这一区域内,由于低的污泥负荷率,相对长的水力停留时间和推流的流态特性,产生了有效的后处理。另外由于沼气产生的扰动在精处理部分较低,使得生物可降解COD几乎全部去除。虽然与UASB反应器条件相比,反应器的负荷率较高,但因内部循环流体不经过这一区域,因此在精处理区的上升流速也较低,这两点为固体停留提供了最佳的条件。

  4、回流系统

  内部的回流是利用气提原理,因为在上部和下层的气室间存在着压力差。回流的比例是由产其量所决定的。

  由IC反应器构造原理图可知,进水(1)用泵由反应器底部进入第一反应室,与该室内的厌氧颗粒污泥均匀混合。废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在这里被转化为沼气,所产生的沼气被第一厌氧反应室的集气罩(2)收集,沼气将沿着提升管(3)上升。沼气上升的同时,把第一反应室的混合液提升至设在反应器顶部上的气液分离器(4),被分离出的沼气由气液分离器顶部的沼气排气管(5)排走。分离出的泥水混合液将沿着回流管(6)回到第一反应室的底部,并于底部的颗粒污泥进行充分混合,实现了第一反应室混合液的内部循环。IC反应器的命名也由此而来。内循环的结果,第一厌氧反应室不仅有很高的生物量,很长的污泥龄,并具有很大的升流速度,使该室内的颗粒污泥完全达到流化状态,有很高的传质速率,使生化反应速率提高,从而大大提高第一反应室的去除有机物的能力。

  经过第一厌氧反应室处理过的废水,会自动的进入第二厌氧室被继续进行处理。废水中的剩余有机物可被第二反应室的厌氧颗粒污泥进一步的降解,使废水得到更好的净化,提高了出水水质。产生的沼气由第二厌氧反应室的集气罩(7)收集,通过集气管(8)进入气液分离器(4)。第二反应室的泥水混合液进入沉淀区(9)进行固液分离,处理过的上清液由出水管(10)排走,沉淀下来的污泥自动返回第二反应室。这样,废水就完成了在IC反应器内处理的全过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