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商用在即主流供应商在5G网络采用的关键技术上各有优势

移动通信

308人已加入

描述

5G商用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不少运营商都想拿下全球第一家5G商用的桂冠。

知名咨询公司GlobalData最新发布了《审视5G技术的成熟度和商用进程》(Review of 5G technology readiness and commercialization)报告,对5G RAN、5G Core、5G Transport三个领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评估,并评选了领域内的主流供应商,分别是华为、中兴、爱立信和诺基亚四家。

报告也对挑战者三星,和新进入的RAN供应商Altiostar、Mavenir、ASOCS、SpiderCloud(已被Corning收购)进行了点评。本次系列报道摘录了报告中,GlobalData 对关键技术和主流供应商的相关观点。

3GPP已在2017年底完成了第一版的 5G NR 标准 (侧重移动宽带) ,后续版本 (侧重物联网) 将在2019年底定稿。

移动运营商已基于这些标准版本,密集地测试和试用5G网络。标准定稿后,供应商将微调设备,使其满足标准,让运营商快速部署。统一标准,有助于确保运营商5G网络的一致性和可预测性,同时确保多家供应商的5G 解决方案在其网络中实现互操作。

5G网络采用的关键技术

首先要提到的是密集组网和Cloud RAN技术,5G时代对网络容量的需求爆增,也加速了对密集组网的需求,尤其是在大量覆盖能力较弱的高频频段的使用情况下。另外,行业应用和物联网业务的兴起,还需要另一种密集组网,即渗透企业。随着无线终端种类的激增,采用密集组网和Cloud RAN技术能够更好的协调资源、提升效率。Cloud RAN采用了虚拟化技术,比如对基带处理功能的虚拟化,对5G网络来说至关重要。不过,在密集组网的早期阶段,很多运营商对这些技术的采用还处于缓慢接受状态。

其次是网络切片,尽管网络切片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核心平台实现的,但也必须要RAN支持,以便网络可以为不同的应用配置不同的高速率、低延迟特性,而不是一刀切地向所有应用提供一样的配置。

再就是边缘计算,为了满足 5 G 的低时延要求,运营商可以将网络功能部署到网络边缘, 从而减少与最终用户之间的跨度。一些供应商提出了多接入边缘计算(以前称为移动边缘计算,MEC),用于实时应用程序的分布式处理,可以根据需要在各个位置之间动态切换。然而,几家RAN的供应商还没有就支持MEC 达成共识,阻碍了边缘计算技术的进展。

主流供应商各有优势

2015年,爱立信比多数竞争对手更快一步,推出了针对5G 演进的新RAN产品组合。随后加入了 ERS 高容量基带单元软件“Plug-Ins”,以协调各种5G 组件(如超大规模MIMO), 从而使运营商将现有网络灵活演进到5G。紧接着,爱立信推出了无线硬件,包括超大规模 MIMO。但相比较其他供应商,爱立信在Cloud RAN和 MEC 上的声音较小,只是宣称支持。

华为为了维持其可观的全球市场份额,强调从4G 到5G 的平滑演进(例如,4.5G增强功能)。华为一直积极主动地向市场推广大规模MIMO 解决方案,并将Cloud RAN作为其5G 愿景的核心。2017年,当华为推出一款全新的Cloud RAN基站产品时,感受到一些迟疑运营商的阻力。此后,华为调整策略,开始强调“集中化”RAN,而不是“虚拟化”RAN。华为在MEC技术上的声音一直比较响,而且多年来已经将这一技术应用在了提供给企业客户的Small Cell解决方案。

诺基亚在2016年发布了“5G-Ready”AirScale 基站,声称超越了最接近它的对手爱立信。从那时起,诺基亚一直在努力传播 AirScale 及其传统基站 (Flexi Multiradio 10)的价值。然而,在大规模MIMO的商用化上,诺基亚比大多数同行都慢。尽管如此,诺基亚最早推广MEC技术,其Cloud RAN的产品组合也是比较全面的,不只是基站,还包括虚拟控制器。

中兴通讯在2014年率先提出“Pre5G”概念,并一直在大力推进“Pre5G”的演进。在大规模 MIMO 方面,中兴可能比任何同行都更积极主动,也领先于其大多数竞争对手,中兴在中国本土主要运营商率先商用了Massive MIMO。中兴通讯在2017年推出5G基站,使用了自研的芯片组,具有强大的多模支持能力。展望中兴通讯的未来,必须争取更大的全球份额,避免业务过度集中在中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