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收购“洗劫”后的欧洲半导体,剩下寥寥几家半导体大厂来硬撑

描述

被收购“洗劫”后的欧洲半导体,也只能靠剩下的寥寥几家半导体大厂来硬撑了。

欧洲,在半导体地图上似乎是个尴尬的存在。曾经,是半导体最发达的地区,分割全球半导体市场中三分之一天下,西门子半导体、飞利浦半导体绝对的一代功勋,但是现在整个欧洲的半导体市场却日渐没落,虽然有NXP/ARM这些领头羊,但依然掩饰不住欧洲半导体的萎靡。被收购“洗劫”后的欧洲半导体,也只能靠剩下的寥寥几家半导体大厂来硬撑了。

在《芯片世界地图》——ARM被收购只是个开始,本期《芯片世界地图》就走进欧洲其他国家,看看这块土地上上演着怎样的故事,又将怎样继续写着自己的未来。

荷兰

荷兰半导体研发水平可谓一直位于世界的前列,抚育了恩智浦、ASML等世界领先的半导体企业。荷兰是全球少数在自身境内即拥有完整半导体产业链的国家之一,除了核心产业,还拥有许多半导体周边产业,半导体产业年收益高达百亿欧元以上。

2006年,恩智浦从飞利浦独立出来,飞利浦半导体成为一个独立运营的新公司,英文简称NXP,寓意“下一代体验”(next experience),总部位于荷兰埃因霍温,此前恩智浦做了一系列加减法进行重组并购,跻身全球前十大半导体公司之列。如今被高通以约470亿美元的企业价值收购,合并后的新公司年营收将超过300亿美元。

恩智浦的产品技术与解决方案应用于以下五个市场领域:汽车电子、智能识别、家庭娱乐、手机及个人移动通信以及多重市场半导体,进而建立各大市场中的领导地位。而高通证实将业务扩展的目标定位汽车电子,才花重金收购恩智浦的。

失去恩智浦,荷兰还有ASML。ASML为半导体生产商提供光刻机及相关服务,创立于1984年,在全球16个国家设有70多个办事分支机构,全球员工超过14500人。ASML每年人均研发经费名列欧洲第二,吸引了全球技术领域最优秀的人才。

ASML所创造的技术和设备,成就了智能电子产品的普及,TWINSCAN系列是目前世界上精度最高、生产效率最高、应用最为广泛的高端光刻机型。

市场上提供量产商用的光刻机厂商有三家:ASML,尼康(Nikon),佳能(Canon),绝大多数市场份额还是ASML的,英特尔、台积电、三星三大巨头,也对ASML进行联袂投资,ASML在半导体业的关键地位无与伦比。

而在摩尔定律是否可以继续走下去的今天,ASML成为了关键的厂商之一。ASML过去十年专注于生产更精细的光射线,藉此研发出体型更小的电晶体,而这些电晶体可以更紧密排列在晶片上。晶片若能容纳更多电晶体,就能提升运算速度或记忆容量等性能。ASML的新技术可能因此得以让摩尔定律延续下去。ASML相信自家突破性的新技术,能延后半导体产业步入衰败期的时间,半导体产业的各家大厂均期待ASML能再次加快创新进程,这很可能有办法解决全球半导体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如何一面让晶片保持现有尺寸,一面增加它们的性能。

德国

提到德国,不禁会想到慕尼黑电子展。德国的半导体除了“巨头”,还有研发实力足够强的各种“小兵”。

萨克森州首府德累斯顿过去的二十年以来被称为德国的“硅谷”,是德国最大的半导体基地,曾经全球生产的五分之二的微芯片来自萨克森。“萨克森硅谷”是欧洲范围内最大最成功的半导体、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行业联合会。

曾经的西门子半导体部门,在1999年4月拆分出来,成为英飞凌科技公司,总部位于德国Neubiberg,专注于迎接现代社会的三大科技挑战:高能效、移动性和安全性,为汽车和工业功率器件、芯片卡和安全应用提供半导体和系统解决方案。英飞凌的产品素以高可靠性、卓越质量和创新性著称,并在模拟和混合信号、射频、功率以及嵌入式控制装置领域掌握尖端技术。

2015年全球前20大半导体公司排名英飞凌居第11位,财报表现优异收入达到58亿欧元,四大业务部门(汽车电子、电源管理及多元化市场、工业功率控制、智能卡与安全)均有不俗表现。

英飞凌将并购行动当作企业未来发展和强化自身实力的重要策略。7月份,英飞凌又以8.5亿美元的现金价格收购了美国LED大厂科锐公司(Cree)旗下的Wolfspeed部门,该部门是科锐最赚钱的事业部,专注于半导体能源控制业务;10月份,英飞凌收购荷兰半导体公司Innoluce,强化自动驾驶传感器业务。

Dialog是德国一家德国芯片商,主要向设备商提供电源管理芯片和嵌入式解决方案,而其客户主要为苹果和三星等大型客户。据统计,其电源、音频和显示技术组成的移动系统占了公司82%的收入,另外其产品线还覆盖了汽车工业、无线连接何电源转化。2015年Dialog以总价近46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美国芯片供应商Atmel,然而比较有意思的是,在2014年Dialog的收入是少于Atmel的。

Atmel成立于1984年,其产品线有内存、MCU等。其中,Atmel的MCU最有名气,而且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MCU在保证物联网安全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年营收额在14亿美元左右。

这桩收购案将巩固了Dialog在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和嵌入式解决方案的领先者地位,将使其在新能源、移动设备电源管理、物联网即汽车电子领域实现快速增长,两家公司的合并更将创造新的市场机会。

德国企业已经成为中国企业非常喜欢的并购市场,现在已经约有200家企业被中国企业并购。2011年后德国经济复苏放缓,大批德国企业被迫申诉破产,这给了中国企业收购机会。德国的半导体产业更是中国“财团”眼中的肥肉。但是中资收购半导体设备商Aixtron最后时刻遭德国阻碍,中企收购欧司朗案生变,德国经济部的“纲要性文件”以限制外资收购一些被认为具有重要意义的企业。德国对“关键技术流失”充满了担忧。

欧洲半导体具有超强的研发实力无论“巨头”还是“小兵”,在欧洲大陆也散落着一些独具特色的半导体厂商,比如奥利地微电子(ams)。奥地利感应器芯片商ams的大客户包括苹果、三星、华为等,有消息传出ams一直在谈判收购德国Dialog半导体。欧洲半导体在被外界并购的同时,也在做着自身的整合并购在巨头之路上谋生。

法国

法国,拥有40多个高科技园区。

索菲亚园区是创办最早、规模最大、也是最有影响的一个,也是欧洲最大的科技园区,位于法国东南部世界闻名的休闲地带“蓝色海岸”,里维埃拉地区。

在建设之前,这里的科技和基础几乎是空白,除了尼斯大学外,周围没有其它高校和工业。选址在此,只是借助地理、交通上的优势,发展科技园优化经济结构。

信息通信业成为该园区主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曾竟的数据现实这里有300多家著名IT公司的地区总部设在这里,聚集了50多个国家的1.6万多名工程师。索菲亚园区是法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基地,创新、研发为主,以及少量的小批量生产。

法国另外一个知名的科技园区便是格勒诺布尔科技园区,享有法国硅谷的美誉,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纳米技术园区,汇聚了十二家微电子企业和软件企业、三个尖端科学实验室,还有格勒诺布尔综合理工大学以及傅立叶大学。

法国科技园挺多,但是半导体产业的情况并没有荷兰那么乐观。现在的巨头以及未来的巨头,当属1987年意大利SGS半导体公司和法国汤姆逊半导体合并后ST了。值得注意的是,ST公司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同时也是欧洲区以及新兴市场的总部,并非法国也并非意大利。

ST是业内半导体产品线最广的厂商之一,从分立二极管与晶体管到复杂的片上系统(SoC)器件,再到包括参考设计、应用软件、制造工具与规范的完整的平台解决方案,其主要产品类型有3000多种。意法半导体是各工业领域的主要供应商,拥有多种的先进技术、知识产权(IP)资源与世界级制造工艺。

现在,ST将智能驾驶和物联网产品及解决方案作为战略重点,并拥有三大业务区块和六大产品线。

三大业务区块分别为模拟产品和MEMS(AMG)、汽车和分立器件(ADG)和微控制器和数字IC(MDG)。六大产品线:一是汽车产品,包括数字、模拟、专用汽车芯片;二是功率和分立器件;三是微控制器,通用微控制器和安全微控制器;四是数字产品,特别是EEPROM系列和数字ASICs;五是模拟产品,普通和工业用及功率转换产品;六是传感器,比如MEMS传感器,还有影像传感器。

英国

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个英国,贵族制、女王、莎士比亚、牛顿、伦敦腔发音。英国的教育资源,名校云集,著名的几座院校是所有学子心目中的圣殿。剑桥、牛津、帝国理工。

英国电子产业的核心部分是其突出的研发创新能力,研发中心多集中于大学校园区。英国约有70所高校参与半导体设计研究。电子类科技创新公司主要集中于剑桥地区、苏格兰地区、英格兰东北部和南安普顿等地区。ARM的前身Acorn RISC Machine就是在剑桥成立的。一流的高校是高科技企业的基础,从地图中可以看出,这些一流的大学点缀着英国的整个版图。

英国的半导体产业是世界巨头们心中的香馍馍,曾经那一起起收购案说明了英国半导体的地位。

1,CSR公司(Cambridge Silicon Radio)1998年诞生于英国剑桥,早期技术主要在音频领域,之后发展为世界知名的蓝牙芯片设计企业,该公司首创了蓝牙接口的单片设计,为全球超过50%的蓝牙芯片提供设计。

2,位于巴斯的PicoChip公司(主要从事无线通信设备的芯片设计),该公司提供一个具有200G指令/秒和40GMAC操作性能的处理器系列,并有成熟的软件开发工具包和参考设计。

3,欧胜(WOLFSON)是一家以其音频和图像技术闻名全球的英国IC设计公司,专门为数字消费市场提供高性能的混合信号芯片。总部位于英国爱丁堡,超过370名员工分布在全球12个公司机构。欧胜的高性能音频和超低功耗闻名世界,很多世界顶级消费电子产品都应用了欧胜的音频技术。

4,XMOS是一家总部位于布里斯托的半导体设计公司,创办于2005年,专门面向“物联网”产品设计高性能芯片,包括能够通过嵌入式芯片接入互联网的个人电子设备和家用电器。

2014年7月,华为携手几名小伙伴(博世、Xilinx)在英国开始了股权投资行动,对XMOS投资了2600万美元,在英国态度方面,也是比较欢迎的,这不仅证明了XMOS的市场吸引力,也证明了欧洲科技市场对于世界的吸引力。

将这些公司罗列在英国地图上,是这样的

说完欧洲,来说一说中国。

今天国庆节,作为一个爱国青年,在整个欧洲半导体逐渐收缩出售的情况下,国产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如何呢?

故事从1956年开始。

1956年,我国提出“向科学进军”,受国外电子器件发展的影响与启示,我国提出了要研究半导体科学,并把半导体技术列为国家四大紧急措施之一。这是国家角度的第一次正视与重视。半导体的发展更像是一个巧妇、米、炊的过程。

巧妇——米——炊

一场由黄昆、吴锡九、黄敞、林兰英、王守武、成众志等组成的专家团在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所举办了半导器件的短期培训班。随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和南京大学联合在北京大学开办了半导体物理专业,这为我国带来了第一批半导体带头人物,比如第一批著名的教授黄昆(北大)、谢希德(复旦)、高鼎三(吉大),与第一批研究生王阳元、许居衍、俞忠钰。

也许我们对王阳元、许居衍、俞忠钰这几个名字会感到陌生,在此进行人物的简介篇幅也会过长。简单有一个他们曾担任过的职位,王阳元北京大学微电子所所长、许居衍华晶集团中央研究院院长、俞忠钰北方华虹设计公司董事长。

可见半导体第一批人才“发源”于北京。

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具备了“人”的条件,那么就要解决米的问题了。在进入“器件”阶段前,先要解决的就是“材料”的问题,所谓的“米”就是半导体材料的问题了。

1957年,北京电子管厂拉出了锗单晶,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和二机部十局第十一所开发锗晶体管;在锗之后,很快也研究出其他半导体材料。1959年天津拉制了硅单晶。1962年又接制了砷化镓单晶,而后其他种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成为研究的重点。

接下来的故事就是“炊”了。

为了加强半导体的研究,1960年中科院在北京建立半导体研究所,同年在河北建立工业性专业化研究所――第十三所(河北半导体研究所)。六十年代初,中国半导体器件开始在工厂生产。此时,国内搞半导体器件的已有十几个厂点。当时北方以北京电子管厂为代表,南方以上海元件五厂为代表。

中国半导体起源的故事算是交代清楚了,那么后面就是发展的过程了。在此就只针对京津冀简单把半导体史上的大事件梳理一下。

刚开始硅器件开始搞的是合金管。1962年研究成外延工艺,并开始研究采用照相制版、光刻工艺,河北半导体研究所在1963年搞出了硅平面型晶体管,1964年搞出了硅外延平面型晶体管。

到此为止,可简单的看到,我国半导体的还是大致跟上了国际的步调的,那么从何时起,我们掉了队?

在有了硅平面工艺之后,我国半导体也跟随世界半导体开始研究半导体集成电路,当时称为固体电路。这也是跟上国际半导体发展的脚步,1958年TI和仙童各自分别发明了半导体集成电路(IC)。

中国第一块半导体集成电路究竟是由哪一个单位首先研制成功的?1965年12月,河北半导体研究所召开鉴定会,鉴定了第一批半导体管,并在国内首先鉴定了DTL型(二极管――晶体管逻辑)数字逻辑电路。1966年底,在工厂范围内上海元件五厂鉴定了TTL电路产品。这些小规模双极型数字集成电路主要以与非门为主,还有与非驱动器、与门、或非门、或门、以及与或非电路等。标志着中国已经制成了自己的小规模集成电路。

它们主要用途是用于电子计算机。中国第一台第三代计算机是由位于北京的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的,采用DTL型数字电路,与非门是由北京电子管厂生产,与非驱动器是由河北半导体研究所生产,1968年进行展出。

第一个专门从事半导体集成电路的专业化工厂,由北京电子管厂抽一部分技术力量,在1968年建立了国营东光电工厂(878厂),当时正处于动乱的十年“文革”初期。七十年代形成了中国IC行业的“两霸”,南霸上无十九厂,北霸878厂。

全民半导体却成了掉队的开端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陈伯达向***主席提出了“电子中心论”。一时间采用群众运动的方式“全民”大搞半导体。这股风使工厂里不重视产品质量,这就是我国半导体掉队的一个重要原因。

1965年到1980年是我国IC初始发展阶段。曾有一批元老级的工厂,上海元件五厂、上无七厂、上无十四厂、上无十九厂、苏州半导体厂、常州半导体厂、北京市半导体器件二厂、三厂、五厂、六厂、天津半导体(一)厂、航天部西安691厂等等。尽管全国都具备了相对的布局,但是通过工厂数可看到北京甚至说京津冀仍是重中之重之地。

1982年10月,国务院为了加强全国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领导,成立了以万里副总理为组长的“电子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1983年,国务院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提出“治散治乱”,集成电路要“建立南北两个基地和一个点”的发展战略,北方基地主要指北京、天津和沈阳;1986年,提出“七五”期间我国集成电路技术“531”发展战略。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到半导体的命脉还是掌握在国家手中,受国家的推动。而后又有一系列的推动。

那么问题来了,何时企业参与进来的?

1995年,电子部提出“九五”集成电路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CAD为突破口,产学研用相结合,以我为主,开展国际合作,强化投资,加强重点工程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设,促进集成电路产业进入良性循环。

1995年11月确定实施“九0九”工程,而后企业作为重要角色逐渐参与了进来。

通过以上的历史回顾,可以看到,中国半导体从北京开始,但是京津冀更像是一个融合体一般,天津、河北像北京一样都担任过重要的角色,可能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失掉了自身原来的价值,但是毕竟曾经辉煌过。所以如今北京“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比单枪匹马更容易做成一番事业,也有历史的参考。

我们用了很长的篇幅把历史的问题交代清楚,剩下的篇幅就要重点来讲北京的半导体企业了。

风向标——集成电路设计业

十大企业的分布来看,珠江三角洲地区有3家,长江三角洲地区有2家,京津环渤海地区有5家。京津冀占有绝对的核心地位。

恩智浦

北京集成电路设计公司(部分列举):

恩智浦

下面简单的对几个企业进行简单介绍。

紫光

紫光似乎励志打造成中国的半导体航母,前身是成立于1988年的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1993年改称清华紫光总公司。从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的两年时间内,紫光集团连续完成三次国际并购和一次外资入股,成为世界第三大手机芯片企业;与全球半导体巨头英特尔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成为中国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的网络产品与服务领军企业。2016年,紫光控股上海宏茂微电子公司,布局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领域。同时,2016年紫光控股武汉长江存储有限公司,并在成都、南京陆续签约落地总投资额近1000亿美元的存储芯片与存储器制造工厂,全面构筑从“芯”到“云”的信息产业生态系统。

紫光也是半导体国家队“中国高端芯片联盟”的一员。

如今在赵伟国的带领下,买买买成为紫光的一大主旋律。不知道资本是否让紫光成为中国的三星。

兆易创新

2005年4月,4月份朱一明成立北京芯技佳易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启迪之星投资。2010年更名为北京兆易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中国为总部的全球化芯片设计公司。公司致力于各类存储器、控制器及周边产品的设计研发。2016年8月18号,兆易创新在上交所上市。

大唐半导体

2014年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自身集成电路设计产业资源进行整合,成立大唐半导体设计有限公司,包括大唐微电子、联芯、大唐恩智浦。作为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统一平台,围绕移动通信、信息安全、汽车电子等几大领域,以芯片设计为核心,进一步加强大唐电信产业协同。

中星微电子

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片设计企业,创始人是曾经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彻底结束我国的“无芯时代”。

华大九天

成立于2009年6月,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EDA)软件及硅知识产权(IP)提供商。

众所周知,中国芯片的水平在设计软件与国外的差距较大且短期无法缩小差距,国内IC设计公司几乎90%以上采用国外EDA工具,华大九天作为EDA的代表企业肩负着不言而喻的重任。

神州龙芯

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江苏综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创办的,于2002年底在北京市中关村注册成立,致力于开发、销售具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芯系列微处理器芯片(CPU)、硅知识产权(CPU-IP)以及相关嵌入式系统产品。

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哪?以北京集成电路设计园为核心的中关村地区聚集了北京90%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已成为国内著名的设计产业聚集区。

高端制造

对于南制造的布局,因为北京也有相关的基础。领军的制造企业有中芯国际、首钢日电和燕东电子。

单提到中芯国际就知道北京制造业的实力。2010年,国产设备开始进入中芯国际北京生产厂区。从2012年到2016年,使用国产设备加工的产品数量经历了0片次、2700片次、14万片次、110万片次、1000万片次的几何式增长。2016年中芯国际北京厂使用国产设备加工的12寸正式产品晶圆加工突破一千万片次,标志着集成电路国产设备在市场化大生产中得到充分验证,国产设备技术和市场竞争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北京开发区集成电路产业的集聚,成为了高端制造装备国产化的天然推动力。

除了设计与制造,不得不提到的就是面板。我国的液晶面板产业在不断崛起,而重要的领导者之一就是京东方。京东方创立于1993年4月,核心事业包括显示器件、智慧系统和健康服务。截至2016年四季度,京东方全球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屏、平板电脑显示屏、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市占率全球第一,显示器显示屏提升至全球第二,电视液晶显示屏保持全球第三。目前,京东方拥有11条半导体显示生产线(其中4条在建),北京为第5代和第8.5代TFT-LCD生产线。

2005年,京东方与苏州京东方茶谷电子出资设立的内资企业北京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便位于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生产新型平板显示器及配件,其中液晶显示器用CCFL、LED背光源的产品尺寸从1.6英寸到26英寸,产品范围覆盖笔记本电脑、显示器、大型液晶电视用背光源。

除了大量本土半导体企业,还有众多研究所,毕竟北京的一大又是就是科研实力,除此之外北京更是国际半导体企业分部的一大聚集地。

北京目前已形成了以设计为龙头、制造为支撑,包括封装、测试、材料、装备等各个环节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能挑战北京在全国集成电路产业中的重要地位的,似乎只有深圳这个世界工厂了,当然两者特色不同、布局不同、角色不同,所以关于“硅谷”的桂冠花落谁家至今是一个未知的问题。下期我们就来对深圳展开具体的介绍。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