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日前,中国电信宣布将于今日发售内置蜂窝网络功能的Apple Watch Series 4。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关注更多的不是Apple Watch Series 4的发售而是中国电信的eSIM什么时候开通的,国内另外两家运营商的eSIM业务进展如何了?
据悉,在10月,中国电信就宣布开通eSIM服务了,首批试点的城市有四个,分别是,上海、广州、成都及南京,仅限当地手机账号开通使用。而中国联通是国内最早开通eSIM服务的运营商。其早在今年初就在上海、天津、广州、深圳、郑州、长沙和武汉7个城市率先启动Apple Watch Series 3的eSIM业务。三大运营商中只有中国移动还不支持Apple Watch的eSIM功能。但是中国移动“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也早在6月1日于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成都7个城市正式启动了。
在手机诞生的这几十年中,手机卡也在不停地更新迭代,手机卡经历了最早的SIM卡,再到Micor-SIM卡,再进化为Nano SIM卡,手机卡越做越小,而最终形态的手机卡就是eSIM卡,eSIM不是实体卡,它把包括类似卡号等信息直接写在手机等设备里。没有实体卡,对用户来说可以带来的一个最直观的好处,就是手机可以进一步做小做薄,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事实上,苹果公司一直是eSIM的幕后推手,2011年,苹果公司向美国专利和商标局申请了一项虚拟SIM卡专利。2014年9月,苹果在发布iPad Air 2时就首次将eSIM卡的概念带到了实际产品中。目前,苹果推出的 iOS 12.1 的测试版中增加了 eSIM 功能。eSIM 连同目前的 nano-SIM 卡,能实现双卡双待。随后全球运营商积极响应,亚太电信等全球五大电信公司宣布将于11月1日起开通eSIM服务。
不过,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在消费级市场上发展eSIM的意愿并不积极,eSIM的普及也远远滞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为什么eSIM在中国的推广这么难?主要原因是这动了三大运营商已经分配好的“蛋糕”。
eSIM卡的原理是将传统SIM卡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上,而不是作为独立的可移除零部件加入设备中,用户无需插入物理SIM卡,如同早年的小灵通。需要指出的是,这一做法将允许用户更加灵活的选择运营商套餐,或者在无需解锁设备、购买新设备的前提下随时更换运营商。这无疑降低了消费者对运营商的依赖,运营商无法通过换号换网的束缚绑定用户。因此,虽然eSIM技术现在已经成熟,但目前在国内的发展却并不理想。
不过在2018年,三大运营商释放出了些许积极的信号,让人们看到了eSIM在中国爆发的曙光。2018年 3月7日,中国联通率先宣布,正式在上海、天津、广州、深圳、郑州、长沙、武汉7座城市率先启动“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的办理。5月25日,中移物联正式推出智能物联China Mobile Inside计划,同时发布国内首款eSIM芯片,提供“芯片+eSIM+连接服务”。 6月初,中国移动官方宣布,中国移动“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于6月1日在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成都7个城市正式启动。10月31日,中国电信宣布其eSIM业务正式开通,现可为归属地为上海、广州、成都及南京的手机账号开通使用。
在今年MWC以及PT展等展会上,已有可以看到更多的基于eSIM的可穿戴终端、平板电脑和其他终端的发布,eSIM正逐渐成为新的市场热点。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推动及运营商的普及,eSIM卡的需求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根据麦肯锡、IHS、GSMA等预测,全球将在2021年实现50亿个连接数;年复合增长95%,2022年度eSIM市场规模将达到54亿美元。
更重要的是,eSIM以其灵活性和便捷,成为新型终端和硬件产品上代替传统SIM卡的一大趋势。在即将到来的物联网市场,eSIM的市场前景也十分广阔。但是有专家指出,eSIM要想大规模普及,首要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成本,降低eSIM芯片、用卡环境、平台互联互通等成本,是物联网领域能够大规模推广eSIM技术的重要条件,需要产业各方协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