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IPv6的改造进展良好骨干网全面支持并开启IPv6

通信网络

650人已加入

描述

在今日举办的“2018全球网络技术大会”上,基于IPv6的电信网络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学科专家解冲锋发表了题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新发展与技术挑战》的演讲。

解冲锋表示,现阶段,中国电信IPv6用户数规模显著提升,初步建立“云管端”的全方位的IPv6承载和服务能力。按照国家要求,中国电信将继续推进IPv6规模部署,不留死角。他呼吁,现阶段需要产业各界继续密切合作,构架高品质的下一代互联网。中国电信将积极在云网融合、纯IPv6组网、智能化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IPv6是全球公认的下一代互联网商业应用解决方案,到目前为止,全球IPv6产业链基本成熟,新一波IPv6部署条件比过去有很大的改善,运营商家庭网关支持良好,主流厂家设备也全面支持。

中国电信很早就进行了IPv6规模部署。据解冲锋介绍,2017年12月,根据两办“行动计划”,梳理中国电信IPv6支持情况。2018年3月,中国电信制定了IPv6规模部署推进措施和计划安排。2018年5月,借助517电信日,发布中国电信IPv6部署安排。2018年7月,在712 IPv6论坛发布了中国电信IPv6推进阶段性成果。2018年8月,中国电信4G LTE全面开启IPv6,为移动用户提供服务。2018年9月,中国电信门户网路,十大自营APP全面支持IPv6服务。

“2018年12月,中国电信的网络基础设施、移动基础设施等都将完成全部改造。” 解冲锋透露。

当前,中国电信IPv6的改造进展良好。骨干网全面支持并开启IPv6,开通国际出口20G,流量增长迅速。IPv6互联互通方面,与联通、移动完成京沪穗郑蓉五地互通,带宽达到3.14T;同时,与教育网完成京沪穗三地互通,带宽为36.31G。移动网方面,中国电信LTE全面开启,活跃用户数过亿。城域网方面,全国29省提供固网IPv6服务,开通用户数3000万以上。自营业务方面,189邮箱、爱游戏、天翼视讯等十个自营APP完成改造。另外,400多个IDC完成改造,超大型和大型IDC全部支持IPv6。35个云资源池里有9项产品支持IPv6。

现阶段,中国电信4G全面开启IPv6,活跃用户指标急剧提升。终端层面,中国电信90%以上型号手机支持双栈;iPhone已经于10月底支持IPv6。核心网:PGW配置IPv6地址池;SGW向用户下发IPv6地址以及DNS地址。IT系统也进行相应的业务开通和计费等。承载网上发布了用户IPv6地址的路由,进行流量转发。解冲锋表示,2018年10月,中国电信移动互联网活跃用户数过亿。

同时,中国电信的固网端到端也进行了改造,提供IPv6接入服务。城域网设备全部开启IPv6功能。AAA全部完成IPv6改造。DNS全部支持AAAA解析和IPv6承载。29省家庭网关开启IPv6;开通用户数3000万以上,占所有支持IPv6网关的27%。

中国电信的IDC改造快速推进,以及响应互联网公司IPv6改造。交换机、防火墙和负载均衡等内部往来设备全部开启IPv6。出口路由器发布云资源池内部IPv6路由。中国电信全网IDC已经完成改造400+个,占比93%,及时满足了互联网公司的开通需求,并计划近期实现所有IDC支持IPv6。

目前支持IPv6的云产品共有云主机、云存储、负载均衡等产品9个。各产品分布各地的云资源池内,逐池进行改造,所承载产品也随之升级。目前,中国电信已经完成北京、上海、苏州、长沙、郑州等35个资源池的改造。计划近期完成所有资源池的改造。

同时,中国电信的自营业务全面升级,中国电信排名前10的APP安卓版本自有内容的改造、IOS版本改造也基本完成。仅掌上营业厅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2300万。下一步计划推动第三方链接进行改造。其中,已经完成集团门户网络和各省(专业)分公司的门户网站电信自由内容和改造。

解冲锋指出,IPv6部署的同时,中国电信还重点关注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

在演讲最后,解冲锋还介绍了另外两种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一个是纯IPv6,其思路有利用降低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成本,是双栈之后的必然发展趋势。国外已经开始进行了纯IPv6的现网验证,部分运营商已经开始规模部署。但是因为业界对于纯IPv6的理解还不一致,国内需要进行纯IPv6网络的场景、总体架构、关键技术标准的制定。可以在部分新型领域,如物联网、IDC等领域进行纯IPv6的组网探索和技术创新。

另一个是SRv6,SR技术基于源路由理念而设计,通过源节点即可控制数据包在网络中的转发路径,中间节点不需要进行路径信息,即可灵活简便的实现路径与调整。更简单的控制平面,进行简化,不再需要LDP或者RSVP-TE等协议,可以采用分布式控制平面或者集中式控制平面。已拓展的数据平面,直接复用已有的数据平面,MPLS或者IPv6。SRv6有利于实现网络简单、灵活、可编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