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人才培养存在三方面问题?芯华春季班助企业打造专业型人才!

描述

众所周知,集成电路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虽然近几年我国在集成电路的发展上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依然存在先进工艺跟踪乏力,产品自给率低,设备和材料严重依赖进口等问题。而主要问题就是因为人才成了产业的掣肘要害。

【我国集成电路人才缺口巨大】

尤其是2018年,对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来说,像是在刀尖上跳舞的一年,痛并快乐着。伴随着5G、人工智能带来的庞大的市场,集成电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这种增长趋势的背后,仍然存在人才不足、产业模式单一、产业链不完善等痛点。

图片来源:中芯国际官网

据悉,随着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人才需求缺口巨大。根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7-2018)》数据表明,到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需求规模约为72万人,人才缺口达32万人,年均人才需求为10万人左右。而我国每年高校集成电路专业领域毕业生中仅有不足3万人进入本行业就业。因此,目前,单纯依托高校并不能满足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供给需求。

而想要做强中国“芯”,首先要先解决“人才荒”问题,为应对集成电路人才稀缺问题,需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培养集成电路领域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既要大力发展职业培训,开展继续教育,同时也要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力度。

【人才培养存在三方面问题】

据悉,近日,清华大学微电子所副所长吴华强教授在参加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开园仪式的论坛上发表演讲表示,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人才规模和质量无法满足产业的要求,主要存在产业人才缺口巨大、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严重不足、高端人才极其缺乏等三个方面问题。

图片来源:集微网

为此,吴华强教授汲取国际的先进经验,并根据国家的整体布局、集成电路的发展特点,对于未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提出三点建议:

首先,要加强集成电路学科建设。建立健全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本、专科、研究生教育和在职人才培养模式,依托高校师生力量和企业实践条件,培养符合产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多层次、多维度技术管理人才。

其次,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集成电路人才与产业促进中心。吴华强提出,在美国的半导体体制中,就联合高校成立了SRC,这种体制就能通过鼓励原始创新,紧密结合企业需求,公益性提供芯片研发的必要服务,解决了半导体技术发展中很多难题。因此,我国也可以借鉴SRC的经验,成立我国集成电路人才与产业促进中心,打通企业与高校的资源、信息渠道,提高创新效率,培养满足产业发展的人才。

最后,要重视集成电路战略性、前沿性研究。现在技术发展开始迈向后摩尔时代,技术路线不像以前那样明晰,很多颠覆性研究正在涌动,包括人工智能对于芯片的需求也很不一样,我们要力争实现集成电路技术的重大原创性成果突破,抓住新一轮技术变革的先机。

【为IC人才开辟多个绿色通道】

除此之外,吸引人才还需得留得住人才,为了更好地推动集成电路产城融合,必须开辟多个“招揽人才绿色通道”来助攻。不仅需要建设研发机构、引进高层次人才、给予资金补助等举措支持高端人才入区。同时,还需为高精尖产业人才准备了人才公寓。甚至,在解决户口办理、调配教育和医疗资源等方面也都得开辟绿色通道,才能契合“招人、用人、留人”之道。

图片来源:芯华中心

【芯华打造专业全能型IC人才】

因此,想要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需要从长远角度考虑,除了需要产业政策、资金大力支持,在人才方面也需要进行更好且更细致地规划布局,尤其是职场专业技能不能很少,唯有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将产业不断壮大。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动能。为此,晋江主动融入国家战略,举全市之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出台多项扶持优惠政策,吸引来自全球各地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相关企业落地,为集成电路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而芯华培训中心作为晋江市政府培养集成电路专业人才、服务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配套。

图片来源:芯华中心

培训中心引进国际集成电路发达地区的强大师资团队,包括海内外资深教授,集成电路企业管理者,一线资深工程师,行业专家及企业精英等。他们在知名集成电路企业工作多年且长期从事一线教育工作,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经验和行业前沿资讯,为中心的学员从事集成电路行业构建一个系统性、完整性的学习平台。

同时芯华还将为学员就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通过举办人才交流沙龙、参观来访等活动,增进师生的沟通交流,了解收集学员学习情况和就业意向,并适时举办专场招聘会,推荐优秀学员给知名集成电路企业中。

据悉,芯华中心已经开启了2019年春季周末班招生报名通道,同时为了鼓励更多优秀学子投身到集成电路产业中,还特开设了免费试听课,只为能够助力集成电路电路企业培养更多专业型IC人才。

图片声明:图片来自网络,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且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相关推荐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