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业务经营名单公布共有8007家企业被纳入了经营不良名单

移动通信

308人已加入

描述

为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建立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工业和信息化部立足信息通信行业特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陆续出台《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建立电信业务经营信息年报和公示制度的通知》《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做好电信业务经营不良名单和失信名单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创新行业监管方式,在减轻企业年检负担的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施对行业内企业的信用管理。

目前,电信业务经营不良名单已发布四批,其中前三批共8007家企业的入单原因均涉及未按规定报告年报信息且在电信管理机构限期内仍未履行年报义务的情况。从入单整体状况看,呈现出跨地区企业入单比例更低,行业热点更迭导致业务衰退的企业入单比例更高,年检改年报工作平稳过渡等诸多特点。

一、跨地区企业入单情况分析

2018年,523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许可的跨地区企业因未按行业主管部门要求履行年报义务而列入电信业务经营不良名单,占持证企业[1]比例为6.1%。该数据与2017年年检不合格企业占比相较,下降了2.5个百分点,反映出跨地区企业经营更加规范、年检改年报工作平稳过渡的态势。此外,已有76家入单企业在名单公示后补报了年报信息,不良名单的警示教育作用已经显现。

(一)注册地情况

在增值电信业务发展较快的地区,入单企业绝对数量也相对较多,北京、广东、上海三地入单企业之和占入单企业总数的64%。但三地入单企业占持证企业比例与全国整体水平基本相当。详见表1。

表1  跨地区企业入单情况(按工商注册地划分)

信息通信

(二)业务许可类型情况

入单企业经营业务类型较为集中。523家入单企业共持有577项跨地区经营许可,许可类型排名前三的依次是:信息服务业务(不含互联网信息服务)、国内呼叫中心业务和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入单企业许可类型分布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信息通信行业热点的更迭交替。名单中,经营信息服务业务(不含互联网信息服务)的企业多达347家,占入单企业总数比例为66%。究其原因,除企业内部管理不善、行业自律不佳以外,更重要的是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WAP时代短彩信、彩铃、手机游戏等传统SP服务不断走向衰落。如2018年上半年注销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11家企业中,有7家的业务种类为信息服务业务(不含互联网信息服务)。一些企业虽已放弃经营,但尚未申请注销相关业务许可证,也不再在许可证到期前继续履行年报义务,由此被列入到不良名单中。详见表2。

表2  跨地区企业入单情况(按业务类型划分)

信息通信

(三)注册资金规模情况

从资金规模来看,入单企业呈现“两头少中间多”态势,这与持证企业资金规模整体分布情况基本一致。大型企业对年报工作更为重视,注册资金在1亿元以上的入单企业仅有29家,占持证企业比例为5.2%,低于平均入单比例。详见表3。

表3  跨地区企业入单情况(按资金规模划分)

信息通信

(六)与历年年检数据比较情况

与历年年检情况对比看,年报义务履行不佳的企业,大部分在年检中也存在问题。523家入单企业中,230家2017年年检不合格(占入单企业的44%),108家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年检不合格(占入单企业的21%),39家2015至2017年连续三年年检不合格(占入单企业的7%)。

二、本地企业入单情况分析

2018年,7484家各省(区、市)通信管理局许可的本地企业因未按要求履行年报义务而列入电信业务经营不良名单,占持证企业比例为20%,较跨地区企业入单比例高出14个百分点。

(二)业务许可类型情况

入单企业经营业务类型较为集中。7484家入单企业共持有8326项本地经营许可,许可类型排名前三的依次是:信息服务(仅限互联网信息服务)、信息服务(不含互联网信息服务)、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详见表7。

(三)注册资金规模情况

从资金规模来看,资金规模较小的企业,入单比例相对较高。资金规模在1000万元以下的入单企业占持证企业比例为24%。资金规模1亿元以上的入单企业占持证企业比例为14%,较前者低10个百分点。详见表8。

(四)企业登记注册类型情况

从本地入单企业的登记注册类型情况看,外商投资企业年报履行情况较好,国有控股企业年报履行情况好于民营控股企业。民营控股入单企业占持证企业比例达21%,较国有控股企业入单比例高出9个百分点。详见表9。

(五)企业上市情况

与上市企业名单对比看,入单企业中有13家A股上市公司。从地域来看,企业注册地在广东的有4家、在江苏的有3家。从行业分布来看,信息通信行业5家,批发、零售业5家,其他行业3家。详见表10。

(六)与历年年检数据比较情况

与历年年检情况对比看,7484家入单企业中,1437家2017年年检不合格(占入单企业的19%),570家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年检不合格(占入单企业的8%),220家2015至2017年连续三年年检不合格(占入单企业的3%)。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