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雷达与数据接收装置

今日头条

1142人已加入

描述

机载雷达的基本原理和组成与其他军用雷达相同,其特点是:一般都有天线平台稳定系统或数据稳定装置;通常采用3厘米以下的波段;体积小,重量轻;具有良好的防震性能为空空导弹、火箭和航炮等提供目标数据的截击雷达;为瞄准轰炸地(水)面目标、制导空地导弹和为领航提供目标信息的轰炸雷达;提供地(水)面目标的位置和地形资料的空中侦察与地形测绘雷达;观测气象状况、空中目标和地形地物,保证准确和安全以及安全飞行的航行雷达等等西安慕雷电子提供全球记录存储速度最快的高速数据采集记录存储系统,记录速度高达6000MB/S,支持数据实时分析处理和流盘,流盘时间高达数小时.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出于军事需要,加紧机载雷达的研制。19381939年,英国研制出第一批ASV型机载对海搜索雷达,主要用于搜索浮出水面的潜艇。同时,还研制了AI型机载截击雷达。当时机载雷达采用米波波段。1940年初,英国研制成功多腔磁控管,频率为3000兆赫,为微波机载雷达的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随后,英国和美国研制出H2S(10厘米)H2X(3厘米)微波轰炸雷达,并于19421943年先后将其投入使用。这些雷达在完成轰炸、反潜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随着半导体器件的广泛应用和雷达理论的深入研究,采用了单脉冲跟踪、合成孔径、脉冲压缩和频率捷变等技术,使雷达的抗干扰能力、作用距离、分辨力和测量精度有了明显提高,应用范围也随之扩大,除控制航炮和投弹瞄准外,还用于制导空空、空地导弹。这一时期,还相继制成航行、地形跟随、地形回避等雷达。70年代以来,由于微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数字电子计算机、微处理机在机载雷达中的应用,提高了雷达的信息处理和自适应能力,出现了多功能、多目标雷达。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的装备使用,提高了雷达抑制地()面杂波的能力,使作战飞机具有下视下射功能,扩大了作战空域。较完善的机内自检系统和故障隔离装置,使雷达的可靠性、维修性明显提高。较发达国家使用了多种型号的多功能脉冲多普勒雷达,如美国研制的AN/AWG-9AN/APG-66,英国的猎狐者,瑞典的PS-46/A等雷达

我国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与国外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经历了由仿制到自行研制的发展过程。20世纪50年代仿制苏制的测距机,60年代开始自行研制单脉冲火控雷达,70年代自行研制的机载雷达投入使用,并开始了PD火控雷达和相控阵火控雷达的研究工作,进行理论准备。80年代PD火控雷达完成体制样机研制,突破PD体制,相控阵进行课题研究。90年代开展多个型号的PD火控雷达研制,目前技术已经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各种战斗机上。相控阵课题也取得较大进

空中侦察与地形显示雷达,用于提供地(海)面固定目标和移动目标的位置和地形资料。它通常是一种侧视雷达,具有很高的分辨力。其天线安装在机身两侧,波束指向载机左右下方并垂直于航线,随载机飞行向前扫瞄。侧视雷达分为真实口径侧视雷达和合成孔径侧视雷达两类。真实口径侧视雷达的天线沿机身纵向长达810,在飞机机身两侧形成很窄的波束,分辨力较全景雷达高10倍左右。合成孔径侧视雷达的天线实际尺寸并不大,但它利用载机的前进运动,通过对相干信号的存储和处理,可获得有效长度为几公里的天线孔径,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雷达的分辨力(可达几米)。由这种雷达获得的地形图,其清晰度与航空照相的效果相接近。侧视雷达能昼夜进行空中侦察和地形显示,可在不飞越对方阵地的情况下侦察到对方纵深一二百公里内的目标。 机载雷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相关推荐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