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KEdge怎么样 外观将是ZUK系列的突破口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自ZUK Z1时代起,ZUK就试图用高屏占比树立起属于自己的品牌特征,并想要用中端机型价位搭载高端配置来拉动自己的竞争力。但是ZUK系列的外观升级总是略显畏首畏尾,不足以让它在一众Android机型中突围而出,而只靠高配置终还是难以满足大众们挑剔的目光。不过在刚刚推出的ZUK Edge上,我们终于看到ZUK系列更为激进的设计理念,更高的屏占比让它的品牌特征凸显无遗。作为ZUK系列的最新旗舰机型,自然没有人认为ZUK Edge只是提升颜值那么简单,所以ZUK Edge究竟会以怎样的实力担起家族旗舰之名呢?

屏占比外U-Touch也是一大亮点

ZUK Edge最大的亮点就在于高达86.4%的高屏占比,当然ZUK家族在Z1时代就已经非常重视屏幕所占比重,虽然在今年半路杀出了小米MIX,但ZUK Edge的屏占比放眼市场确实还是鲜有敌手。特别是在观看视频时,这样的设计确实能够获得不凡视觉冲击感。

但是缩减手机长度并不会对持握感带来什么提升,作为一款5.5寸屏幕手机,ZUK Edge对于单手操作还是不甚友好。而且为了保护玻璃面板,ZUK Edge的边框进行了加厚处理,在手机跌落时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是背部玻璃面板与边框的过渡处有一条金属边框包裹,由于没有经过打磨或者切边等处理,所以在握持时会有些许刮手的感觉。

而最令我感兴趣的是ZUK Edge的Home键隐形指纹识别设计,联想将其命名为U-Touch。这一解决方案是不再对指纹识别处的玻璃面板进行开槽处理,而是将其覆盖在正面玻璃面板之下。

当然ZUK Edge也并不是第一款采用此种设计的手机,小米5S搭载的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同样无需在手机正面面板进行开孔,但ZUK Edge采用的是通过提高指纹芯片感应的穿透性,使其能够透过玻璃面板来对指纹进行识别。听起来好像有些简单粗暴,但在实际使用时,U-Touch的识别精度还是足够令人满意,很少会出现识别失败的情况。不过相对于iPhone等保留了指纹识别开槽的手机来说,ZUK Edge在解锁时还是会有比较明显的迟疑,当然这不到一秒的反应速度不会对使用造成什么影响就是了。

而且由于ZUK Edge在Home键处使用了与前代不同的设计,所以无法按压的U-Touch在操作上也与ZUK家族的其他手机有些许不同。轻触U-Touch按键为返回上一层,长按至手机震动则是返回桌面,对于ZUK的老用户们来说可能不太适应,但新的操作方式也不需要很高学习成本,上手之后能够很快熟悉。

拳打高端配置的2000元机

每次提到硬件配置总会显得枯燥和无聊,毕竟内存和存储空间总能随意搭配升级,而市面上的处理器总就那么几款。不过作为一款售价为2299元的手机,却搭载了当下最为强劲的高通骁龙821处理器。再加上4G内存和64GB存储空间的组合,使ZUK Edge在安兔兔跑分中跑出了接近16万的分数,甚至将一众高端旗舰机型都抛在了身后。

不过跑分数据也只不过仅供参考,就这个等级的硬件配置来说,即使闭着眼去堆砌大概都能保证手机的流畅运行,而实际使用时也正是这样,不管是启动速度还是运行速度,ZUK Edge都有着比较畅快的操作体验。即使是运行《极品飞车2015》这样会有大量而款素的场景切换以及画面特效的游戏,ZUK Edge也能够非常流畅的应对,不会出现卡顿。

令人有些意外的是在运行《阴阳师》时,ZUK Edge偶尔会出现卡顿现象,出于对硬件配置的信任以及在其他软件中的表现,我们只好将锅丢给游戏优化问题。当然有骁龙821的加持,ZUK Edge的发热控制还是比较理想,即使较长时间运行《阴阳师》这类游戏,也仅会在背部面板的摄像头处感受到些许发热,温度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如果仅是轻度使用,ZUK Edge的续航能力也足够令人满意,虽然3100mAh的电池容量对于一台5.5寸的手机来说并不出众,但日常刷刷微博,浏览论坛,一小时的电量损耗也不过在7%左右,即使中间夹杂着少许游戏运行,ZUK Edge也能维持一整天的续航。不过重度使用的话难免会感到电量紧张,而在联想双芯片并行式快速充电的支持下,ZUK Edge使用原装充电器能够在一小时内将电量由空电充至80%,也足够应付大多数情况下的应急使用。

拍照中规中矩但也够用

这年头的手机想要营造出竞争力,自然在摄像头上也要下足功夫。不过ZUK Edge并没有选择与索大好合作,而是搭载了一枚来自三星的1300万像素Isocell影像传感器。虽然官网并没有对相关型号做太多介绍,但据我们所知,三星的Isocell系列传感器的亮点在于像素格栅式设计,可以把CMOS上像素之间的间隔区域部分大大缩小,相比在背照式中出现的扩散效应,它能够从照射在感光元件的光中捕获更多光子,总之就是可以在低光照条件下获得更明亮的照片,三星在欧版Galaxy S7 Edge上就已经开始使用这个系列的感光元件,并且获得了不错的评价。而搭载在ZUK Edge上的这枚COMS面积为1/2.3寸,单位像素为1.34微米,并具备F/2.2大光圈,但是并没有搭载防抖。

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这枚摄像头表现算得上中规中矩,搭载双像素对焦技术后对焦速度在同价位机型中不会落人下风,白平衡表现也比较稳定,总之如果不硬要拿去跟那些动辄四五千元的旗舰拍照手机去比较,ZUK Edge的成片表现在同级别手机中也算是有一战之力了。

而在弱光环境下,ZUK Edge的对焦速度也比较理想,不太会出现过多犹豫。但为了消除噪点,放大后还是能在暗部看到比较明显的涂抹痕迹,而且由于没有搭载防抖功能,所以在拍摄时对稳定性的要求相对更高。不过谁会没事放大手机图片在细枝末节处挑刺儿呢,对于这样一台并非主打拍照功能的手机来说无需太过苛求,如果只是在社交软件中与朋友分享,这样的暗光表现完全够用了。

不过对于手机的拍照操作还是要啰嗦两句,由于手机额头太窄,左手握持非常容易出现误触,所以多数情况下横向握持时左手都只能起到支撑作用,而大量操作都需要用右手来完成。问题在于大部分Android手机都可以通过在拍摄界面下滑屏幕来调节曝光,但是ZUK Edge在用右手下滑屏幕时会自动切换滤镜。虽然经过多次使用后终于有些适应,但后续的数次偶然操作失误总会给我一种软件设计师和硬件设计师不在同一频道的感觉。

而在拍摄完成欣赏成片时,往往会发现照片色彩不是非常饱满,甚至会略显寡淡。起初我以为是因为相机素质所致,但是将原片导入到其他手机中会发现,同样的一张照片在其他手机上显示的色彩就鲜艳了许多,看来ZUK Edge的屏幕显示风格略为冷淡,对于喜欢素色的用户来说这种屏幕表现可能会更讨他们喜欢。

外观将是ZUK系列的突破口

ZUK系列自诞生以来就一直试图将高端配置拉低到中端机型价格中,虽然自ZUK Z1时代起他们就开始在屏占比上也下了一番功夫,但还是难以从大众脸中突围而出。不过这次ZUK Edge的做法总算是带上了一些激进的味道,高屏占比让它成功了吸引大家的注意,再搭配上旗舰级的硬件配置,即使目前看来还有种种不足,ZUK Edge也算是给自己家族的2016年交付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只是不知道ZUK Edge会不会成为ZUK家族的转型点,而未来是否会继续将高屏占比作为发展的突破口。不管怎么样,只要能在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手机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那就能成为ZUK与其他机型竞争时的有力武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相关推荐
  • ZUK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