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
11月22日上午,京东宣布由机器人完成配送任务的智能配送站,在长沙科技城正式投用,这比计划在12月份正式宣布商用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的谷歌Waymo要早一些。
自动驾驶商业化的两大路径:1、送人;2、送货。不过,两大路径的本质都是从A点到B点。但是,两者的市场规模,可能物流市场会更大,摩根士丹利给Waymo的估值,其中无人出租车业务估值800亿美元,而物流运输业务估值900亿美元。
自动驾驶技术在中国率先商用的是送货,而在美国率先商用的是送人,这可能也和两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有关。中国是全球电商物流最为发达的国家,在刚刚过去的电商狂欢节“双十一”,单天包裹发送量超过10亿个,这个量美国需要20天,英国需要4个月。
按照物流行业发展的速度,单天包裹10亿个这个体量会是常态化,面对急速发展的物流配送需求,这样的人力密集型行业,自然需要机器来降低成本。在《京东X事业部: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路径》一文中,车智君分析了京东X事业部的相关事宜。
不管是送货,还是送人,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都需要经过层层考验。两者的使用环境、服务对象、服务范围和服务时间,都有所不同,这对技术的细节提出的不同的需求。对于送货而言,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需要经过哪些考验呢?下面从京东的智能配送站解决的问题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配送站的规划
有人配送站和无人配送站的规划,肯定是不一样的。按照京东配送机器人配送站的规划,这个位于长沙科技城的站点占地600平方米,功能区域包括了自动化分拣区、配送机器人停靠区、充电区、装载区等,可以同时容纳20台配送机器人,完成货物分拣、机器人停靠和充电等一系列环节。
配送流程如下:货物从仓储中心抵达配送站后,在物流分拣线按照配送地点就行分发,站内装载人员按照配送线路进行装载,最后由配送机器人配送到消费者手中。
配送范围:根据规划,这个配送站首批覆盖长沙科技园新城周边区域,为周边5公里范围内的居民提供物流配送服务,与片区内的传统物流配送方式相互配合,整个区域内的人机配送比例为50:50,也就是说,有一半货物通过配送机器人完成。
包裹交付:配送过程中,包裹交付到客户手中这个最后的动作最为重要。在人类配送员配送的时候,京东物流的做法是配送员联系客户,送货上门或者是客户自取,又或者是放置到约定的地方,如保安亭、收发室、物流柜等。
对于配送机器人来说,这是一大难点,目前京东使用的配送机器人,并不具备自动装卸功能,也就是说,最后的收件,必须客户配合,这在实际运用中可能会遇到问题,需要进行运营细节的改善。
2、成本与效率
这里面的成本,包括了智能配送站的建设及维护成本,人员成本(对比传统配送站的人员)和配送机器人成本等。目前,京东方面并没有公布智能配送站的建设成本和人员成本。
配送机器人成本则可以从这次合作方,长沙本土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行深智能方面进行了解,行深智能与智行者是目前京东X事业部在配送方面的两个合作伙伴。
目前京东智能配送站使用的行深智能的超影800C,目前京东已经采购了56台,这块设备设计上可以实现车柜分离,方便进行快递柜的更换。在自动驾驶技术方案上,16线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视觉和超声波等传感器在内的方案,包括底盘在内的整车成本约20-30万,采用国产传感器有望进一步降低。
目前,有底薪快递员的要求是送货70件/天,100件/天算是高绩效,而“双十一”这种极端情况是200件/天。而超影800C有30个货位,40公里的续航里程一天可以跑6趟。从配送件数量角度来看,配送机器人会更高效。
对比配送机器人成本和人类配送员工资,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快递公司的快递员的工资水平不一样,这个很难进行判断。但是,京东作为上市公司,根据财报,京东物流的劳动力成本在2016年就超过了100亿,2017年财报没有公布劳动力成本,而是合计为仓储物流成本,共计258亿。
而在发达地区,快递员工资水平在8000-10000块钱不是问题,也就是说,配送机器人的成本约为配送员24个月工资,随着规模的增加,配送机器人的成本会进一步降低,总账来看应该会更有竞争力。
中国的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应用,率先在配送领域落地,一方面是因为物流体系的发达以及人力密集型行业对机器的渴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配送机器人属于低速车辆,技术难度、安全要求都要比高速车的无人汽车要低一点。
至于无人出租车的运营规划、成本与效率问题,我们静候12月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