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超分辨光刻装备研制”通过验收

描述

11月29日,由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超分辨光刻装备研制”通过验收,该装备用365nm波长的紫外光单次成像实现了22nm的分辨率,为光学超材料/超表面、第三代光学器件、传感芯片等纳米光学加工提供了全新的解决途径。

本项目利用表面等离子体(surface plasma,SP)超分辨成像原理,突破了衍射极限,开辟了“新”光刻技术和装备,并拥有完全自主产权,解决了产业应用难题。项目完成验收的消息一出,立即刷爆了所内职工、同学的朋友圈,却也引发了行业内和公众的争论和质疑。

“中国芯片白菜价在即”、“弯道超车”这些词汇,让不明真相的群众振奋不已,也让光学、精密机械、微电子等领域的人士生疑和担忧。这些其实都是部分媒体对国产***的过度宣传所致。***因能生产芯片而被人们熟知,是除了印钞机以外,大概最能赚钱的机器。然而光电所研制的超分辨***与ASML、尼康等公司的***定位不同,并不用于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芯片的生产,媒体的误导性宣传让超分辨***项目成果和相关科研人员受到了不应有的质疑。

光电所自2003年起在超分辨成像光刻技术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地探索,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2012年承担了国家重大科研装备——超分辨光刻装备项目,在近7年间,先后实现了50nm、45nm、32nm超分辨成像光刻,到目前单次曝光最高线宽分辨力达到22nm的结果,是经过了长期的技术攻关、积累和沉淀的。

超分辨光刻装备研制项目目前已获得了授权国内发明专利47项,国外发明专利4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不止于制造芯片,本项目所研制的光刻设备用于多种纳米功能器件的制造,并已为多所高校及研究所制备大口径薄膜镜、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切伦科夫辐射器件、生化传感芯片、超表面成像器件等,达到实用化水平。

验收会上,光电所称超分辨光刻设备用于芯片生产还需要攻克一系列技术难关,与国际领先技术的距离还很遥远。然而,光电所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沉淀,开辟“新”光刻技术和装备,技术完全自主可控,达到实用化水平,在超分辨成像光刻领域仍是国际领先水平。

科学工作者们深知饭要一口一口吃的道理,项目通过验收后,光电所专家们将继续扩展超分辨光刻装备的功能。而媒体也应在宣传我国科研力量崛起的同时,尊重事实,让大众了解真相,也避免科研人员背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