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填补制造商的技能缺口并助其实施工业4.0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物联网(IoT)有可能彻底改变各行各业开展业务的方式,公司也正在迅速加入进来。根据IDC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打算在未来12个月内在物联网中做一些事情,尽管这些数据也显示目前的采用率较低。 

许多专家认为制造业将会从物联网中获益。该行业也做出了相应的反应,预计今年将在工业物联网(IIot)上投入大量资金。不过,是否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资金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制造商可能具有许多品质,但成功设计、部署和管理物联网解决方案所需的各种专业技能是他们不太可能拥有的。对于那些希望利用提高生产力、减少浪费和实时洞察力的制造商来说,哪个都不能缺少。有许多外部合作伙伴可以填补制造商的技能缺口,并帮助他们实施工业4.0。 

制造商将获得什么? 

提高效率是许多工业物联网(IIOT)应用的核心理念。整体设备效率(OEE)是所有制造商的关键目标,要求尽可能高效地使用机械、材料、人员和能源,最终降低制造商的成本并使其提高利润率。 对于准备采用物联网的制造商来说,他们的第一个想法很可能是预测性维护。由于机器意外故障导致的计划外停机不仅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而且成本也非常高。物联网解决方案可以克服这一问题,将传感器安装在机器上,然后将收集到的数据反馈给工程师,工程师可以利用这些数据来计划预防性维护,并在故障发生之前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IIoT解决方案还可以帮助制造商在产品缺陷发生之前将其阻止。在“哑巴”工厂中,只有当质量控制部门从产品线上挑拣产品时才会发现缺陷问题,此时昂贵的原材料已经被污染并因此被浪费。可以部署IIoT解决方案来分析传感器数据,并设置警报和规则,以防止产品缺陷问题出现。 IIoT解决方案对制造业的另一个主要好处是可以极大地改善工厂的物流操作。物联网跟踪器可以在原材料到达工厂后安放到原材料上,使管理人员不仅可以跟踪工厂仓库周围所有原材料的移动,还可以跟踪整个生产流程。凭借这一点,工厂操作员可以实现工厂输入和输出的完全可见性,帮助他们识别生产中的潜在瓶颈,并为他们提供准确的订单洞察力。将这些能力与支持物联网的运输服务商相结合,制造商就可以与客户就订单状态进行清晰沟通,并更准确地说出货物交付日期。 

涉及数据 

不幸的是,成功实施IIoT解决方案并不像安装一些传感器和观察洞察力那么简单。在一个工厂里,你会遇到许多流程、各种类型的机器和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使所有这些不同的数据集相互关联是很困难的,但是如果不这样做,就无法获得有用的洞察力。 在内部开发这样的技能是一项艰巨任务。提升员工的物联网部署技能不仅耗时且成本明显较高,而且也不能保证你不会经历一定程度的员工流失——由于技能短缺,具有制造技术能力的员工需求量很大,导致你可能停滞不前。 幸运的是,IT外部合作伙伴拥有部署IIoT解决方案和有效管理数据的专业知识。通过转向外部合作伙伴,制造商避免了对内部技能的不必要投资,更好的是,能够与更广泛的行业分担开发IIoT解决方案的成本。由于外部合作伙伴,制造商现在可以使用一系列现成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旨在帮助制造商以实用的方式从各个来源收集和管理他们的数据,同时,软件重新组织数据结构以使其完全透明,而数据源又以关系表的形式出现,为用户提供对工厂现场发生情况的可操作洞察。 例如,Information Builders与Tata 钢铁合作,将商业智能与集成技术相结合,通过其WebFOCUS平台识别并消除制造效率方面的限制。

这在世界上一些波动最大的市场运作中,Tata钢铁公司能够看到生产线库存的实时进展,对于Tata钢铁来说非常有价值。使用一个叫RAPID的基于内部网络的商业智能应用程序,可以从各种数据源中提取信息,以逐点测量制造操作。这些数据随后由DataMigrator集成引擎进行整理,并通过专门设计的信息应用程序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这是一种高度互动的“类似应用商店”的方法,用于呈现数据可视化、图表、图形和报告等内容。这使得塔塔钢铁公司的员工,从首席执行官到当地员工,几乎可以实时了解运营状况,并让他们将工厂现场发生的事情与未决订单和客户优先级相匹配,以帮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这样做的结果是更有效地利用原材料和生产流程,最终提高Tata钢铁工厂的效率,并以更有意义的方式吸引员工。 

拥抱工业物联网 

IIoT的好处不仅仅是理论上的,一些令人鼓舞的现实用例展示了外部合作伙伴可以为制造商提供的创新解决方案,以及他们可以对这些制造商运营产生的重大影响。对于制造商来说,拥有成功部署物联网所需的所有技能(如果有的话)是极不可能的。面对收集、管理和解读数据或确保系统安全等挑战,合作伙伴有很多机会可以增强制造商的专业知识并弥补技能差距。更好的是,制造商可以更加放心,他们在IIoT上的投资不会浪费在不起作用的解决方案上,可以充分利用整个行业的共同经验和开发成本。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