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车能否成为下一个主流?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考驾照有啥用啊,反正又买不起车,加不起油,交不起罚单和停车费。”同事望着公司旁一所驾校院子里,似有自嘲的在说到。彼时为夏天,太阳正盛,练车的小伙子小姑娘们脸颊红彤,额头渗汗,即使打着太阳伞,那一股热浪还是让人窒息。

说起来,这位同事当年上大学,赶着风潮,和同学一起考驾照,暑假俩月晒成了黑炭把驾照拿到手,可一直到毕业五年才买车,前阵子违章停车罚了不少钱,每日悔恨,养车怎么这么贵,也才有了上述对驾校的吐槽。

现如今回想起同事几个月前的吐槽,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还代表了当下车主的心声。买车是一个门槛,养车亦是一个门槛。

如今汽车市场风云变幻,行情式微,新能源异军突起,传统车企压力重重,造车新势力乘势搅局,未来几何,谁都不好说。而关于卖车与买车,以及汽车制造商们到底该向谁服务,笔者在此有话要说。

市场见衰 未来不明

据全国乘联会数据统计,2018年截止目前为止,全国前十一个月,产销数据分别为2532.5万和2542万,同比下滑2.6%和1.7%,要知道,这是中国汽车市场多年来保持高速增长后的首次下跌。

2018年汽车市场遭遇寒冬,并不是说着玩的。而原因,其实也是多方面,从行业内部来看,2016年国家发布优惠政策,小排量汽车购置税打五折,2017年七五折,而2018年则是没有折扣,连续两年的利好政策,极大的刺激了人们对汽车的购买欲,而同时,亦是透支了市场的消费,2018年出现销量下滑,算是料想之中。

从外部环境来看,国家经济增长放缓,人民对于财产的分配有不同的想法,譬如说买房优于买车,一旦花了大价钱,买车的议程就得缓一缓。

从用车角度来看,因为汽油价格的飘忽不定(不过,总体来说油价见涨多于下跌),环境污染导致国家对于汽车政策愈加严苛,城市交通压力山大等等诸多因素,使得用车环境变得复杂,一是成本高,二是开车容易停车难,说到底,用车愈加不方便了。

销量下滑意味着各大车企们效益不行,而为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必须要寻找新的途径,不然就是等死。因而也有了我们今天的命题,汽车销量下一个增长点在哪里?

新能源改变行业格局的呼喊甚嚣尘上。而从数据来看,尽管新能源每年依然保持着远超50%的增速,但即使是2018年,截止到11月份,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量为103万辆,和燃油车相比,连芝麻都算不上,市场份额太小。

可见,哪怕是汽车行业的大风口,要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势力,尚需时日。入局共享是否值得期待。

入局共享是否值得期待

如果一切问题,只是需要时间来解决的话,那就不是问题了。今年不行,还有明年嘛,明年不行,还有后年嘛。新能源因为可以解决当下资源以及环境问题,普遍被看好。

不过,当下时刻,车企们指望靠新能源成为销量增长新引擎,显然是不合适的。我们从一个新颖的角度来分析。车企们把车卖给车主,包括后续4S店维修保养,其实都是旨在服务于车主,那对于没有车的人群,其实是无暇顾及。

而根据有关数据来看,2017年末,全国私人汽车保有量约为1.9亿辆,其中不乏一人,一家庭拥有多辆车的情形。如果说,车企们只是将车主定义为自己的客户,那么服务的对象就仅限于1.9亿人了。

且不说咱们国家有多少人,就从拥有驾照的数量来看,据交管部门披露,全国拥有驾照数量约为人口的四分之一,保守估计为4亿。

如何将自己的服务涵盖到拥有驾驶车辆能力的4亿人,或许是车企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这就回到了文章开头,笔者同事说到的一句话,考到驾照了也不一定买得起车。虽然小汽车现在是走进千家万户了,然而“买车是一个门槛”却永远不过时,汽车消费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其实是仅次于房屋消费的第二大支出板块。

过于便宜的新车不敢买,价格太低廉意味着品质和配置都没有保障,也不敢开,稍微上一点档次的动辄十来万往上走了,即使是二手车,也需要几万元的支出。对于普通家庭而言,绝对是大件了。

不买车,依然可以用车。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从共享单车得到启示,目前,越来越多的主机厂们依靠着自身多年来积累的雄厚资金实力,开始投资共享汽车。

长城欧拉车享,吉利曹操专车,力帆盼达用车等等,车企们纷纷入局共享汽车,其实就是在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同时,因为新能源汽车用车成本低廉,毕竟目前电费要比油价低太多了,维修保养便宜(换电池就另说了),逐渐成为共享汽车中的首选车型,当然,也有主机厂们借此走量的嫌疑。

也即是,新能源+共享汽车成为当下车企们破局寒冬的新招儿。

未来难题

如果说到共享汽车,那必须提到滴滴打车了。当年滴滴打车横空出世,可以说极大的改变了人们出行格局,导致出租车行业开始反思自己的服务质量,当然,也引起了司机们的强烈抵触。

随叫随到,车型级别任选,和以往出租车破乱脏,司机态度恶劣完全不同,滴滴打车一时之间受到人们的极大欢迎,而随着顺风车多次杀人事件发生,共享出行行业的荒蛮增长也引起了诸多反思,甚至是社会的恐慌。这对于各大车企入局共享汽车,其实是前车之鉴。

第一,车企们是自建平台,还是携手合作?自建平台,则面临着与滴滴打车同样的局面,平台维护的复杂性;携手合作的话,是只提供车辆还是深度参与?

第二,模式的选择。我们都知道,滴滴打车是将广大C端用户的车辆联系起来,形成一种资源的共享与调度。对于车企们而言,共享汽车的模式到底是如何的?和滴滴一样,做一个出行服务商,长城打车、吉利打车?

或许并不是如此,毕竟,车企们入局是为了促销。所以,入局共享汽车,是车企们从传统的汽车制造商向出行服务商企业转型得第一步,也就是为了服务更多消费者。

同时,不仅仅是提供车辆与司机,还有个性化定制用车,类似于共享单车,对于暂时没有购买车辆而又有驾驶能力的人而言,下载专属APP,就可以获取车辆的驾驶权。

第三,行业生态共建,随意破坏单车,偷偷藏匿车辆,这样的新闻,在共享单车里面,我们屡见不鲜。那对于共享汽车而言,一样也是面临此种问题,如何建立全面有效的用车监督,以免让车辆出现过快损耗,也是各大车企们入局所要思考的问题。

写在最后:往后的日子,车企们如果还只是专注汽车制造的话,或许会跟不上行业的节奏,毕竟,车主之外,亦有广阔的市场,制造+出行服务或许会成为未来车企们转型的一大方向。

当下所面临的重重困难,也必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瓦解,不用买车也可以开车,从消费者角度来说,其实很酷。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