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ar|虚拟现实
经历了2014年到2016年的市场培育,虚拟现实在2017年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内容与软硬件的匹配需求加速增长,消费级市场持续普及,企业级应用逐步启动。赛迪顾问预测,随着科技巨头增强技术研发投入和产品迭代,我国VR市场将在2020年进入相对成熟期,规模将达到918.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5.3%。
为抢占全球虚拟现实战略制高点,我国积极布局,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信息产业发展指南》等国家重大规划中对推进虚拟现实技术和产业发展做出具体部署。地方政府也积极建设产业园区及实验室,推动本地虚拟现实产业发展。
终端市场:移动体验持续升级
2017年以来,代表移动化、集成化的VR一体机成为VR/AR硬件市场的最大亮点。受益于Oculus Go、小米VR等一体机上市,一体机市场在2018年第二季度增长417.7%。IDC预测,2018年全球外接式AR/VR头盔和VR/AR一体机产品发货量将达到420万台,同比增长31%;到2022年,出货量将增至5310万台,复合年增长率为88%,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与此同时,PC VR也在向移动化方向演进。众所周知,PC VR通过线缆与电脑连接,借助电脑的渲染能力实现更加逼真的视觉体验。一方面,北京传送科技推出了全球第一款无线VR显示商业产品,传输速度可以达到3.5GB/s,解决了PC VR被线缆束缚的问题。另一方面,HTC新版基站Lighthouse支持4个以上设备的串联,覆盖范围从5m×5m提升到10m×10m以上,能适应展会、线下运营、企业活动等对活动空间有需求的使用场景。无线技术结合追踪空间升级,增强了PC VR的移动性,为PC VR的增长注入了新的可能。
随着显示芯片、显示材料、网络环境的优化,主流厂商在最新机型中大幅升级头盔分辨率,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HTC发布的Vive Pro,双眼屏幕分辨率达到2880×1600,比HTC Vive的2160×1200分辨率提升了78%;预计在2019年春季上市的Oculus Quest的单眼分辨率为1600×1440,相对于Oculus Rift单眼1080×1200的分辨率也有78%的提升。
我国企业在VR头盔分辨率也处于优势地位。上海小派科技在2016年率先推出4K VR头显,又在2017年下半年推出全球首款8K VR头显,单眼分辨率达到3840×2160,视场角FOV达到200°,接近人眼最大视角。今年下半年,小派科技宣布8K头盔进入量产阶段,有望成为首款实现量产的消费级VR头盔。
AR头显方面,我国在产品技术和产品销量方面紧跟国际脚步。耐德佳AR眼镜NED+X1视场角超过40度,比微软Hololens视场角提升20%以上,光学分辨率高达1920×1080,是国际上首款全高清AR智能眼镜。联想集团2017/2018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联想Mirage AR头盔全球销量近50万套,位居同类产品第一,为AR眼镜的消费普及做出积极贡献。
2018年,备受关注的Magic Leap推出首款AR头显Magic Leap One,0glass创始人兼CEO苏波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与Hololens相比,Magic Leap One在佩戴体验上更加轻便舒适,但在显示、交互、追踪方面缺乏颠覆性的改善。与VR头显相比,AR头显仍然缺乏明显创新。目前华为、三星、谷歌、苹果接连传出研发AR眼镜的消息,苹果、谷歌注重独立的软硬件平台,华为、三星注重与手机的联动。虽然侧重点不同,但AR眼镜已经进入技术比拼阶段,无法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
技术演进:关键技术更加适配VR需求
随着VR/AR将计算无缝融入生活的理念逐渐普及,产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我国企业在网络传输、感知交互等关键领域推出了更多针对VR/AR的定制化产品。
在视频传输方面,新的编码技术提升了视频内容压缩比,降低带宽占用,并针对VR需求进行优化。北京传送科技推出的超低延迟编解码器,能够以50:1的比率压缩VR内容,进一步节省带宽,将延迟限制在1ms以内。
网络是VR内容的渲染和分发渠道。近年来,华为联合三大运营商、视博云等厂商,推进云VR解决方案。赛迪研究院指出,VR和云计算、云渲染结合,将云端的显示输出、声音输出通过编码压缩后传输到用户终端,可实现VR的快速处理。随着5G商用时间提前至2019年,VR有望借助云端,实现即时渲染,助力移动VR的普及发展。
在交互领域,深圳瑞立视多媒体自主研发的光学动作捕捉系统,将最低延迟控制在2.9ms,达到国际顶尖水平。
在光场技术方面,叠境数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首创动静结合光场拍摄系统,可以同时从360度采集物体表面反射光线。动态相机分辨率不低于2K,主要用于动态形变物体的实时建模;静态相机分辨率不低于2K,单帧拍摄累计采集并处理光线数量达到十亿级。
清华大学研制出大型光场相机系统,由60个相机阵列和800多个LED灯组成,可以根据光照变化提升VR内容精度,既保留高频信息,又获取低频信息,该系统在杭州等地得到实际应用。
虽然我国企业在VR产业的各个节点积极创新,但仍面临着技术体系存在短板、关键核心技术积累不足的情况,需要持续提升研发能力,用创新技术引领VR浪潮。
行业应用:重点领域开始盈利
AR/VR 是有关行业发展的信息技术支撑平台,医疗、制造、建筑、航天等行业应用领域和教育、商务、娱乐、旅游等大众消费应用成为VR/AR发展的两大引擎。
一方面,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将VR技术应用到军事、医疗、建筑等重点领域,部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例如,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与北京理工大学研制的虚拟现实眼镜成功应用于33天“太空之旅”的航天员心理舒缓;北京大学VSV视景仿真系统是国内唯一全部代码自主编写的视景系统,基本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在VR教育、游戏等领域实现营收。据华为iLab及Strategy Analytics统计,讯飞幻境2017年营收达到7000万元,VR教育硬件及系统集成提供商Idealens 2017年的解决方案业务收入达到2000万元,网龙涵盖VR及其他教育技术的整体教育业务收入达21.05亿元,同比增长82.2%,VR教育头部公司实现正现金流。在游戏和视频方面,国内VR平台已上线约2700款视频和800款游戏。国内VR线下体验馆数量增长迅速,已超过5000家。
在AR方面,我国龙头企业加快AR行业应用布局。京东发布AR试衣镜、AR试妆镜、AR眼镜三款终端产品,发力AR零售。百度发布AR-HUD组建,实现导航系统在汽车挡风玻璃的抬头可见;阿里巴巴达摩院也与高德地图合作开发车载AR导航产品。随着苹果ARkit和谷歌ARCore的迭代升级,AR技术门槛将进一步降低,AR应用将成为新的创业热土。
投融资:VR资本开始回暖
经历了2015至2016年的投资“过热”阶段和2017年的“寒冬期”,全球VR资本逐渐回暖。
一方面,VR/AR投资环境趋于理性,优秀企业持续获得资本青睐。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全球VR/AR融资总额已经突破10亿美元,投资额同比增长15%,投资数量同比增长11%,呈现“稳中有进”的增长态势。
另一方面,国内VR/AR投资出现“量跌额涨”现象。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国内融资案例减少10笔,但总融资金额上升203%,超过20亿元。其中3Glasses 获得 2.4 亿元融资,酷家乐获得约 1 亿美元的 D 轮融资,Pico完成1.675亿元A轮融资,资本进一步向优秀企业集中。
虽然VR/AR形式整体向好,产业更加成熟,但VR/AR发展仍面临瓶颈和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华指出,现有的HMD(头戴式显示器)产品较初期有较大提升,可支持较长时间的VR体验,但业界仍缺乏统一的用户体验质量评价标准。此外,VR/AR内容需要进一步加强生产基础条件,完善创作理论、丰富创作手段。
随着VR产业化进程加快,VR/AR对统一标准、软硬件配套、生态构建、用户体验的需求会越来越高。只有突破VR/AR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形成创新型的成果和专利,加速VR/AR产品的升级迭代,才能实现 VR/AR产业的均衡发展,形成VR与各行各业的联动效应,推动VR/AR时代的真正到来。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