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沉浸式考古虚拟互动教学实验室成立 使学生学习时能身临其境

vr|ar|虚拟现实

167人已加入

描述

当考古遇上VR让你不出校门即可身临农田、山地、沙漠、绿洲、草原巍峨的宫殿、深邃古墓等等考!古!现!场!这是什么操作?全新的数字化考古教学系统酷炫的虚拟教学VR设备考古遗址三维虚拟仿真情境,尽在西北大学沉浸式考古虚拟互动教学实验室!

中国首个沉浸式考古虚拟互动教学实验室

西北大学沉浸式考古虚拟互动教学实验室在唐仲英基金会的支持下创立,是国内高校中首个使用VR技术再现考古场景,为使用者提供身临其境、互动体验的考古教学实验室。

考古学科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实践教学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学生参与实践训练,前往考古工地、博物馆或者遗址现场的机会是比较有限的,传统辅助图片和文字的二维课堂授课方式,也难以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

“在沉浸式考古虚拟互动教学实验室中,我们可以把实际采集到的古遗址、古墓葬的数据做成模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体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不同类型遗迹、遗物的特征,可以使书本上的文字、图片描述变得鲜活起来,让学生对其有更细致、更直观、更立体的感受。”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院长马健介绍说。

通过虚拟现实考古教学系统,教师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在虚拟空间中生动地讲解考古或历史知识,还可以利用田野考古发掘实践场景进行虚拟操作,体验现场考古。此外,虚拟现实在考古教育方面应用的一大优点还在于其绝对的安全性,不会因为操作失误造成文物损坏甚至人身安全事故。

“这是在考古学教学手段、方法和理念上的一次重大革新。”马健表示。

VR考古教学的真实数据模型来自哪里?

沉浸式考古虚拟互动体验教学系统主要为考古学科学生教学专门设计开发,主要是在三维虚拟仿真情境下培养、训练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各类考古遗迹特征的能力;学习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的基本流程与方法;通过模拟操作,在学生真正参加考古实践之前,掌握基本技能。

该系统的素材直接来源于一线考古工作获取的真实实物模型,软件开发采用国际流行的游戏引擎,仿真模拟农田、山地、沙漠、绿洲、草原等多种环境下,地上房屋建筑、地下墓葬、窖穴、水井、灰坑等多种遗迹的调查、发掘、记录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分析、思考能力。虚拟现实考古教学系统需要的教学三维数据模型等资源,来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西北大学承担的考古发掘调查项目。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承担国家各级别考古项目数量丰富,加之每年进行考古实习,积累了丰富的考古三维数据资源。如 2018 年在新疆伊吾县进行的伊吾河流域史前遗存调查、巴里坤县石人子沟-红山口遗址群调查采集的数据,已经制作成为三维数据模型加入该系统中。后续将根据教学需要,有针对性的补充三维数据模型。

西北各省市考古文博单位的相关数据。西北大学已经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多家考古文博单位签署数据共享与保密协议。目前案例库中包含了墓葬、城址还有宗教遗迹等各个门类的实例,后续将会不断增加有代表性的重要遗址和墓葬数据进入系统,丰富案例库。

实验室负责人、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师习通源表示,学院计划将考古、文物保护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引入到该系统中,使得教学从平面到立体,形成一整套虚拟教学教材。“实际上不光考古学科,地质学、历史学等学科也能很好地利用这种方法来进一步丰富教学手段。”他说,“比方说,在讲到秦汉时期的车马坑的时候,传统的教学仅限于用二维照片和文字表示其外观尺寸等信息。而通过虚拟现实手段,老师就可以带领同学在‘现场’体验车马坑究竟是什么样子,现场感受它的大小、空间、颜色。这无疑会大幅提升教学效果。”

身临其境感知古代遗址与文物

在大一刚入学的时候,我们只能通过老师PPT上的平面图来辨识和研究遗址、陵墓的特点。数字化的考古实验室的建立,让我们可以身临其境地跟随老师进入到考古遗址当中,去感受每一个细节,体会它们的变化和特点。之前只能在远距离上观察遗址或者是遗迹的样貌,但是通过这种数字化考古实验室,在VR体验过程之中,我可以近距离接触到文物,感受到更多。

——祖岳 文化遗产学院大四学生

VR技术可以让我们比较直观、准确地看到一些古代的遗址和墓葬,并且可以有效地避免对于遗址的损坏。我们可以通过VR体验对考古更加了解,在以后的田野实践中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金玉桥 文化遗产学院大四学生

推动文化遗产教学的数字化进程

数字化考古与文化遗产研究实验室建设的目的是以文化遗产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西北大学文理工等多学科综合研究为基础,整合考古学与计算机科学等相关领域技术,展开数字化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技术研究。将信息学科中的科学理念、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应用于数字化考古、文化遗产数字化、保存与修复,是对传统的保存、修复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科学继承,并推动文化遗产教学的数字化进程。

实验室充分发挥了西北大学在文物考古、地理信息及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优势,对现有技术及成果进行抽取、凝练,广泛借鉴国内外数字文化遗产保护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其新颖独特的展示互动模式,力争在文博行业教学方式与内容改革方面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填补考古教育行业对先进教学技术手段使用的空白,进一步提升西北大学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领域的水平。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相关推荐
  • vr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