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我在知乎上经常会看见这样的问题:最近感觉自己很浮躁,想要看书,可是不知道看什么,求大神推荐?这让我想起我在高三那一年看了几十本课外书。每次当我月考失利或者复习不顺的时候,就会拿起一本闲书来看,总能平复心里的烦躁和郁闷。
那时候看书,是一本一本地看,为了看书而看书。
大三大四的那段时间,我关注了很多跟it有关的微博,经常会转发一些跟技术有关的内容,还会经常上博客园或者csdn这样的网站,收藏一大堆干货网页。后来结果怎样,应该很好猜。
我从来都没有回过头去看一眼,更别说学习里面的知识。
其实我们现在在朋友圈转发文章以及在知乎上看别人的精彩回答都是一样,目前所谓的互联网学习往往是浅表的、不系统的、无用的,远远不如(传统的)看书自学。
大学生抱怨老师不会教,毕业生抱怨公司学不到东西,其实他们都是因为自己没有自学能力,不知道怎样去看书,所以才会怨天尤人。上个月上司找我聊天,问我有什么想要跟他反馈。于是我很委婉地跟他说现在总是给旧系统debug,在技术上进步不大。他说:“我们现在这个系统,好讲不好听,技术不算新的了。再说了,技术这种东西,自己买本书看就能学得七七八八。之所以把你们分到这个组,其实是想让你们熟悉业务知识。”
做erp系统对程序员在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要求比较高,于是我就买了一本《金钱有术》用来入门。对心理学很感兴趣,就买了本《影响力》。入门之后,就又买了一大堆财务金融相关的,心理学相关的大部砖头书。这时候看书,就不是一本本的看,而是一个章节一个章节地看,甚至是一个小节一个小节地看。根据自己的需要,找到特定的地方,弄懂相关的知识就足够了。
为什么有很多好书都让人看不下去,因为实在是太厚了,让人望而生畏,硬着头皮看不了多少就犯困。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些书根本就不是用来从头看到尾的。很多大牛的作者,他们写的书不是只给菜鸟们看,还是给跟他们同等级别的大神看的。所以他们用词力求准确,内容力求齐备,理论力求高深。所以他们的那些大部头经典,比较适合当作初学者的参考书,而不是指导学习的入门指南。
通过看书自学,要学会先制定学习路径,再找参考书辅助自己学习。例如我在学习r语言,就会先结合自己以往学习编程语言时的经验以及r语言的特点,制定了以下这样的学习计划:
数据的常规操作
回归
数值模拟
绘图
根据这样的学习计划,我买了一本《r语言初学者指南》。翻开目录,直接就找到“数据的常规操作”方面的章节看,直接跳过前面介绍环境安装、程序包介绍方面的叙述,然后找不到回归方面的内容,所以现在就打算买一本“回归”方面写得比较好的书。
这样看书,就不是你跟着书走,而是书围着你转。
说到买书,我有两个观点:第一,目前电子书市场不成熟,很多好书都找不到,另外盗版下载的质量太差。
第二,买书不要怕贵,这是长期投资,以后给你的回报绝对十倍百倍于此。我常常喜欢举自己高考的例子,高一高二我的作文水平很差,因为高三前前后后买了一千多块买了杂七杂八的书看,不但作文写得好了不少,语文卷子的其他部分都做得不错,高考语文是那一届的第一名。
买书不心疼不代表就可以乱买,虽然有钱,但是也不可以任性。因为买了不好的书,或者是不适合你的书,浪费的是你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现在基本上都是在网上购书,像amazon.cn这样的网站每本书下面都有评价,看见评分不错的,而且是经典的书,就可以考虑买下。如果再慎重一点,就看看给低分的评论到底是怎么说的,如果说不到点子上,就直接放进购物车吧。
如果你不知道哪些书好,可以参考下面几条途径:
去豆瓣搜一些评价比较好的豆列,例如收藏了好几条刘未鹏的豆列。
如果你手头上有一本好书,看里面有没有提到其他的书,一般作者推荐的书都比较好。
搜相关领域的大牛,大牛写的书一般都不错。
书拿到手了,可以先翻开目录,看这本书大概说些什么,思路是怎样的,内容是怎么安排的。心里有个底之后,可以开始看第一遍了。看第一遍的时候建议可以快,以浏览熟悉为主。
有的人问,我看书看完之后记不住,感觉没什么用,怎么办?
因为你看的次数太少了。每一本经典著作都是相应领域佼佼者的扛鼎之作,怎么可能让你看一遍就能学会里面所有的知识,弄懂里面所有的理论。一本好书,就像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每重新读一次就会有之前没有过的收获,值得我们一遍一遍地去探寻。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