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视频及家电
关键词: 视频监控 , 视频压缩 , 数据流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视频监视系统日益普及,现已广泛应用于机场、银行、公共交通中心乃至私人住宅中。但传统模拟系统存在诸多问题,这促使人们希望转而采用数字系统。
此外,随着计算机网络、半导体及视频压缩技术的日益推广,新一代视频监视系统将无疑采用数字技术,并将实行标准化技术,支持IP网络。
就因特网协议视频监视系统(VSIP)而言,处理网络流量的硬件是摄像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视频信号要通过摄像头进行数字化、压缩处理,然后才传输到视频服务器,从而解决网络的带宽限制问题。DSP/GPP等异构处理器架构有助于最大化系统性能。视频采集、存储和视频流都是中断密集型(Interruptintensive)任务,我们可将其分配给GPP来处理,而高密度MIPS视频压缩工作则交给DSP去完成。数据传输给视频服务器后,服务器将压缩视频流作为文件存储在硬盘驱动器上,从而避免了像传统模拟存储设备那样出现视频质量下降问题。我们针对数字视频信号的压缩技术开发了多种标准,可分为以下两大类:
运动估算(ME)法:每N帧为一个图像组(GOP)。我们对图像组中的第一帧进行独立编码,而对其它(N-1)帧来说,我们只将当前帧与其前面已编码的帧(即前向参考帧)的时差加以编码。常用的标准为MPEG-2、MPEG-4、H.263及H.264。
静态影像压缩法:每个视频帧作为静态影像独立编码。最常用的标准为JPEG。MJPEG标准采用JPEG算法对每个帧进行编码。
运动估算法与静态影像压缩法的比较
图1:H.264编码器结构图
图1显示了H.264编码器的结构图,与其它ME视频编码标准类似,H.264编码器将输入影像分为多个16x16像素的宏块(MB),然后逐块处理。H.264编码器包括正向路径和重构路径。正向路径将帧编码为比特位;重构路径从编码位中产生一个参考帧。下图中的IDCT、IQ、ME和MC分别代表(反向)离散余弦变换、(反向)量化、运动估算及运动补偿。
在正向路径中(从DCT至Q),每个宏块(MB)均可以帧内模式或帧间模式编码。在帧间模式下,运动估算(ME)模块将参考MB位于前面已编码的帧处;而在帧内模式下,参考MB在当前帧中由采样形成。
重构路径(从IQ至IDCT)的目的是确保编码器和解码器采用相同的参考帧生成影像。否则就会累积编码器与解码器间的误差。
图2:JPEG编码器结构图
图2给出了JPEG编码器结构图。该编码器将输入影像分为多个8x8像素的模块,然后逐个处理。每个模块首先通过DCT模块,随后量化器根据量化矩阵对DCT系数进行取整。在此过程中,编码质量与压缩比均可根据量化步骤调节。最后熵编码器对量化器输出进行编码,并生成JPEG影像。
由于连续视频帧通常包括大量相关信息,因此ME方法可实现更高的压缩比。举例来说,就每秒30帧的标准NTSC分辨率而言,H.264编码器能以2mbps的速度进行视频编码,从而实现了平均压缩比高达60:1的影像质量。在影像质量相同的情况下,MJPEG的压缩比则为10:1至15:1。
MJPEG相对于ME方法有如下几点优势。首先,JPEG需要的计算量和功耗相对大幅降低。此外,大多数PC都配置了JPEG影像专用的解码及显示软件。如果记录特定事件只需一幅或几幅影像,比如人通过门口,那么MJPEG的效率会更高。如果网络带宽没有保证,那么我们更倾向于采用MJPEG标准,因为某帧的丢失或延迟不会影响其它帧。而对于ME方法来说,某帧的延迟或丢失会导致整个GOP的延迟或丢失,因为只有获得前向参考帧(previousreferenceframe)才能对下一帧进行解码。
许多VSIP摄像头都有多个视频编码器,因此用户可根据具体应用要求选择最合适的视频编码器。某些摄像头甚至还能同时执行多种编解码器。MJPEG对VSIP摄像头的要求通常是最低的,几乎所有VSIP摄像头都可安装JPEG编码器。
MJPEG标准的实施
在典型数字监视系统中,视频通过传感器采集、压缩,再以流媒体方式传输到视频服务器中。新型DSP架构上执行的视频编码器任务如果发生中断,就会出现问题,因为每次环境转换(contextswitch)都会导致大量寄存器存储和高速缓存释放。因此我们应采用异构架构,这样就能将DSP从视频采集和流媒体任务中解脱出来。以下结构图显示了视频监视应用中的DSP/GPP处理器架构实例。
图3:视频监视应用中的DSP/GPP处理器架构实例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