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10GT版AIS手持夜景究竟有哪些功效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荣耀10GT评测:就在昨天,荣耀在北京推出了一部全新的旗舰—— GT版。荣耀10 GT版是一部全新设计的“水桶机”,用上了基于“软硬件结合”的两大“黑科技”——GPU Turbo技术和AIS手持超级夜景。GPU Turbo技术主打游戏性能优化,而在AIS手持超级夜景的加持下,这部全新的“水桶机”则有可能成长为荣耀的新“夜拍王”。那么AIS手持夜景究竟有哪些“功效”?我们一起看看。

基于AI运算,AIS手持超级夜景如何炼成

夜景向来是用户最重要的拍摄情境之一,而夜景条件下的光线不足对于任何拍摄设备都并不友好,因此提升CMOS面积、加大镜头光圈值、利用AI进行夜景光色调节等在前后期增大进光量的手段成为了各大厂商提升手机夜景表现的重要手段。从目前来看,这一手段无疑是成功的,它从技术层面上弥补了进光量不足所造成的画质减损。

而AIS手持超级夜景的着力点并不是传统的光线调节,而是手持防抖为主的诸多夜景拍摄功能的结合体。AIS手持超级夜景的一大重要出发点是夜景防抖,即通过AI让手持拍摄拥有匹敌三脚架的稳定性,防止照片糊掉。这点对于需要拍摄长曝光作品的用户无疑是非常友好的。

AIS手持超级夜景需要AI运算硬件和AI算法的双重积累

据了解,“AIS”是“AI image stabilization ”的缩写,从字面意义上看就是AI智慧防抖的意思,它是镜头、NPU和AIS防抖算法之间的一种“软硬件协调机制”,其防抖过程依次为AI手持检测、AI光线检测、AI防抖处理和AI图像合成。这个过程需要麒麟970处理器的NPU进行AI运算支持,但在硬件级AI计算的基础上也需要充足的AI算法积累。

AIS手持超级夜景技术的四个步骤

AI手持检测即为开启AIS超级夜景模式,检测过程只需要0.2s,准确率超过98%;AI光线检测则需要动用AI测光系统,包括了AI场景识别和自动配置曝光/出帧帧数两部分;AI防抖处理则需要经过240亿次的计算,并对Raw域特征进行增强。这三个步骤还算比较易于理解,而第四步AI图像合成则是最为复杂的一步。

AIS手持超级夜景可保证照片高光处不过曝,暗部不欠曝

AI图像合成包括分区合成、逐像素点检测、边缘矫正和修饰以及多帧降噪四部分。分区合成与场景语义识别类似,是荣耀10的“家传本领”;逐像素点检测则有利于减少照片直出和提亮过程中产生的噪点;多帧降噪则是另一种降噪措施,通过对照片进行对齐,做到高光不过曝,暗部不欠曝。在我看来,边缘矫正和修饰是这一步骤中最具专业精神的一步,请看下一段。

图中的像素点即为没有处理好的被摄物边缘噪点

我们选用一张噪点很重的照片,用 CC打开,尝试用降噪滤镜noiseware进行降噪处理。如图,且不说在去除噪点时会对细节造成的减损,我们能够看到,被摄物的边缘控噪效果并不理想。专业的桌面级后期处理尚且如此,手机AI降噪的边缘控噪表现自然可想而知(很多主打AI拍摄的机型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功能)。而经过边缘矫正和修饰后的照片则不会存在这一问题。

AIS手持超级夜景在防抖方面优势明显

手机防抖技术从EIS到AIS的更新换代

相对于此前的EIS电子防抖和OIS光学防抖,AIS超级夜景技术是“软硬件结合”的典范,功能更加全面,说得上非常良心了。有了这些“黑科技”的加持,想必荣耀10 GT版的夜拍表现会很不错。

那么 GT版的实际表现究竟如何呢?我们看一下荣耀10 GT版的夜拍样张。

荣耀10 GT版的AIS手持超级夜景技术样张

可以看到,荣耀10 GT版无论拍摄黑天还是傍晚都能够精确把控曝光和色彩,不会发生过曝、欠曝或偏色,拍摄静态的水面或者动态的车流都有着非常不错的表现,宛如加装了减光镜。从傍晚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荣耀10 GT版对蓝色背景的把控非常到位,色彩把控与拍摄主题非常切合。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图片为荣耀10 GT版工程机拍摄的版本,相应的拍摄硬件和AI算法都还在调试过程中,正式版的拍摄效果与之有所不同。

写在最后:

“夜景大片”是每个喜爱摄影的人所追求的极致效果,但想拍好并不容易。荣耀10 GT版的AIS手持超级夜景将“夜景大片”变成了手持设备可以直出的拍摄门类,同时兼顾了照片的光色优化。在硬件级AI运算的支持下,荣耀10 GT版作为市面上的一款新的“夜拍神器”,很有可能成为荣耀的新“夜拍王”。而随着AIS手持夜景技术在7月12日起在“花粉论坛”开启内测,届时荣耀10的用户也可以体验到与荣耀10 GT版同款的“夜拍福利”。

除GPU Turbo和AIS超级夜景以外,荣耀10 GT版还配备有8GB大运存、GT超级省电以及7.1声道-Fi音质,是一款全新的“水桶机”,可以为用户提供最为全面的使用体验。据了解,8GB版本的荣耀10 GT版也将在7月24日上市,届时我们将会深入了解荣耀10 GT版的实际拍摄表现,还请持续关注我们的深入报道。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