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已成为当今制造业转型的重要抓手

制造/封装

504人已加入

描述

近年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柔性制造、工业互联网乃至“新制造”等围绕制造的名词层出不穷。然而,尽管中国互联网应用走在世界前列、智能应用落地广泛,但中国制造业水平仍难言有质的提升。在层层概念之下,中国制造受制于人的状态仍难摆脱。一言以蔽之,中国制造问题的“根”仍在制造业本身。

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重不重要?当然重要,但在这些概念的鼓吹下,新造名词是存在泡沫的,它们始终解决不了制造业的基本问题,机床的可靠性、钢板的质量稳定性等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通过制造业去解决。如果我们的制造业像德国一样,制作技术精良,部件、核心技术能自主研发,产品质量有保证,服务、体验、创新才能真正为之加分。

对于中国制造,学者、企业家提出了许多新名词,国家新项目也推出不少,比如推出五年计划支持机器人、支持智能制造等,我认为这需要深思熟虑。学者和行业可以提新名词、新业态,学术可以百花齐放,企业也可以不断探索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但是国家的决策,不能变化太快,一些基本问题——比如工业机器人的问题,要常抓不懈。我认为,科学领域可以抓紧机会占据技术前沿,但在经济领域,政府文件一出,就如同号令,容易引起各地一哄而上,今年要搞大数据、明年要搞人工智能,而核心零部件问题、精密加工等重要的、要常抓不放的短板问题反而被冲淡了。

对于企业而言,在进行智能化转型的时候,要考虑成本和需求,不可一味建设最先进的智能化工厂、无人工厂。我在调研的时候,看到一些运用低成本数字化的企业,也创造了很好的经济价值,它们根据自己需要,考虑投资的回收期,适当地引进数字化技术,解决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再重点谈谈智能制造。从2012年至今,智能制造已经推行六年多了,从最初开始的陌生,到现在的竞相追捧,智能制造成为当今制造业转型的重要抓手。现如今,智能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智能制造业炙手可热。但我认为,智能制造的热并非是互联网企业喊热的,主要还在于企业招工难、用工贵以及保证质量的一致性需求等原因,再加上职工的流动性大等因素推动的。也就是说,智能制造主要是随着企业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

这也证明,智能制造的方向是对的,它可以在所有的制造业行业进行推广。因为制造过程、产品、服务等都需要智能,它不一定同时存在于企业的所有环节,但局部应用肯定是需要的。

不过,我们在推进智能制造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推进智能制造的核心器件,例如芯片、传感器、伺服电机和工业软,件绝大多数依赖进口,智能制造装备70%的器件来自国外,极易受制于人。多数企业还没有打好产品质量、精益生产、底层自动化数字化这三个基础,就匆匆忙忙去发展数字化车间、工厂,最后肯定无法取得很好的效果。

对此,我提几点建议。首先国家的宏观政策要有所转变,对于地方政府发展制造业的积极性和热情要加强引导,否则,出现一个新名词就一哄而上,往往会造成重复建设、低水平发展;其次,需要形成一个有利于各种类型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但绝不是过度干预;第三,国家要把制造业放在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第四,要鼓励创新,允许创新失败,充分激发企业和科技人才创新的潜能,同时注意保护知识产权;最后,现在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制造业,不愿意做艰苦的工作,这种情况下,各级政府在人才的培养上应该有所引导。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