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经连续数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

机器人

532人已加入

描述

近5年国内机器人市场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未来行业仍将保持20%以上的增速。我国连续数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全年累计销售88992台,同比增长26.6%(2016年全球市场机器人销量29.4万台)。在应用行业上,2017年汽车产业使用的机器人数量占比依然最高达33%,在3C制造业用量占比第二达28%,但增长最快(同比增长86%)。在下游需求推动下,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13.1万台,同比增长68%。我们认为当前我国生产制造智能化改造升级的需求日益凸显,同时伴随着下游3C制造业、以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整车制造为代表的汽车制造业等工业领域回暖,工业机器人需求量不断增加,企业产量持续扩张。在政策、成本、技术等推动下,未来机器换人的热潮在相当长的时间不会衰减,焊接、打磨、喷涂等枯燥、工作环境十分恶劣等工业领域将持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需求。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年销量预计为11.5万台,2018-202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2%,至2020年将达到21万台/年,如果每台机器人按18万人民币计算,2020年市场规模将可达到378亿元。

2011-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及预测

工业机器人

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产量13.1万台,增速68%

工业机器人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国产机器人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但距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为68台/万人,全球平均74台/万人。其余主要国家中,韩国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最高,为631台/万人。在国家工业转型以及相关政策支持下,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迅速,在例如汽车整车领域自动化水平已经很高,机器人的使用与国外基本一致,但是与先进制造业强国相比,我国工业机器人未来增长潜力还很大。产业政策扶持力争2020年机器人密度规划150以上,攻克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实现国产替代。为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中国政府推出一系列相关产业政策。例如,2013年工信部发布政策《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围绕市场需求,突破核心技术,培育龙头企业并形成产业集聚;2015年国务院发布政策《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向智能化、绿色化等方向转型升级;2016年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发布政策《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到2020年实现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150以上,并实现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的突破,提升国产机器人质量可靠性、市场占有率(核心零部件性能、精度、可靠性达到国外同品类水平,在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中实现批量应用,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我们从这个角度推算,假设未来工人数量保持不变,那么对应的机器人保有量的年均增速在20%以上。我们认为巨大的市场蛋糕给国产机器人带了机遇和挑战。

目前国内市场上国产机器人比重在30%左右,大部分市场仍然被外资品牌的机器人掌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机器人最为核心的减速机、伺服、控制器这三个上游零部件仍然大部分需要进口。尽管国产机器人跟国外四大家族比,无论从技术上,性能上、可靠性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通过差异化的竞争路线,国产机器人能够具备一定的技术优势,例如像埃斯顿、拓斯达、新松、埃夫特、广州数控、新时达等一小批企业已在机器人产业链中游和上游进行拓展,通过自主研发或收购等方式掌握零部件和本体的研制技术,结合本土系统集成的服务优势,已经具备一定的竞争力,未来随着核心技术的进一步突破,机器人国产替代将是必然。国家政策指明大方向:未来机器人向着高柔性的协作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方向发展。2017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2030前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总体战略,其中提到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新型产业,发展智能软硬件、智能机器人、智能运载工具等,攻克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专用传感器,完善智能机器人硬件接口标准、软件接口协议标准以及安全使用标准,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等系统集成应用,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推进制造全生命周期活动智能化。12月26日根据《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发改委印发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方案提出研究布局全自主编程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机器人,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