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摔倒检测?为什么这项功能手机不能实现?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今年11月,苹果在旧金山发布了全新的Apple Watch Series 4。我代表腾讯数码有机会去现场参加了发布会,这款全新的智能手表除了拥有全新的外观之外,还在前代的基础上增加了诸多全新的功能,而在主打的健身领域之外,有一个功能让很多普通消费者也相当关注。那就是摔倒检测功能。

什么是摔倒检测?

我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个功能。Apple Watch Series 4佩戴在用户手腕上时,可以自动侦测用户的运动状态。一旦用户摔倒,就会在手表上显示一个严重摔倒的警报。如果这个时候用户意识清晰,但是因为重摔而无法站立需要帮助,就可以在手表上选择“即刻联络紧急服务”,这个时候手表就会自动的给你的紧急联络人拨打电话。

如果用户在摔倒时撞击过重,甚至失去了操作手表的可能。那么手表会自动检测一分钟,如果用户倒在地上一分钟而没有任何操作或改变,那么就会自动拨打紧急服务,从而完成一个主动求助的流程。

以上,就是苹果Apple Watch Series 4摔倒检测的大概逻辑。

有些用户可能觉得,摔倒检测这项功能的实际应用意义并不大,因为自己一年可能也不会摔倒一次,更不要说重跌后无法站立需要报警。但是根据大数据显示,超过65岁的老人,每年每三个人中就会有一个人出现意外摔倒的状况。而伴随而来的,通常是肋骨、头部都会出现挫伤。当摔倒的情况发生在楼梯间时,往往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摔倒背后还隐藏着真实算法?

在刚刚拿到这款手表的时候,我也对这个功能非常好奇。于是在做Apple Watch Series4评测期间,我曾经自己模拟“意外摔倒”,然后趴在地上一动不动,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体验手表紧急救援。

不过在我疯狂摔倒十几次之后却发现,这项功能并没有在我的“假摔”中被成功唤醒。那么到底是我摔倒的姿势不正确,还是苹果的算法不精准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查找了一些资料。通过资料发现,苹果手表的摔倒检测算法是经过大量真实数据录入的。

在研发伊始,苹果选择与自己的员工合作来测试运动时的数据,选择与特技演员合作去模拟摔倒的过程。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数据统计,苹果发现这种技术统计的方法与真实发生的摔倒还差别很大。

于是为了让这项功能更好的模拟现实生活,苹果决定与养老院和帕金森病院合作,在老人知情允许的情况下,收集了超过2500人,25万天的运动数据。这里包含了大量移动数据、加速度仪数据和陀螺仪数据,这些数据都是针对于日常走路和摔倒时的移动方式。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除了摔倒瞬间手表的数据显示分析之外,苹果也着重对用户的手部动作做了算法优化。在Apple Watch Series 4中新加入的加速感应器可以捕捉800hz的频率,更好的捕捉用户摔倒的动作,并且也得到了强化,从前代产品可以检测16G增强到了目前可以测试32G。陀螺仪则可以模拟手臂挥动时的状态,而在这款手表中,陀螺仪功能也提升了很多。

为了更好的对用户进行精准的保护,苹果还对青年人摔倒时的算法与老年人摔倒时进行了区分。也就是说,老年人即使摔倒的力度本身不如年轻的手表用户,但因为年纪大身体更容易受到伤害,因此也更容易触发手表报警。

为什么这项功能手机不能实现?

我相信很多用户都和我一样,在有一款Apple Watch之前,首先有了一台iPhone。那么问题来了,摔倒检测这种功能通过iPhone来实现呢?

这个问题现在来看还不行。主要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用户并不是时刻使用手机,比如在跑步健身时并不会随身携带手机,但健身的过程中往往是意外损伤最容易发生的时候;第二个原因是,如前所述,手表能够更加准确的模拟用户在摔倒时手臂的挥动动作,这显然能够带来更精准的数据回馈。

考虑到以上两个原因,目前这项功能还只能在手表上实现。

国内用户只带手表能拨打求助电话吗?

对于国内的用户,可能在手表使用上会有另外一层的担心,就是如果我只佩戴手表出去健身,并没有随身携带iPhone,那么国内的运营商是否支持eSIM从手表上直接拨打电话呢?

我目前得到的消息是,从昨天开始,中国移动也支持了eSIM功能,也就是说,当你在将手表和手机配对,并开通eSIM功能之后,就可以直接通过手表拨打电话,进而实现紧联络助功能了。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目前eSIM功能虽然三大运营商都已经支持,但在国内还只有部分城市可以使用,包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郑州、长沙、武汉、杭州、南京、成都等10个城市。随着这项功能在国内开启的地区范围越来越多,越来越广,相信今年会有更多用户可以有机会亲自体验这项功能。

摔倒检测功能的出现,也意味着Apple Watch Series 4不只是一款面向运动健身用户的设备,对于老年用户,更能够起到突发状况紧急联络的功能。因此如果做不到时时刻刻陪伴在家里老人的身边,给老人配备一款苹果手表,并开通紧急联络功能,也是个很好的选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