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手机金刚4上手 靠超大电量戳消费痛点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拥有线下爆款标志的海信手机金刚4

11月1日,海信手机金刚4正式发布。硬朗的外观、超大的电池、流行的水滴全面屏,还有主打的安全性能,这些标签让海信手机金刚4成为线下爆款的标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款电池“大怪兽”海信手机金刚4,看看它到底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亮点。

先来看看海信手机金刚4的主要配置:

海信

从参数中,我们就能看出,这简直就是一款为续航而生的手机,不仅屏幕和处理器的功耗都较低,而且还拥有4500mAh的超大容量电池。当然,上手之后,我们发现海信手机金刚4这款手机不止长续航这么简单。

硬朗的风范 优雅的设计

海信手机金刚4采用了经典的三明治结构,这在圆润当道的现在,让人眼前一亮。上手的感觉很轻,这也得益于金刚4采用了塑料的背板和边框。屏幕和背板边缘的过渡都有倒角处理,并不会有割手的感觉。

海信手机金刚4采用了金色的边框,是类似香槟金的颜色,为金刚4手机更添一丝高雅。

海信手机金刚4正面搭载了一块6.22英寸的水滴全面屏,屏占比高达88.82%,这在一款千元机上较为难得,可以看到两侧和顶部的边框都比较窄,底部下巴略有宽度。这块屏幕采用了1520*720的分辨率,虽然ppi偏低,但在正常距离下使用也看不到像素点,实际观感尚可。

背面同样采用了塑料的材质,无论是触感还是观感,都做出了类似玻璃的质感。背板下还隐隐透露出波西米亚视觉纹理,商务范儿瞬间就出来了。

海信手机金刚4背面采用了1300万像素的摄像头,该摄像头模组和闪光灯位于同一模块内,乍一看和双摄撞脸。摄像头下方的AI Camera也展现了摄像头加持的人工智能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金刚4机身左侧还有一颗实体按键,海信将其称为哈利键。长按哈利键可以对语音助手讲话,松开哈利键能自动识别讲话内容。

作为一款千元机,海信手机金刚4采用了micro USB的接口,并保留了3.5mm的耳机插孔。底部的麦克风和扬声器的开孔设计成更为方正的长条形,和整个机身的硬朗风格一致。

从外观上来看,海信金刚4无论是手感还是观感都表现不错,方正硬朗的外观搭配水滴全面屏可以说是手机市场的一股清流。

强到令人诧异的续航

海信手机金刚4搭载了4500mAh的电池,这是堪比移动电源的超大容量。当然,续航能力不光是电池大小决定的,手机的整体功耗也是重要的因素。海信手机金刚4搭载了高通骁龙439移动平台,骁龙439采用8颗A53核心,最高主频1.95GHz,集成Adreno 505 GPU,相较于上一代主要是提升了主频。作为一款入门级的SoC,骁龙439有着低功耗的特性,再加上720P分辨率的屏幕,使得海信手机金刚4的续航能力超乎想象。

在轻度使用了一天之后,海信手机金刚4还剩余65%的电量,续航水平十分可观。笔者采用了5小时重度续航测试模型来对海信手机金刚4进行测试,得到如下结果:

海信

在经过5小时的重度续航后,海信手机金刚4还剩余52%的电量。对于正常使用的用户来说,两天的续航是没有问题的。

功能多样 使用体验流畅

海信手机金刚4搭载了基于安卓8.1的系统,系统界面和手机外观相契合,整体呈现出商务风的设计风格。所有的APP图标均为圆角矩形,带来了统一和谐的美感。

在设置中,我们也能看到不少定制的AI功能。

例如通信安全、隐私保护,数据安全、支付安全、智慧拍照等等。各类功能较为齐全,可玩性也是比较高的。在隐私安全方面,海信手机金刚4并没有为手机配备指纹识别功能,而是采用了面部识别。从使用体验来看,金刚4的面部识别速度还是相当快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金刚4并不能使用面部识别来进行支付,需要使用更为安全的数字密码支付。

除了超强的续航和隐私保护,多样的商务功能也是海信手机金刚4的优势所在。文字识别功能可以直接通过相机拍摄对象中的文本内容,并可对文本内容进行处理;名片扫描功能可以自动识别名片中的信息并保存至联系人,等等这些为商务人士定制的贴心功能带来了极高的实用性。

能自动识别场景的拍照

海信手机金刚4搭载了后置1300万像素摄像头,光圈大小为f/2.0。值得注意的是,海信手机金刚4能在拍照的过程中自动识别场景,并进行自动调色,以呈现最好的拍照效果。

来看一组样张:

从白天样张中颜色的表现来看,海信手机金刚4还是超出笔者预期的,颜色还原准确,白平衡也没有出现漂移的情况。在夜景的拍摄中,金刚4符合这个价位的表现。

总结:靠超大电量戳消费痛点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国内手机市场,小众品牌唯有做出自己的特点,让差异化戳中消费者的痛点,才能立足于手机红海中。海信手机金刚4就拥有着不常见的超大电池和各类定制商务功能,靠着这些特性足以戳中商务人士的痛点。4GB+64GB的机身存储也能够满足一般用户的使用需求,在1399元这个价位段上,海信手机金刚4有着自己独特的竞争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