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大脑的“世界模型”简述与启发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摘要:我们的视觉看到什么,部分取决于大脑预测未来会看到什么。

我们的视觉看到什么,部分取决于大脑预测未来会看到什么,例如下图中,如果你预计要看到突出的球体,那也许你就会看到,如果让机器也具有了这样的能力,会带来什么了?

18年谷歌大脑提出“世界模型”(World Models)可以在复杂的环境中通过自我学习产生相应的策略,例如玩赛车游戏。

下面是世界模型的整体架构:

智能体

整个模型分为3个组件:视觉组件(V),记忆组件(M),控制组件(C)。视觉组件V用来压缩图片信息到一个隐变量z上(其实只是一个VAE编码解码器):

智能体

记忆组件M的输入是一帧帧的游戏图片(论文中的一帧图像似乎叫一个rollout),输出是预测下一帧图像的可能分布,其实就是比一般LSTM更高级一些的MDN-RNN:

智能体

最后控制组件C的目标,就是把前面视觉组件V和记忆组件M的输出一起作为输入,并输出这个时刻智能体agent应该做出的动作(action)。

在所谓的“世界模型”,其中的组件模型几乎没有是谷歌大脑自己创新研制的。但世界模型会很大提高强化学习训练稳定性和成绩 从而使其与其他强化学习相比有一些明显优势,如下表所示;

智能体

世界模型有如下的3个特点

1. 模型拼接得足够巧妙,这个巧妙的拼接模型做到所谓的世界想象能力,就是模型在学习时,自身对环境假想一个模拟的环境,甚至可以在没有环境训练的情况下,自己想象一个环境去训练。其实就是我们人类镜像神经元的功能。

智能体

2. 抓住了一些“强视觉”游戏的“痛点”。记忆组件M中的RNN是生成序列的能手,所以根据之前游戏图像再“想象”一些图像帧应该不成问题(RNN生成一些隐变量z,再根据隐变量z,由视觉组件VAE的decode生成的图像帧即可)。所以对于“强视觉”的游戏,把RNN的记忆能力用在视觉预测和控制上是个好主意 。

智能体

3 不同于我们常见的“不可生”智能算法,例如遗传算法和进化策略只是强调了基因的“变异”与在解空间中进行搜索,神经网络只是固定网络结构;而生物界的基因却可以指导蛋白质构成并且“生长”。如果基因可以构造自身个体,外部环境和个体情况也可以反过来影响基因,而我们的模型都太固定呆板了,模型结构不能随内部隐变量改进,当然最佳的设计形式也许谁也不知道。而世界模型做到了让在内部”幻想“的环境中产生的策略转移到外部世界中。

智能体

最后简单看一下世界模型的训练过程:

world models代码基于chainer计算框架,步骤如下:

1. 准备数据集,随机玩游戏生成训练帧(rollouts意思应该就是多少帧):

python random_rollouts.py --game CarRacing-v0 --num_rollouts 10000

2. 训练视觉组件V,即前面提到的VAE:

python vision.py --game CarRacing-v0 --z_dim 32 --epoch 1

3. 训练记忆组件M,即前面提到的RNN:

python model.py --game CarRacing-v0 --z_dim 32 --hidden_dim 256 --mixtures 5 --epoch 20

4. 训练控制组件C,即前面提到的CMA-ES算法(其实就是支持更复杂输入和更新的ES):

python controller.py --game CarRacing-v0 --lambda_ 64 --mu 0.25 --trials 16 --target_cumulative_reward 900 --z_dim 32 --hidden_dim 256 --mixtures 5 --temperature 1.0 --weights_type 1 [--cluster_mode]

5. 测试训练结果:

python test.py --game CarRacing-v0 --z_dim 32 --hidden_dim 256 --mixtures 5 --temperature 1.0 --weights_type 1 --rollouts 100 [--record]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