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电子产业的梳理与机会

制造/封装

475人已加入

描述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以下称珠三角九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产业体系完备,集群优势明显,经济互补性强,香港、澳门服务业高度发达,珠三角九市已初步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2017年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0万亿元。
 
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纲要提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优化区域创新环境,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明确了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新兴产业的战略目标和方向。
 
就科技创新、电子信息产业相关,各城市有哪些布局,根据规划纲要,如何发展。电子发烧友将进行梳理。
 

各城市的布局情况

 
按照地区生产总值GDP来看,香港排名居首为26626亿元,深圳22438亿元,广州21503亿元,佛山9550亿元,东莞7582亿元,澳门4042亿元,惠州3831亿元,中山3450亿元,江门2690亿元,珠海2565亿元,肇庆2201亿元。
 
 

 

广州: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数据显示,去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产业总体发展稳中有进。其中,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超过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8%左右;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比重稍提升0.5个百分点,达到66.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升0.7个百分点,达到13.4%;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6.5%(初步数)。产业逐步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近年来,广州打造汽车、电子信息千亿级产业集群。2017年广州市政府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子公司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合作的项目——广州增城第10.5代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
 
随着广州IAB计划的实施,一大批企业加快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布局,融入全球的产业发展新浪潮。初步统计,2018年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左右,占GDP比重6.4%。
 
广州作为重要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工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在汽车制造等传统领域和新兴的智能制造方面均有较强的优势。
 
打造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到2020年,率先形成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初步建成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形成各有侧重、协同集聚发展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培育1-2家达到国际水准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将我市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生态枢纽。
 
广州市发布关于加快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2017年以来,广州市依托千亿级新型显示产业发展优势积极开展新数字家庭行动,通过网络建设和示范试点工作推动超高清(4K)终端产品普及,以终端产品普及率快速提升促进内容制作体系加快完善,已初步形成产业发展合力,成为我国超高清视频(4K)产业集群核心发展区域之一。为建设具有全球核心竞争力的超高清视频产业体系,将广州市打造成为超高清视频产业的生产基地、创新中心和应用示范之城。


深圳:

 
深圳高新技术的三大领域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以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已逐步发展成为深圳经济的第一增长点和第一大支柱产业,深圳正在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最重要的基地之一和国家创新型城市。
 
截至2017年底,深圳市商事主体超过310万家,居全国城市首位,其中企业超过170万家,2017年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实现收入2.41万亿元,成为全球IT产业重镇。2017年电子信息百强深圳入围企业21家,比2016年增加3家。华为、中兴通讯、腾讯、比亚迪等一大批电子信息企业为代表。深圳集成电路设计有4家进入中国前10,集成电路产业规模646.48亿,设计业579亿,设计一家独大。
 
深圳市制定了《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规划(2009-2015年)》和《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振兴发展政策》,制定一系列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的战略定位与政策方针,创造出完善优良产业发展环境。 深圳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打造在电子信息产业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佛山:
 

2019年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对强化高端创新平台建设进行了具体部署。
 
佛山提出要推进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规划建设,加快布局高端高新产业,努力将三龙湾建设成为引领创新发展的重大引擎。实施“一环创新圈”战略规划,打造“东北—科创环”“西南—智造环”,构建“一核五平台多节点”创新体系,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
 
报告提出,今年佛山要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首先是要深化广佛同城。除了推进广佛同城化合作示范区建设,佛山还将推进广佛创新同城,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深化产业协同发展,聚焦先进装备制造、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产业,共建若干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优化同城化交通网络,推进南海新交通与广州南站衔接,争取广州地铁28号线接入佛山西站,共建共享国际空港海港枢纽。深化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社会治理、污染防治合作,共建广佛优质生活圈。
 
再将目光投向珠江两岸。报告提出,佛山将深化与珠江东西两岸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协同发展、公共服务供给等领域合作对接,加快打造覆盖全市、通达湾区、联络世界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共同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与电子信息产业带融合发展。同时,佛山还将加强与深圳在科技创新、产业协同等领域合作,全面落实“香港+佛山”合作机制,建立健全“澳门+佛山”合作机制,高标准规划建设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
 

东莞:
 

据东莞市工信局统计显示,在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工业规模的比重高达47.2%,是2014年工业规模的1.57倍。从产业来看,五大支柱产业占比69.3%,增加值同比增长7.7%,对规上工业的增长贡献率达82.4%。作为支柱产业之一,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去年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374.3亿元,同比增长11.5%;电子信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017年的34.6%提升至2018年的35.2%;对规上工业的增长贡献率由2017年的55.9%提升至2018年的60.6%。  
 
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去年,华为、OPPO、vivo三大手机企业合计完成增长值同比增长32%,拉动规上工业增长4.37个百分点。  
 
东莞重点新兴产业在空间尺度上构建“一核三带十区”的发展布局,打造十大产业集聚区,升级东莞产业发展新阵列。
 
一核:以松山湖高新区科技研发创新和高技术产业为源头驱动的重点产业发展核心区。
 
三带:西部高端高新产业带。中部创新创造产业带。东部智能制造产业带。
 
十区: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集聚区。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工业机器人产业集聚区。高端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聚区。先进材料产业集聚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高性能电池产业集聚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


中山:

 
2018年中山市工业发展情况总体保持平稳,稳中有进,但是在工业投资特别是技改投资等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需要引起足够重视。2019年,将大力发展健康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新兴产业集群,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2019年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二是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三是加强企业服务,提振企业对政府的信任和信心;四是继续淘汰落后产能;五是整合全市资源,共同打造高标准产业平台。
 

惠州:

 
惠州在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方面发展迅速,拥有TCL、三星电子(惠州)两大千亿级巨头。近年来,伯恩光学、美国科锐、日本旭硝子、韩国SK集团等外资龙头纷纷进驻惠州,植根于本土的德赛、华阳、亿纬等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带动惠州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移动通信、平板显示、汽车电子、LED和新能源电池五条产业链,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总投资129亿元的TCL液晶模组及整机一体化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模组和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基地,预计年总产值近900亿元。该一体化项目发展40多个下游配套企业,形成了从面板、模组到整机生产的平板显示产业集群,将推动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向5000亿元年产值规模迈进。
 
惠州拥有手机产业关联企业近1000家,涵盖产业链上下游。在整机生产方面,除了拥有三星电子在华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也有TCL、德赛、侨兴等自主手机品牌。惠州还聚集了苹果、三星全球最大的手机玻璃面板供货商伯恩光学,全国最大的手机方案设计商龙旗电子,全国最大的无线通信智能终端天线企业硕贝德。
 
作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惠州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超过3500亿元。按照目标,惠州预计到2020年将建成万亿产业集群,力争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将助力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建设。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推进,惠州将着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承载区、连接粤东粤北和闽赣区域枢纽、科技产业创新活力区、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区、绿色低碳发展样板区,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珠海:

 
2018年1-12月珠海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459.68亿元,同比增长1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83.74亿元,同比增长14.1%,高于全年目标3.6个百分点,累计增速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省第1位。
 
1-12月,珠海市六大产业增加值合计744.3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9%。其中,电子信息工业增加值203.65亿元,同比增长7.2%;家电电气工业增加值211.09亿元,同比增长24.8%;石油化工工业增加值122.26亿元,同比增长8.9%;电力能源工业增加值90.24亿元,同比增长7.0%;生物医药工业增加值52.48亿元,同比增长23.5%;精密机械制造工业增加值64.63亿元,同比增长8.9%。
 
从整体数据来看,珠海市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位列珠三角第二位、全国第九位。至2017年,全市注册芯片设计企业51家。上市公司5家,收入过亿的企业8家,规模以上企业13家,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86亿元,同比增长28.8%。


江门:

江门市经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江门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09.61亿元,增速13.62%。电子信息制造业是江门的龙头产业。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438.5亿元,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271.1亿元,拥有规模以上企业328家。不过,在全省庞大的电子信息阵营中,江门规上产值占比仅0 .9%,特别是缺乏有影响力的本土家用电器品牌。主要产品包括,打印机、印刷线路板、麦克风、电池等产销量处全国领先水平,形成了家庭视听设备、计算机外围设备、电子元件等优势行业。

拥有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江门地区产值最大的家电生产企业)、广东海信电子有限公司(具有年产400万台平板电视的能力)得实集团、新会江裕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两家江企针式打印机占据全国市场份额半壁江山)等一批优势企业。

2016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3.58亿元,其中汽车及零部件制造103.97亿元,摩托车及零部件制造209.61亿元。江门是全国重要的专用车、商用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地,亦是全省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之一;是全国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基地,约占全国份额的15%,全省的40%。
 
总体说来,江门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链条薄弱,大部分企业未能融入整车配套体系,在该领域,江门将倾力打造重卡和商用车产业集群。在摩托车市场近年面临多方面挑战的情况下,更具个性化的产品也成为转型方向之一。


肇庆:

 
2018年肇庆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0.15亿元,同比增长7.9 %,增速为“十三五”以来最高增速,排全省第6、珠三角第4,规模工业发展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稳步增长态势。
 
 
2019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主要预期目标是,力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左右,工业投资增长5%左右,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左右;新的一年全市工信部门将坚持一个中心,突出两个主攻方向,抓好两项建设,落实五项重点工作,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新能源汽车产业以整车制造为核心、关键零部件制造为支撑、协同创新为动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以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为主攻方向,开展技改攻坚、提质增效,打造特色精品制造。
 
突出两个主攻方向包括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共建。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加快推进传统动能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力争全年引导280家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并且加大信息化发展、暖企扶企惠企、工业企业上规和绿色制造力度。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共建方面,探索产业对接合作机制,深化产业合作,促进交流对接,推动清洁生产合作。
 
抓好珠西产业带和园区开发两项建设,力争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投资增长15%,力争年内新开发及盘活园区用地不少于10平方公里,新建成及盘活改造工业通用厂房50万平方米。
 

香港:

 
电子业是香港最大的产品出口创汇行业,占香港2017年总出口66.2%。业内出口以转口为主,多属高科技产品,尤以电讯设备、半导体及电脑相关产品为然。2017年香港的电子产品总出口上升9%。主要出口市场为中国内地、欧盟、东盟和美国。
 
根据统计数字,2015年以价值计算,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出口地;全球第二大的电脑零配件出口地;以及全球第三大的电话/流动电话、声音录制器具、影像录制器具及电动微型马达出口地。香港是全球主要的贸易枢纽,所处理的转口贸易十分庞大。
 
香港拥有庞大的跨境制造基地,包括本地的高增值和科技密集工序,以及在华南及其他经济体系的土地和劳工密集工序。大部分香港生产商已把生产设施迁至中国内地,藉此削减成本;至于香港办事处,则主要负责研发、产品设计和开发、管理、物流支援以及市场推广等。2015年,制造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1.2%。2016年,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2.6%。
 

澳门:

澳门工业以外向型为主,有“两头在外”(即原材料自外进口,产品对外出口)、“大进大出”之说。澳门的产品大部分销往海外,以美国和欧洲联盟国家为主要市场。因此,工业生产对外部市场,特别是对香港、欧美和中国内地市场的依赖性很大。

澳门企业的规模一般比较小,工厂以中小型为主,经营分散。小型的企业大多从事加工生产,机动灵活,适应性强。澳门主要的工业有制衣业、毛纺织业、玩具制造业、电子业和造船业。

澳门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国家教育部科技委和澳门科技委委员、美国电机与电子协会IEEE会士余成斌教授指出,澳门的经济相对单一,旅游和博采龙头产业占了澳门GDP50%以上,并提供大量工作机会并导致人才短缺。但是政府一直努力谋求适度多元也大力推动科技发展,比如在中医药和集成电路设计国际领先,有澳门独特的优势。
 
 
澳大的集成电路设计在国际领先,近6年在国际水平最高、最权威的芯片奥林匹克IEEE ISSCC峰会共录用发布成果论文22篇,加上香港科大的18篇,使我们大湾区占了我国被录用全部的73%,加上华为海思、中兴、全志等国内不少前十的芯片设计企业都在大湾区,我们有很强的优势开展产学研合作。
 
澳门在有限的资源在国家支持下科技创新可从无到有,而大湾区作为国家发展重点策略,更集聚智慧和大量资源,而且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和澳大横琴校区的建立都是湾区合作共赢创新的已成功实例,深信科技创新将是大湾区经济腾飞的最大推动力,也将形成中国经济甚至金球经济的新增长点。
 

从先进制造到科技创新走廊

 
粤港澳大湾区的许多城市都提到先进装备制造,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等新兴市场。这些城市群素来就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在新时期抓住市场机会,提升制造水平,打造级先进制造业的产业集群。
 
纲要指出,以珠海、佛山为龙头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以深圳、东莞为核心在珠江东岸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创新研发能力强、运营总部密集以及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地产业链齐全的优势,加强大湾区产业对接,提高协作发展水平。支持东莞等市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佛山深入开展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支持香港在优势领域探索“再工业化”。
 
纲要还提出,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
 
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粤港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的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另外,依托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的科研资源优势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等高端要素集聚平台作用,联合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完善、辐射带动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发展壮大为新支柱产业,在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技术、5G和移动互联网、蛋白类等生物医药、高端医学诊疗设备、基因检测、现代中药、智能机器人、3D打印、北斗卫星应用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从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打造,到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再到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可以看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将更加频繁。除了电子信息层面,在交通、金融、贸易等全方位领域的构建将推动大湾区科技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部分电子制造企业名单

2017年度深圳市工业百强企业名单(TOP100)
 
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4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5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7 深圳市裕展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8 联想信息产品(深圳)有限公司
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10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1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12周大福珠宝金行(深圳)有限公司
13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14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15深圳市诚威新材料有限公司
16深圳市大疆百旺科技有限公司
17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
18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19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20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21鹏鼎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22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23正威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24深圳市众恒隆实业有限公司
25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26恩斯迈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27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28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9深圳富桂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30深圳传音制造有限公司
31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2联想系统集成(深圳)有限公司
33华润怡宝饮料(中国)有限公司
34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
35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36深圳市天珑移动技术有限公司
37富士施乐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38深圳市兆驰股份有限公司
39深圳村田科技有限公司
40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1爱普生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42深圳市泰衡诺科技有限公司
43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44深圳市共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45嘉实多(深圳)有限公司
46伟创力电子设备(深圳)有限公司
47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
48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49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50深圳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51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52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
53兴英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54岭东核电有限公司
55深圳创维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56深超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57华生电机(广东)有限公司
58兄弟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59深圳市帝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60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
61昊阳天宇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62南海油脂工业(赤湾)有限公司
63深圳市展祥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64维沃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65深圳市东方金钰珠宝实业有限公司
66深圳市威通科技有限公司
67麦迪实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68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69住友电工电子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70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71三赢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72深圳市比亚迪电子部品件有限公司
73深圳日东光学有限公司
74环胜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75岭澳核电有限公司
76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77深圳市康冠技术有限公司
78深南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79才众电脑(深圳)有限公司
80深圳市兴飞科技有限公司
81深圳妈湾电力有限公司
82东芝泰格信息系统(深圳)有限公司
83华润电力(海丰)有限公司
84深圳市粤豪珠宝有限公司
85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86理光(深圳)工业发展有限公司
87宝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8深圳欣旺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89深圳富骏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90理光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91昱科环球存储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92深圳市嘉康惠宝肉业有限公司
93赛尔康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94深圳市振华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95彩迅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96深圳市航嘉驰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97伯恩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98深圳市神舟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99法雷奥汽车内部控制(深圳)有限公司
100深圳市裕同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广东省企业联合会,广东省企业家协会的信息,
2018年广东企业500强与广东制造业100强相关企业:
 
广州:
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智能装备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万宝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船海洋与防备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广东广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无线电集团有限公司
加特可(广州)自动变速箱有限公司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欧派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益海(广州)粮油工业有限公司
东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万力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市塑料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索菲亚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尚品宅配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广铝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鸿利智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广东太古可口可乐有限公司
广东三雄极光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海鸥住宅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天锡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阳春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燕塘乳业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广东好太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半径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风行乳业有限公司
广州市白云化工实业有限公司
 
 
佛山:
美的集团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
利泰集团有限公司
志高控股有限公司
明阳新能源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万家乐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精艺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华兴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东方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德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金盛卢氏集团有限公司
科顺防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顺威精密塑料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昭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伊戈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
广东新润成陶瓷有限公司
 
珠海: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德蒙润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惠州: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伯恩光学(惠州)有限公司
广东德赛集团有限公司
惠州市华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胜宏科技(惠州)股份有限公司
惠州硕贝德无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宝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惠州高盛达科技有限公司
惠州威博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
玖龙纸业(控股)有限公司
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劲胜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门:
广东领益智造股份有限公司
江门市科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世运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华铁通达高铁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中山: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奥马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中山达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依顿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肇庆:
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风华高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鸿特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