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PC 服务器从业人员,在上海有一个比较大的好处。就是有浦江镇的英业达和松江的QTC这样的好去处。当笔者第一次在工厂的产线上看到整个机架的AWS的服务器的时候,内心是激动的。对于同在一个屋檐下的Facebook的OCP[1]就是无感了,原因就是连原理图都开源了,硬件有啥好看的。
AWS的服务器的第一印象就是,好多网口,在能插网卡的地方都是万兆的网卡。在一个1U的服务器里,能够安装多达6到7个万兆网卡。同样,也有那些插满SSD的2U的服务器,上面也是各种网口,当时的印象的确是云计算的本质就是网络计算机,对了,那个时候SUN Microsystem刚死不到3年。
整个存储工业也基本上是从DAS到NAS,然后到SAN的,本地存储,这种比较low的方案,肯定是云计算公司直接pass的。
但是,但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俺之前打工的公司有更明确的Vision “The Peformance of a SAN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2]
作为Flash存储的先行者,Fusionio的创始人David Flynn的梦想也很远大,他的Vision肯定激励着现在很多SDS的startup。[3]
因此看到AWS提供Instance Storage,也就是Local Storage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拒绝的,”AWS呀,你这浓眉大眼的也叛变革命!“[4]. 上面的存储类型从HDD到SSD和NVMe SSD。
俺曾有一个土豪朋友给笔者用了AWS的SSD Instance SSD, 本质上真的比较low,就是一个LSI的8 Port的SAS卡,上面有8个SATA口的SSD,SSD就按1/2/4/8数量分配给不同的虚拟机。
但是这一切被NVMe升华了。
AWS对于Nitro的性能谈论的不多,他们更关心的是IOPS的SLA。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比较。
对于存储来讲,还是延时,延时,延时。Ntrio又一次发挥了作用。
提供了NVMe的接口,当然是通过SRIOV的接口,Ntrio 本身提供了加密,Qos和NVMe的盘的监控。
对于NVMe的SRIOV的支持,笔者在2014年底和annapurnalab的人一起开会的时候,他们就讲Intel早基于他们的芯片做双口的NVMe的SSD,他们忽悠笔者打工的公司STX也做类似方案。对于Dual Port NVMe来讲,从前端接口过来的数据流的处理当时也有挑战的,毕竟Gen3X2,也是2G的带宽,比SATA高了4倍。SRIOV也比双口更有挑战。从SRIOV定义之后,NIC厂家很快就有产品了,而当时的存储之王LSI Logic一直讲他们的6G的SAS控制器芯片支持8个SRIOV,但是没有Firmware。当时Firmware的只要挑战是LSI Logic的人要花钱给AMI来适配BIOS,但是没有人愿意掏钱。。。
对于Nitro 的人来讲,他们的芯片可以handle I/O的流量,从ethernet来,和从PCIE来没有本质的区别。人家就顺手做了。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带宽匹配的问题,土豪用户都可以看到标准的AWS NVMe SSD的Instance的配置。4个一组[5],不知道有没有只有一个的?
果然土豪,自家的芯片,可劲造。大神已经讲了,这个Nitro Card有很多不同的形态,但是芯片都是一个。这就是System On Chip的天生优势了。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