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这些SSD的常用术语,你很有必要知道

描述

对很多人来说SSD可能并不陌生,家用硬盘从HDD变成如今主流的SSD,也有许多常见的新名词随之而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SSD的常用术语,说不定下次为女生装机时还能派上用场。

产品接口:SATA/M.2/PCIe

最常见的SATA接口

随着轻薄本体积越来越小、传统接口带宽越来越不够用,因此就需要不同传输接口的出现。目前最主流的接口是SATA,它是从传统HDD上继承下来的,所以能够兼容绝大多数主板。

PCIe通道的M.2接口

再说M.2接口,这是为打造轻薄硬盘形态而生的。M.2 SSD的宽度保持不变,但长度略有不同,能够更好适配不同的轻薄笔记本。另外,在传输通道方面也有所不同,M.2可以支持SATA/PCIe两种模式,带宽也分别对应两种通道。

高端SSD采用PCIe接口

PCIe SSD外形类似显卡的硬盘,只要主板支持拓展PCIe插槽就能使用,但由于多数PCIe SSD都属于高端系列产品,所以也相对昂贵。传输通道通常为PCIe 3.0×4,比主流的SATA要快上不少。

关于传输协议:AHCI/NVMe

相比硬件接口,传输协议更像是驱动程序,让产品的性能与造价有巨大差异。SSD发展至今,最为主流的传输协议有AHCI与NVMe协议两种。

移动硬盘

AHCI协议主要是针对机械硬盘的设计,意义和功能在现在已经不是很有必要去深究。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在挑选和使用SATA接口固态硬盘的时候,一定要在主板设置中开启AHCI模式。

移动硬盘

主板设置中打开AHCI模式

在开启AHCI模式后,能够大幅缩短硬盘无用的寻道次数和缩短数据查找时间,这样能让多任务下的磁盘能够发挥全部的性能和效应。根据相关性能测试,在AHCI模式开启后,大约可增加30%的固态硬盘读写性能。

移动硬盘

所谓NVMe协议,是一种基于非易失性存储器的传输规范,NVMe规范由包含90多家公司在内的工作小组所定制,Intel是主要领头人,小组成员包括美光、戴尔、三星、Marvell等公司。

主板上支持NVMe协议的M.2插槽

换言之,NVMe协议的诞生就是为了从传输协议出发,进一步提升固态硬盘的实际读写性能。通常NVMe协议的固态硬盘在读写性能上都远远超过了SATA接口极限的6Gbps,可达32Gbps。因此支持NVMe协议的SSD,通常都是以PCIe作为传输通道,才能彻底发挥SSD的极致性能。

闪存分类:SLC/MLC/TLC,还有充满争议的QLC

颗粒类型是机械硬盘所没有的,但在SSD上确是存储的核心所在。不过根据NAND闪存中电子单元密度的差异,又可以分为SLC、MLC、TLC以及QLC,区别在于存储密度的层数,造价与寿命上也有所区别。

移动硬盘

SLC造价高,现在已经很少在消费级市场见到;MLC价格稍贵,但寿命与性能都相对稳定;TLC容量密度高,造价相对便宜。在涨价的大前提下,TLC是当下主流厂商首选闪存颗粒。

移动硬盘

至于QLC,可能将是未来的主流闪存类型。目前因为其4bit/cell的特性,寿命与性能都备受争议,但售价上肯定比前三者更便宜。不过现在QLC还没量产,最终特性还不得而知,如果有完善的主控纠错机制加持,QLC也可能是既便宜又大容量的产品。

从接口到协议再到闪存颗粒的类型,希望这些常用只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家。但限于篇幅原因,我们下次再聊负责SSD的TRIM、CG回收、磨损均衡等内部指令。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