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支持了中国支付的十几年的繁荣的原动力。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2018年中国GDP首次突破90万亿大关,比上一年增长6.6%,总体经济实现了稳定增长。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的“扫码支付”也在全世界遍地开花。但在这一片欣欣向荣的大环境下,却听到的更多的是支付行业混不下去了,原来的支付繁荣景象不复存在。总体来说,中国支付行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银行卡时代,第二阶段:移动支付时代。下面就是笔者的一点拙见来探讨到底是什么支持了中国支付的十几年的繁荣的原动力。

1、银行卡时代和移动支付时代的交替

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 “中银卡”开启了中国信用卡业发展的序章,到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上线,国内信用卡业才正式迎来高速发展阶段。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末,全国银行卡在用发卡数量73.85亿张,同比增长13.3%;实现银行卡交易1493.4亿笔和651.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7%和15.3%;发卡量和交易量的增长速度均为2015年以来最高。银行卡的蓬勃发展和2011年支付牌照的发放,带来了中国支付行业的第一波辉煌,这段时间便被业内称为中国支付的银行卡时代。此外,2011年支付宝取得了国内第一张《支付业务许可证》后,在2013年上线扫码支付功能,同年微信也上线了扫码支付功能,此后两大巨头的迅速增长的用户体量促成了中国移动支付时代的到来。

2、银行、第三方支付、互联网公司你方唱罢我登场

中国支付银行卡时代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第三方支付公司,银行发行了几十年的银行卡为第三方支付的崛起创造了基础。并且,此前由于银行机构庞大,各部门受到KPI考核指标的限制难以快速响应市场,造成了银行失去了银行卡时代收单的主导地位,银商、通联、拉卡拉等第三方支付公司顺势成为了银行卡时代的领军人物。

在移动支付崛起之时,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并没及时调整产品发展方向。而微信、支付宝却凭借着其庞大的C端用户群、雄厚的资本、灵活的政策吸引大量四方公司为其快速拓展市场,一夜之间彻底改变了收单市场的格局。支付的银行卡时代是银行发行大量银行卡造就的,而移动支付时代是微信和支付宝几十亿的二维码支付用户促成的。

支付市场真正突飞增长的原动力是C端用户的使用,银行卡收单时代由于银行动作缓慢,信用卡受理需求巨大,第三方支付公司快速填补处于空白期的B端市场,并逐渐蚕食银行客户。互联网公司凭借ISV和已经养成的C端市场反推B端市场,迅速改变了原有的收单格局,聚合支付成为市场主流。目前支付难做是必然现象,原来移动支付市场的巨大需求是由于C端用户付款习惯的改变,现在市场基本饱和,商户收款手段增多,同时也面临着收单服务方恶性的费率竞争,造成利润逐渐下降,导致原有市场规模难以为继。但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现在才是正常情况下的收单市场。

3、以B端的角度去迎合C端产品的方向,快人一步

有人说,“2019年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也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但这种说法过于悲观,随着整体经济的稳步发展,支付需求还在扩大,支付市场规模并没有缩小,未来一定比现在更好。而支付市场归根到底的发展动力在于C端客户的选择和使用,支付的转型方向应该是替B端去思考C端客户的习惯,而不是去看B端需要什么。现在支付公司是什么都能做,但是没有一项做得精,最后又变成了同质化的产品,去用费率、垫付金等手段去抢商户,切商户。相反很多原来的四方公司活得很好,利用本地资源去深挖行业或者某领域的支付产品和服务,聚焦某个领域为B端打造一个真正符合C端需求的产品,增加B端的市场竞争力。笔者一直强调,未来的支付其实是市场的水和电,是基础设施,只有增加增值服务才能抢占市场。

大而全和小而美永远是两个相互矛盾又相互补充的观点,对于目前的支付同样适用,其实每个支付公司都有自身的基因,每个地区都有自身的情况,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去竞争才是走得更远的方法。

4、解决好当下的问题,才能迎接未来的美好

本文只是提供一个思路和新的方向,支付市场的转型方向没有人真的知道,只有做过了才知道。就像40年前的渔村谁能想到现如今会变成亚洲前五的大型城市,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现实,但是微观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条件,关注当下,解决当下的问题你会发现未来并不是 “寒冬”,而是“春暖花开”。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