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或其他密码货币的真实价值探讨

区块链

581人已加入

描述

源铂资本(Kyber Capital)的创办人暨执行长胡一天,拥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金融工程硕士,及***大学电机和金融法律双学士学位,是区块链的早期投资人、金融观察家、科技创新家。胡一天曾任香港中华开发资本国际(CDIB Capital)高收益融资业务的共同创办人兼首席分析师,从事杠杆收购融资和亚太区特殊状况债权投资。在加入CDIB Capital之前,胡曾任职纽约Epoch Investment Partners负责亚洲股市投资和量化价值投资策略研究。

世人认识比特币,往往先从价格开始认识。认识了价格,往往会思索这数字代表的价值,是否真实反映出了比特币或其他密码货币的真实价值。目前市场机制决定出来的价格、市值,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是否相符?许多人对区块链的联想受到泡沫的影响,抗拒去更深入的认识这项技术的创新本身。

胡一天就他对区块链这项科技的发展脉络,为我们提供了他对值得借镜的历史事件的观察与见解。

一、谈比特币等密码货币的价值

「尽管金本位已如昨日黄鹤,一去不复返,人们谈到货币时,还是用『重量』而不是『购买力』在构建心灵图像。在利率与通胀同样若有似无的经济体中,」胡一天曾说道,「手中钞票是否变薄,高不可攀的房价与估值极高的股票、债券与天文数字成交的艺术品,是更准确的度量衡。」谈到钱,人民最重视的是「手中的交易媒介(货币)仍否值钱」。而胡一天曾说道,「愈不稀缺愈难增值,是供需铁律」。比特币既无实物担保亦乏政府护盘,这样超主权的「资产、货币、商品」价值从何而来?

胡一天:

说比特币没价值,也可以说很有价值,价值无法用绝对标准去衡量。比特币仍处于早期阶段,若认真思考它的底层技术,原本的设计目的,是希望创造出一种在既有的金融体系之外,但仍有作为交易媒介与储值单位性质的准金融资产。比特币发展十年来,已证明有此潜力,多中心化的设计也符合互联网的原始精神。但设计精巧,不代表比特币不会被滥用。

人类历史上用来储存价值的工具,或媒介交易的物事,从文明初期的以物易物,发展到黄金、白银、甚至像钻石这类人们想要的贵金属。这些东西本身不能立即满足需求,往往是因为光泽或稀缺性,透过人心成就了价值。随着民间工商秩序愈趋复杂,为了管理,人类自发构建出交易秩序,各种自发秩序有时因为管理不善导致混乱,于是有了政府。更深一层看,历史上许多闹到不可收拾的金融混乱,往往是无能政府搞出来的,这都是人性。

政府发行的价值媒介,比如法律定义可以交税还债的纸币,最终仍端赖人们的信心。货币的流通价值来自工商需求。如果我们需要买卖,交易就定义了价值。现在世界都是用货币单位来彰显价值,比如若干美元、港元、新台币买多少商品,这些数字并无与货币本身的「价值」连接。用货币「计价」是否意味货币就是「价值储存」的单位?俨然是吊诡的概念。

在金本位时代,货币很像是在秤重,后来取消金本位后,货币「度量衡」的概念并未从人类生活中消失。强势法定货币利用了金本位时期的约定俗成与政府力量,逐步发展,久而久之,人们便相信这张纸币是有价值的,不知不觉久了,大家就习惯了。

一旦有够多的人认为某种物事有价值,该物事的价值就可能膨胀,加密货币一旦与足够多的工商活动发生连结,加密货币交易市场就会随着供需增长而风生水起。加密货币的供给者会不会无限增发,导致摧毁信用,一方面看其分布式设计是否够强健,但最终还是取决于人性。市场力量会试图制约信用膨胀。在竞争之下,市场对某种加密货币的需求因为怀疑而走低,没人使用之后,币价就会往下走。我们现在经历的价格变化就是一个演变的阶段。

二、谈金融信用工具,区块链作为「债的载体」

胡一天认为的现存金融系统实则经历了有史以来无数次的演变,而最根本的创新只有一项:「将记忆透过种种可移转的信用工具予以『货币化』。」透过金融与技术,记忆价值得以「去人格化」,成为有价格的商品,并逐步成为构建全球支付与资本体系的核心。

何谓价值的记忆?而区块链作为「容器(信用工具)」承装的记忆如何建构出共识中的价值?

胡一天:

谈记忆,可以参考「债的历史」这本书。此书谈到了交易与交换的本质。古早时期,工商尚未发达,价值交换只牵涉到简单的劳力与物资,例如我打鱼,与你换肉。这样的交换其实是基于人的互助。双方素朴的劳力交换,一方为了酬谢另一方,以另一种物资来偿还。若一方暂时无法回报,只好记在心里,欠了人情,这就是债权与债务的概念,就是记忆。

债这个人类文明史上第一项的金融科技创新,可以说来自于「欠人情」这项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刚性需求。至于如何确认这笔帐,记得谁在何年何月在为谁付出,我们需要工具辅助。社会不断发展,有各种形式来提醒债权存在,人们需要某种方式去维护这样的记忆。如果用这样的角度去看待虚拟货币,所谓的不可篡改、不可磨灭,就如同是提醒人们不要赖债的记忆体。

这样的讲法,是一个隐喻。比特币仍未完全做到这个功能,但体现了这样的特征。例如比特币要签交易,为何会去签这个交易?这就像为了回报某人在某年某月某事做了某事。

人类若以区块链进行价值交换,相当于承认互联网上的分布式记忆体,与一纸借据一样有效,人欠欠人,必须还。法律是否承认以区块链的方式来记忆债?承认民商法契约自由的社会,其法律制度理论上应该允许(例如日本 [见注*1] )。「民事,无法律者,依习惯;无习惯者,依法理。」在尚未完全允许的国度,如有够多的人这么做,区块链金融被法律承认,迟早的事。

[注*1]:于2017年4月1日,「日本仮想通货法(Payment Services Law)」生效,承认虚拟货币的合法支付地位。

三、谈数字货币的市值、市场价格

就目前看来,市场价格的落点是否有充分体现该有的价值?影响因素为何?

胡一天:

2017年市场充斥着投机行为,这是事实。凯因斯说过,在不稳定的经济之中,投机压过企业(”in an unstable economy, speculations dominate enterprises.”)。区块链技术太新,太多人想要建立新经济秩序,太多人踌躇滿志,以为自己有机会成功而大干快上,群雄并起的乱纪元,本来就高度不稳定,这种状态本身就含有相当程度的投机。

区块链项目估值,目前看起比特币第一、瑞波与以太币持续争夺第二,很大程度上比特币一直稳占市值第一位,是来自于先行者的品牌效果,许多后起之链都不能轻易小觑。在明显分出高下之前,这些项目的市值排序将会持续波动。市值是否充分反映了价值?我认为没有。

虽然我们可以看挖矿成本、节点数、用户数、地址数等基本面来评估价值,也可以看市价与成交量等短线技术面,但真正长线的观点,仍是比特币能服务什么样的工商行为,或是其存在能让什么经济行为,或是政治行为被创造出来,而且既有体系做不好,或是做不到的。

目前所有区块链项目都只是原型(prototype)。市值不过是人们针对概念在投票。MIT金融大师罗闻全(Andrew Lo)教授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了STOC(Security Trading of Concept)的概念:如果股票市场上可以存在「概念股」,我们能否进一步将产品原型、甚至设计概念,包装成证券,让市场透过交易,为原型概念排序,从而让厂商判断该商品服务是否值得投资。这其实是市场调查focus group的变体。例如消费品,化妆品、时尚名品,这些厂商可以利用这种「市场民主」的机制,来决定如何看待新设计,透过让power user投票 – 投钞票,来为偏好排序,再决定生产什么商品。

如果认同这个STOC的概念,我们能否将其延伸应用到公共品(public goods)的领域?实务上或有困难待克服,但理论上当然可以。

互联网本身就是一种全球公共品。它原本是美国DARPA的研究项目,确保通讯网络不会因为核战而瘫痪的研究计画,相关基础建设的原始构建成本,早已被美国庞大的国防预算吸收。早期互联网协定,多半为工程师与科学家为解决通讯问题,所设计的小程式或软体套件,设计原则并非着重在面向一般大众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由于互联网持续发展与互联网巨头企业的竞争,使得这些服务(电邮、搜索、社群媒体)有了准公用事业(quasi public utilities)与全球公用品(global public goods)的特征。说穿了,就是在利用创新搞垄断。

信用、货币与广义的金融市场基础建设,都是全球公共品。利用互联网技术,这些公共品运营商可以服务全世界。这类公共品的建设成本很昂贵,但建成后让人参与的边际成本几乎是零。如Scott Barrett教授在《合作的动力:为何提供全球公共产品》一书中指出的:某些重要的全球公共品的持续供给需要的不一定是融资,而是相互制约与协调。通常最强大的国家具有提供全球公共品的强烈动机,虽然这些强国的领导才能常常不足,但参与是必须的。因为产生不同社会所需的全球公共品的国际制度并不存在,在缺乏有效的超主权世界政府时,全球公共品的提供仰赖自愿。唯一可行的做法,就是在全球范围促进有组织的志愿工作与国际合作。区块链群众募资正是一种可能方式。

各种加密货币的市值,似乎显示了,这些区块链项目赖以融资的各种算法技术、通证经济、治理架构等等,隐含着市场对这些正在争取被建造的全球公共品,以及其所能创造的未来,已经投下了信任与不信任票。区块链项目的市值,就是市场对这些未来原型的偏好排序。

这些排序因为参与者不足,有受大户操纵之虞,加上短线因素,不能说是完全客观,但市场有排序,是真实可见的。这些排序能否催生国家政策与投资决策的改变,本来就是一个政治经济学上的老问题: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互联网与区块链的发展,增加了公共选择可以被影响与形塑的维度。公共选择是否能极大化福利,公共选择的运作机制能否不被有心人滥用,至少到目前为止,答案都是否定的。这是人性。

严格说起来,没有比特币就没有以太坊。以太坊创造了新型态的全球众筹市场,价值显然很高,能够创造很多财富效应,但这样的价值创造模式能否可持续发展,仍在未定之天。许多区块链众筹项目具有全球公共品的属性(例如创造新的维基百科)。以打造多中心化新服务为资金用途,透过ICO机制所发行的「功能通证」(utility token),类似「建设公债」– 只是发行方不是政府,而是想建立互联网新秩序的边陲精英。

将这类功能通证整改成证券型通证,项目营运团队为了持续激励用户以获取流量的各类「公开市场操作」,例如空投、烧币等等,就与上市公司回购股票、派发股息并无区别。这些操作影响市场预期与信心,进而改变市值排序,增加区块链项目的存活率。如果操作失当,项目方就可能像历史上超发货币、信用破产的政府一样,终究会崩盘。

四、从金融世界的角度谈波动性

许多金融界大佬认为比特币波动太大,无法作为支付、在历经2018年长达14个月的熊市,比特币作为价值储存的工具是否合适也见仁见智,密码货币被认为是投机泡沫,

「哪个在金融市场实现原始财富积累的精英不靠波动?没有波动的市场就是一滩优氧化的死水,难以盈利。」

面对这样的市场,区块链的价值投资者该以何种心态去看待这样的市场状况?

胡一天:

金融市场的波动就像香槟、啤酒、卡布奇诺一样,没有泡沫就没滋味。金融资产的市价波动是常态,反映出市场对未来的预期风险与不确定性,推动了金融资产供需的变化。没有量能、没有波动的金融市场就是一滩死水,起不了价格发现、资源配置与风险管理的作用。投机是必要之恶。

加密货币市场的投机,当然有人为因素。市场震荡炒家才能赚钱。目前加密货币市场太小,长期买家不足,波动一定比成熟的资本市场剧烈。加上区块链技术新,具有很多发展路线的不确定,又具有许多招惹财团与政府反感打压的特质,投资人的疑惧让市场波动更大。一旦散户认为不好玩、赚不到钱就退出了,币价也就会沉寂一段时间。这类状况在比特币身上发生好多次了,炒起来又跌下去,沈寂一段时间又循环一次。我判断这个阶段应该会持续相当时间。区块链金融市场还非常早期,大家可以耐心观察后续发展。

有一本书叫《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Technological Revolutions and Financial Capital),书里面提到,「技术革命」和「金融资本」是相生相克的。技术进步会刺激金融资本,有时候金融资本会反过来推动技术革新。这些现象往往发生在某些典范转移的过渡期,当新技术的巨大潜力被金融资本发现以后,很容易出现狂热,也可以说是泡沫。泡沫之下会浮现一个经济与社会的「断裂点」,很多暴力、激情、剧烈的变动,都会出现。

如果安全渡过断裂点,就会开始产生金融资本与创新科技的综效 (synergy)。新商业模式、新治理架构成形,进入一个新稳态。为了掌握先机,必须持续投资新科技的早期项目,关注它衍生出来的新商业模式、组织架构与治理模式。过去会计上承认的资本结构,也会被新技术创造出来的新形态资本取代。在断裂点过渡期出现的狂热混乱,可能会催生未来的金融机构与制度。像区块链和加密货币,都不是既有的金融体系可以掌握的。新机会需要新资本结构与新思维,才能掌握、创造新价值。

反对加密货币与区块链者会说,ICO是大规模的投机,但保险也是一种有组织且高度系统化的投机。在经济学经典名著《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书中,经济学大师奈特(Frank Knight)曾写道,有组织的投机促进了大量商业信息的搜集、储存与分析,令怀有获利动机的人类对不断变动的市场状况,能有相对明智的判断,并采取行动来管理可量化的风险与难以量化的不确定性。如果区块链金融能利用有组织的投机来创造市场,更有效地管理创新与新创的风险,那么有点泡沫,也是可以接受的代价了。

五、美国建国初期的大陆币的货币发展历程,如何供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发展参考?

曾被认为泡沫经济始作俑者的美联储前主席葛林斯潘最近曾对媒体指出,比特币仿佛美国独立初期完全不可靠的「大陆币」(Continentals),既无实物担保亦乏政府护盘。

但,胡一天认为,没有1776年的大陆币,就没有2017年的美元。「相较于18世纪的大英帝国,北美十三州捍卫己身的实力,微不足道。如今美国成长为超级霸权,不也是基于『天佑美利坚』的信仰?」

胡一天:

回顾美国独立建国史,北美十三州当时的国力很弱,财政困难。美国独立后欠了一堆战债,又脱离了大英帝国体系,国际贸易受到打击,因此清偿战债与增加税收,就成了美国的重要挑战。大陆币是独立战争时期由大陆议会发行的战争融资工具。发行当时谁知道建国是否必成?建国后能不能还得起?冷静想想,多数人恐怕还是只认黄金,不认这个美国自己铸的币。

1788年美国宪法正式通过后,方由合众国首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弥尔顿主导推行公债重组方案并获得国会支持。1790年,联邦政府发行三档新债券,承诺全额兑现宪法通过前发行的所有联邦与州政府公债及战债。如此一来,美国的发展前景,就与这三档债券的价格连动,容许国内外投资人对美国的未来投票– 投钞票。这项天才金融工程,正是华尔街发源的种子。建立大陆币的边陲精英,允许利用金融技术作为政策工具的法律制度,以及所附丽其上的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成为今天的美国。

提出大陆币的历史是在提醒大家:,千万不可轻视想利用区块链与虚拟货币创造新未来、新秩序的互联网新创企业。虽然很多项目可能是儿戏,但美国当年不也是一种政治经济学的原型?确实,绝大多数人创造不出像美国这样的霸权,新创企业家可能连亚马逊的万分之一都不及,这些努力本来成功机率就很小。

我们不能小看这些事情。很多现在看来很伟大的壮举,当初也被人认为是不可能成功的,例如在绝对王权时代创造宪政民主共和国,但美国成功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远因,是英法七年战争。从英法争霸的全球视角观察,美国独立不过是一场帝国边陲殖民地的武装冲突,是一件小事。英国当时的重点是欧洲的反法斗争,北美殖民地因为反抗维系大英帝国贸易体系的《航海法案》(Navigation Acts)而闹独立,英国与美国打一打就算了,也是因为北美当时对英国的价值不高,经济依存度又高,独立了又如何?与其军事镇压,不如经济羁縻。若被封锁在英国贸易体系之外,十八世纪时弱小的美国是可能会崩溃的。

同样的道理,相对于所有当前的互联网巨头、跨国金融集团、甚至是主权国家之间的斗争,区块链、加密货币这些玩意,很容易被认为是很小的事情。区块链项目市值很小,影响层面也不大,加密货币波动大,吸引很多投资人、工程宅男、网红纷丝投入,导致主流媒体与政府部门高度关注,加上互联网传播的特性,使得投机狂潮很容易扩散。但事实上区块链仍是一件小事。也因为如此,审视人类历史的经验教训,就不得不使人认为,不能小看区块链。

若将比特币比喻为大陆币,是否意味着区块链将催生未来的美国?问题关键是:区块链项目与虚拟货币有没有适当的机构与制度设计(institutional design),可以让目前多中心化野蛮发展的币链圈生态系,能够变得有秩序、有组织、有纪律?这就不只是密码学、金融学的问题,而是政治经济社会学的问题。

就像当时美国独立的二大党派,联邦党人主张中央集权政府发展工商,民主共和党人代表农场主、小地主的利益,希望少缴税,融资畅货,政府不要来烦我就好。这样的两派斗争事实上一直延续到现在。美国货币制度也曾经高度不稳定、有非常多不靠谱的货币在竞争。但美国令人钦佩之处在于,尽管混乱,美国社会仍能演化出足够的制度和机构来管理金融市场,将这些盲动投机的能量导引到创办实业、服务工商的正轨,但又明智地保留投机致富的空间。

相比之下,区块链金融体系缺乏这样的制度与机构设计。光看比特币,硬分叉,矿工内斗之外,还有核心开发社群的分裂。比特现金硬分叉事件所造成的动荡,可说是损人不利己。

现在一些想设计制度、建立机构的人,往往是在区块链出来以前的「老人」。这些人才具有华尔街或跨国企业的经验,或是上一波、上两波在互联网早期发展时代累积财富的精英,想要利用对既有传统金融、工商业、互联网新技术的理解,试图把区块链「管」起来。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在金融业与资本市场经验丰富,理解自律发展的重要。尽管如此,许多区块链新创企业仍然缺乏制度,有些币链圈阵营看起来似乎有组织,实则未必。

组织制度发展如果顺利演化,也许有一天,比特币、以太币可能会演化出类似现在以美元为主的金融体系。这个过程会有很多难关,区块链金融体系要持续发展,需要顺利攻关才行。源铂所投资的公司也希望去推进这样的长期演进:利用互联网分布式技术与治理模式创造出未来的美元,进而透过主导这些技术的组织,创造一个更多中心化的新经济。

六、谈泡沫,究竟什么是不会、也不能破的泡沫?

胡一天曾言,「号称主权国担保的法币体系」,又何尝不是于建立在信仰之上的纸牌屋。只有会破的泡沫才是泡沫,不能也不会破的泡沫,就是宗教。

胡一天:

这样的说法,其实是句玩笑话。美元的信用基础,是美国的综合国力,除了技术、文化、政体等因素外,更直白地讲,就是美国的军事力量。

一、二战以后美国为了推进自己的工商利益,主导设计一系列的机构、制度,这些制度与机构给了美国的工商巨擎与政治人物在全世界相当大的弹性与发展空间。不论是全球金融体系、国际贸易体系、集体军事安全体系、包括资讯科技与互联网,都是美国创造出来的。人类活在美国霸权、或至少是后美国霸权的世界中,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美国内政与财政问题很多。政治党同伐异,财政赤字扩大,需要持续透过债务融资。这些赤字并不会因为中美贸易战的胜负而消失,美国「以债立国」,人民、企业要靠借债来维持,一直如此。事实上,所有印钞票的国家,如果不能自制的话,迟早都会走上这条不归路。

很多银行家、金融史学家、政治人物反覆告诫,允许强权政府印钞票给财政赤字融资,历史证明最终都会崩溃。例如国民政府在对日抗战以及之后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的中国大陆经济,有统计指出,若以1937 年对日抗战起算,到1949年国民政府退守***为止,以黄金计算,法币与之后的金圆券造成的通货膨胀幅度,高达惊人的1440亿倍!

财政赤字造成超发货币,大有为的政府为了兑现实际上做不到的承诺,透过债券市场借新还旧,就是创造泡沫。量化宽松,零利率、负利率持续将近十年,加上贫富不均恶化,房地产、股市、债市、以及各种资产的价格肯定有泡沫。但这个泡沫能让它破吗?这才是问题。

有些泡沫是不能破的,必须维持,因为不维持社会就无法继续运作。允许政府呼口号、印钞票,就是在创造货币幻觉,让人民以为问题正在被解决,至于几十年后如何还债,那是后代的事。讲得好听是愿景,讲坦率些就是泡沫,是不知何时会破的泡沫。

听起来非常严峻,但我更倾向用幽默的角度看待人性。我们可以说全世界早已泡沫化,但也可以说,人类愿意相信某种暂时无法实现的愿景。这也算是一种宗教情怀。

七、究竟区块链这项科技的进展会演变成一场革命?创新家该如何面对政府、资本家的阻力?

区块链的发展被认为具有威胁到资本家、甚至是政府的掌控力的潜力,前美国中央情报局情报官安德鲁·布斯塔曼特(Andrew Bustanmante)称,区块链是「十分强大的」 ,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

胡一天:

关于区块链与国家安全,可以参考我在《金融科技与货币超限战》中的观点。

「区块链革命」这个提法勾起激情想像,实际上是在浪漫化这个互联网现象。十八、十九世纪欧洲列强为了夺取政治商业利益,谈不拢时往往靠打仗解决,但打仗要师出有名,有时候利用一下革命的形势,创造出兵的借口,十分常见。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美国秩序重构的过程,在世界从单极走向双极与多极的过程中,冲突不可避免,只是现在霸权国之间不会打的你死我活,透过互联网资讯超限战去影响、弱化、牵制、讹诈对手,成本效益比更高。由此观之,所谓的「区块链革命」,是可以被霸权利用的。

全球金融资本主义,是二十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被贸易全球化与金融自由化等新自由主义政策催生的现象,表现为金融资本对地方经济生产要素的高效控制与跨国调度。从金融利益集团的霸权视角出发,金融科技新创会刺激统治精英的不安全感,进而把加密货币视为一场准宗教性质、反抗既有权威、经由互联网高速串连演化的边陲起义(insurgency) ,其终极目的是在互联网超空间中,建立超主权、跨国界的虚拟世界秩序(virtual world order)。霸权如何克服加密货币的挑战,就成了利益集团与边陲精英争夺金融市场主导权,在互联网中持久进行的戡乱作战(counterinsurgency operations)。

戡乱作战被认为是研究所等级的军事行动,因为决定性的致胜关键,不在于建立与投放优势武装歼灭动乱有生力量,而在于把动乱视为高度复杂的演化网络系统,透过理解造成动乱的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因素,针对动乱份子动员调度的资源网络建立模型,针对关键节点施以弹压、羁縻、怀柔、培殖、渗透、拉拢、分化、抹黑等诸般手段,截断动乱网络自我增殖动能,并积极寻求平乱之后的政治妥协解决方案。

区块链边陲精英要从霸权角度逆向思考:如果最终会有某种妥协方案,那么受益方是谁?利益将如何分配?如何争取主导这个进程?如何设计相应的制度与机构,让区块链项目维持、增强其在技术、经济、政治层面的有生力量?

区块链体系目前控制的关键自然资源,是懂得软体工程的开发者社群与具战略眼光的经营人才。加密货币「解放」了过去由矽谷与华尔街垄断的融资渠道,社群也不可能遗忘区块链技术的革新,政府又缺乏合法借口镇压这些掌握相关知识技能的高端人才,让这些人才集中精力干大事、干实事,是现阶段的最大挑战。

区块链体系要反过来影响政府与跨国财团,必须拿出具体实绩,告诉世人利用这些新技术、新思维可以怎么创造价值,持续争取群众。区块链业界,或广义的互联网业界,其实已经走在发展出具有准国家力量的道路上。谷歌、脸书、微信肯定对政治经济社会影响很大,这些互联网巨头背后都有着政治身影,但我们该如何去管理这些「非国家行为体」?区块链体系持续发展下去,也可能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再强调一次:关键在于强健的、能及时演进的制度与机构设计。

八、源铂资本的发展策略

源铂资本创办人暨执行长,胡一天作为区块链早期的投资人、与创新者,回顾过去、以及期许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可以分享的是…?

胡一天:

区块链仍处在早期阶段,发展空间还很大。但区块链发展是透过准金融属性的加密货币来体现。因为加密货币有行市、有买卖,让新创团队增添了可运用的资源,也加重了风险管理的负担。

这是一把双面刃。懂得利用区块链金融会让新创团队提早尝到财富效应的甜头,若耽溺其中,不求上进,只关心币价,不关心发展,那新创团队等于一发币就死了,他们除了钱以外什么都没有,他们只有概念,原型无法商转,再多虚拟富贵也是过眼云烟。

有很多团队懂得审时度势,善用有利局面募资持续发展,没有拿去买跑车或内斗。我们不应该把这些真正的边陲精英与不肖之徒混为一谈。跟风炒作的人非常多,利用人性弱点圈钱的不靠谱团队也很多,但还有很多认真研发、实事求是、努力商转的团队,市场正在汰弱留强,我们就是要把这段时间走过。

源铂希望秉持初衷,投资发展新创企业,创造价值并赚取利益,我们看到了区块链这个机会,但我们更关注的是互联网科技、互联网金融,以及其中衍生出来的更多新机会。

源铂不可能掌握所有机会,但我们尽力掌握能掌握的,在过程当中厚植实力,培养人才,持续促进我们投资与合作的企业顺利发展。「谦冲自抑、莫忘初心」,就是这个道理,也是为什么我选择这个领域。只是想要赚钱,金融市场有太多方法,何必选择这条比较难走的路呢?

胡一天常说,挑战还很巨大,我们仍在路上…。

创办源铂的四位合伙人,包含了成功创业的企业家,与投资过成功新创企业的资深投资人,明白创业艰苦。源铂提供策略面、资本面、宣传面的协助,也希望因为我们的努力与适时帮助,让有缘分的新创企业能够高速发展。

源铂这个品牌名称的灵感来自星际大战。Kyber水晶可以制造光剑,也可以制造死星雷射炮。绝地武士训练徒弟制作光剑,徒弟必须先找到自己的Kyber水晶。一旦选定,水晶受到原力光明面的影响,绝地光剑会自然呈现蓝绿等颜色;而西斯因为要以黑暗原力压制Kyber水晶,导致西斯光剑总是发出血红色的光芒。因此,我借用Kyber的中文谐音,将公司命名为源铂:源,「为有源头活水来」,讨个财源广进的好口彩;铂,就是白金,是很多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源铂自诩成为财富的泉源与新创的催化剂;The source of wealth and the catalyst of creation 。

这含有「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的期许,也象征着金融与科技的双面刃特质。金融和科技都可以给人巨大力量为善,也可以放大人性的贪婪和恐惧为恶。纽约哥大的一位经营对冲基金的教授常说:金融非关道德(finance is amoral),科技亦复如是。金融与科技都是工具,是达成目的之手段,人类应该去控制金融与科技,而不是反被其控制。

目前为止,源铂投资的新创都很不错,我们知道如何创造连结与杠杆,也持续透过在金融界、科技业、传媒业的资源,协助我们投资的新创加速发展。我们投资的***新创如奥丁丁、MaiCoin、美尔敦,I・X,Lubn的团队在个别领域就有比较深厚的积累;纽约的DeepMacro、巴黎的Hardware Club、香港的MaiCapital在金融新创领域亦各擅胜场。我们也即将揭晓Aetheras这个新投资,请大家拭目以待。

源铂不一定能投出全世界最优秀的新创,但投的新创都独具特点,而其中很大比例跟***有渊源。我们几位合伙人都是***背景,在2014年筹备源铂时,我们认为可以利用***资源,破坏一下既有架构。先用自己的钱,做一个新经济的网络出来给大家看。回顾当时,还真不敢说有十足把握,但我们有信心可以做一番事业。

源铂不是在比砸钱多、赌多大,而是在比长远发展的策略。源铂本身也是新创,投资领域又非常新,我们最看重创办人指挥调度的能动性、商业直觉,以及其新创项目相对于区块链业界发展阶段、商业需求与源铂战略目标的长期价值。其中,创办人的个性最为关键。源铂的最高目标不仅是商业层面的持续获利,而是创造能进行持久竞争的演化型网络组织。具体策略布局的指导纲领,有五大层面:

一、验证团队的兵棋推演存活率;

二、运用金融工具强化实业资源;

三、提升控制区域中的网络韧性;

四、扩大利益攸关者的行动自由;

五、创造指数型增长的有利环境;

源铂资本的阶段性发展成果,证明了此策略有效,还将持续证明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