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巴塞罗那当地时间2月24日14:00,华为在MWC 2019展会前一天发布了全球首款5G折叠屏智能手机——Mate X,国际市场定价2299欧元(折合人民币17000元)。由于还要与运营商进行5G方面的测试,该折叠屏手机预计今年6月正式开售。
华为Mate X一经发布,就引爆网络:
网上主流声音大多夸赞华为技术牛、为国争光,与此同时也有很多网友表示:喜欢是喜欢,就是买不起。
华为Mate X国际市场定价2299欧元(折合人民币17000元),即使按照国内市场定价较国际市场低的惯例,预计国内定价也将超过15000元人民币,这个价格相比以往华为旗舰机确实高了一截。售价1.7万的华为Mate X到底值不值?华为又有什么底气定这么高的价格?
1
手机迎来折叠屏时代
事实上,华为Mate X并不是全球第一款折叠屏智能手机,2018年金秋10月的最后一天下午4时,柔宇科技正式面向全球发售具有革命性里程碑意义的全球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柔派(FlexPai),售价8999元起。
可惜官网到目前为止仍处于预订阶段,没有现货出售。
2019年2月20日,三星公司在美国旧金山抢先发布一款折叠屏手机。据悉,Galaxy Fold的起售价为1980美元(约合13377元人民币),比最贵的顶配iPhone还要贵约500美元。预计该折叠屏手机将于4月26日开售。
而此前小米、OPPO、VIVO等公司已经宣布将要发布折叠手机,苹果也正在对折叠屏进行测试。
就在华为Mate X发布后一天,OPPO副总裁沈义人在微博上展示了一款折叠屏手机,从外观上看和华为刚刚发布的Mate X十分相似。沈义人表示该机是OPPO自己研制的,并不是工(公)模,如果想要的人多,OPPO会考虑量产。
三星Galaxy Fold、华为Mate X的定价均超过13000元人民币,即使是还未有现货的柔派售价也有8999元人民币,折叠屏技术的出现将手机售价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折叠手机所采用的柔性 OLED 屏幕一直是供应链的核心所在,目前柔性 OLED 产量低,市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且还有屏幕良率的问题,使得折叠手机还是一件奢侈品设备。
但是随着各家手机厂商加大对折叠屏技术的投入,成本必将会进一步降低,从目前趋势看,折叠屏手机就是下一个时代。
根据睿沃(Revo)数据,由于消费者换机周期延长,整体市场趋于饱和,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首次出现下滑,共出货14.3亿部,同比下滑2%。
2019年,智能手机市场同样不容乐观,品牌厂商为了争夺市场,差异化需求十分强烈,因为新技术、新概念才更能激发消费者的换机欲望。作为智能手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有机构预测2019年将是柔性屏元年,手机也将迎来折叠屏时代。
三星Galaxy Fold、华为Mate X的发布将折叠屏快速推到了更多人的面前,也让背后从事折叠屏关键技术——OLED显示的公司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2
折叠屏来了,OLED行业引关注
据悉,华为Mate X的屏幕由京东方成都B7生产厂供应。2019年,京东方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张宇曾表示,目前京东方柔性AMOLED的良品率已经稳定在70%以上。
亚化咨询数据显示,目前三星的总OLED产能约为35万片/月,其中刚性15万片/月,柔性20万片/月。而目前京东方在OLED上已经布局了四条生产线,总产能为19.2万片/月,且均为柔性产能。在柔性OLED产能布局上,京东方也在直追三星。
除京东方以外,华星光电、和辉光电、维信诺、天马等柔性OLED项目也在积极运行/建设中,部分屏幕已经导入小米、华星、VIVO、OPPO等厂商的供应链中。
中国OLED项目
折叠屏手机受热捧背后,最先受益的供应商当属OLED面板厂商。近日,OLED概念风云又起,个股再掀涨停潮。2月25日,A股各大指数全线高开,上证指数高开超过1%,OLED概念涨幅超过6%。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OLED概念股的近况。
➤精测电子:2018年净利2.89亿元,同比增73.09%
精测电子近日发布业绩快报,公司2018年度实现的营业收入为 13895093万元,较 2017年度增长55.24%。
据悉,精测电子主要产品是平板显示检测系统,包括模组检测、AOI光学检测和OLED检测系统,其主要作用是用以确认平板显示器件良品与否并对不良品分类并加以解析提升产线良品率。受益于LCD产能向大陆转移,公司近五年来营收保持快速增长,2013至2018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57.8%。
行业人士认为,平板显示检测设备作为平板显示器件生产环节必须设备,市场空间十分广阔。
2月19日,中颖电子回复调研机构关于AMOLED产品线的研发情况时表示,2015年量产的AMOLED显示驱动芯片,辨析率是HD的,可用于手机的柔性屏和硬屏,目前实现销售的FHD AMOLED显示驱动芯片限用于硬屏。新产品规格可用于软屏和柔性屏,目前在开发中。
据悉,中颖电子新款 AMOLED显示驱动芯片的销售,还处于起步阶段,数量不大,但是产品在所切入的市场应用领域颇具竞争力,后续销售量呈现稳步增长趋势的机会良好。
OLED产业龙头公司京东方A(000725.SZ)在一周内的涨幅均接近50%,其中京东方A在情人节当天的成交额高达140亿元,截至2月25日收盘,京东方公司股价报于4.19元/股,较去年低位2.52元/股上涨超过66.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BOE)创立于1993年4月,是一家为信息交互和人类健康提供智慧端口产品和专业服务的物联网公司。京东方的端口器件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车载、可穿戴设备等领域。
据了解,HUAWEI Mate X 将会全部采用京东方(BOE)提供的柔性 OLED 屏幕。京东方A成为华为OLED面板供应商之一。京东方(BOE)目前已完成布局2条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
根据市场咨询机构IHS数据,2017年京东方(BOE)液晶显示屏出货数量约占全球25%,总出货量全球第一。
群智咨询发布的2018年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排名中京东方(BOE),以全年5430万片位列出货量全球第一。截止至目前,京东方已经拿下了5个全球第一,分别是电视屏、笔记本屏、平板电脑屏、手机显示屏、显示器屏出货量全球第一。
25年间,从濒临倒闭的北京电子管厂到五项显示屏出货量全球第一,如今京东方成为全球面板产业排名靠前的大公司,媒体对他赞赏有加,称他是引领中国面板占领全球市场的主要推力,是“神一样的公司”。可谁能想到几年前,黑京东方的文章才是媒体报导主流:
——《华夏日报》,2011年4月份,北京报告:尽管一直得到国家的扶持,但是“阿斗”京东方A(2.320,0.00,0.00%)(SZ.000725)在过去的数年中始终处于“越亏越投,越投越亏”的怪圈。”
——2010年8月,《南方周末》报导,《从资不抵债到180亿的圈钱术》:京东方从一家资不抵债的电子军工企业,发展到现在180亿元的净资产规模,竟然都是来自政府、银行和资本市场的“馈赠”。它提前进行巨额资产折旧,虽然亏了股民,但却让地方政府看到了利益。
从“阿斗”到“神一样的公司”,京东方是如何发展的?以京东方为代表的中国面板产商又经历了怎样的蜕变?
3
“缺芯少屏”到“缺芯少魂”
十多年前,国人在谈论我们的核心技术时,总会用到一个词汇:缺芯少屏。但现在,这个词变成了缺芯少魂。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它意味着我们已经攻克了屏的难关。而从缺芯少屏到缺芯少魂,我们用了整整二十年的时间。
这期间,一个长期不被媒体、业界和普通民众看好,被称之为烧钱无底洞,圈钱之王的企业——京东方,起到了扭转乾坤的关键性作用。
今天,我们看到京东方已经成为全球显示面板领域举足轻重的供应商,很难想象25年前,它还是一个徘徊在生死边缘,半只脚已经踏进鬼门关的电子企业。
京东方1993年成立,它的前身是北京电子管厂,是一家流着军工血液的国有电子厂。
王东升接任董事长时,这家企业存在着管理混乱,没有主营业务,没有核心技术等一系列难题,有的只有几间厂房和几千号人。
在当时,显示屏这个领域完全被日韩占领,技术门槛之高,不是说砸钱、砸人就可以解决的,在当时的条件下,想要发展显示屏产业,只有为数不多的三条路可以选择,一是合资建厂,二是技术转让,三是跨国并购。
京东方选择了第三种,跨国并购。
2002年,显示屏行业迎来大衰退,韩国三星、LG、现代,日本夏普、东芝皆出现大规模亏损,其中韩国的现代因为进入相对较晚,产线刚建成,就赶上显示屏的衰退期,还没来得及享受显示屏的红利就走到死胡同。
这些产线投入多达几十亿美元,为了弥补亏损,现代谋求把产线卖掉。
京东方伺机而动,几经挫折,终于拿下了现代HYDIS的产线。之后,京东方在韩国成立韩国京东方,运行该条产线。
王东升的目的显然不只是并购这么简单,他非常清楚即使韩国京东方是京东方的子公司,但这条产线受限于韩国政府政策等原因,技术无法真正为京东方所用。
为此,王东升双管齐下,一方面,派中国的工程师到韩国进修;另一方面,从韩国京东方派遣员工到中国,建设5代线。
在建设5代线的过程中,王东升让中国的工程师们向韩国工程师们学习。那时因中国的工程师们对这个领域的了解基本只限于理论知识,王东升就让韩籍工程师当正职,中方工程师担任副职。
凭借不屈不饶的精神,京东方第一批工程师在5代线成长起来,成为之后建设更高世代线的骨干,为后来自建重庆3.5代线,合肥六代线以及更高世代线打下了了基础。
在建5代线的时候,承建商和设备商都由韩国工程师对接,但在建合肥六代线的时候,无论是承建商还是设备供应商,都基本由中方工程师对接和管理。尽管在高端设备上仍然受制于海外供应商,但因为巨大的市场占有率和庞大的采购量,京东方已经有了强有力的话语权。
现在,京东方已经建立了三条高世代线,数条低世代线。成都的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是全球唯二两条中的一条,另一条在韩国。合肥的第10.5代TFT-LCD生产线是全球首条 TFT-LCD最高世代生产线。
京东方的发展引领着中国面板产业的崛起,但是直到现在,依然有些人提到京东方时,仍然止不住的嫌弃,“一个设备全靠从外国进口的企业还好意思说自己是独立自主!”这和那些说中兴倒下活该的网络留言并没什么实质的区别。
但他们怕是不知道十几年前中国显示屏的供应链是什么样子。
在2007年,中国大陆面板进口额超过300亿美元。所有中国不能生产的玩意儿,价格并不由中国人说了算。而且价格嘛,基本都是无底大坑。在那个时代买国产液晶电视,大头让国外赚走。
回溯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业发展历史,有一段恩将仇报的历史不得不提。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很多***的面板厂家陷入困境。2009年上半年,工信部、国台办组织中国大陆彩电厂商,赴中国***采购液晶面板,金额高达44亿美元,总量超过1200万片。一度被评价为“将中国***企业拉出了金融危机泥沼”。
不过,***人并没有领情,而是狠狠摆了大陆一道,中国***和韩国面板厂商联手坑大陆,最后还是韩国厂商当了污点证人揭露真相。
2013年,大陆以合伙操控价格的名义对韩台面板厂高额罚款(3.13亿人民币)。此次事件以后,商贸部摆明了态度:“液晶面板行业,以后任何事不再与***合作”。
工业界有一个说法,那就是什么东西中国(大陆)企业掌握了,那基本就会被做成白菜价,然后境外厂商营收利润会大幅下跌。
据日本媒体报道称,32英寸面板1月大单优惠价格比上月下降9%,1年的跌幅达到4成,能够出现这样的景象,都是中国屏幕厂商努力的结果,预计价格直到3月前后将维持下跌态势。
从“缺芯少屏”到“缺芯少魂”,一字之差,表明了我国在电子产业领域补齐短板的努力。既然我们在液晶面板上能成功实现后发追赶,那么芯片领域呢?我们在5-10年后能不能像液晶面板这样看到芯片进口量的显著下降?
4
尾声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是不可能通过贸易解决的。半导体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周期长,行业集中度高,单纯靠企业的市场行为是不可能成功的,国家产业政策的长期支持至关重要。
中国屏、中国车的例子都告诉我们,不要过于仰仗外资企业,外资企业的目的和市场化内资企业是不同的。外资的目的在于绕过中国的关税壁垒、在于降低成本。
而一个有志气的市场化内资企业,其目的则是向上向下打通产业链、打出自己的品牌、下力气研发(或者收购)容易被卡脖子的关键环节、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需求捆绑在一起。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