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大家好!我是至芯科技的李老师。
今天讲课的题目比较有意思,它是一个小问题:把二进制变成BCD码需要几步?
请大家思考一下。有同学可能回答需要三步,为什么啊?
因为啊,把大象放进冰箱里需要三步,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第二步,把大象放进去,第三步,把冰箱门关上。
类似的,把二进制变成BCD码,也需要三步。
blablablabla ......
当然啦,这是开玩笑了。不过,歪打正着,答案确实是三步。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下面细细说来,原理说透之后,我们演示一下具体的Verilog实现过程。
首先,看一下下面这张表格,把二进制(8’hFF)转换为BCD(12’h255)的步骤列表。
什么是二进制转BCD?有什么用?
4位二进制是16进制数,而生活中常用的数制是10进制数。
怎么样用计算机来理解、表达生活中的10进制数?这就需要进行16进制数与10进制数的相互转换了。
而BCD码(Binary-Coded Decimal)正是计算机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一种以二进制表示的十进制数码。
比如说,至芯科技ZX-1开发板上的六位数码管显示数字可以是16进制的000000~FFFFFF,但是更为方便的方法是000000~999999。
六位数码管显示六位数字用十六进制,比如说是0F423F,谁也不知道是多少,但是它对应的十进制数999999,大家肯定很熟悉。
很多场合,我们和机器之间沟通用10进制更方便,但计算机是用01编码的。需要进行人机之间的沟通和转换。
解决的方法就是用二进制的方式来存储、计算数值,但是用10进制的方式来显示这些数值,BCD码就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注意,16进制属于二进制的一种形式,希望大家理解这点,包括8进制也是。
当然,道理容易明白。但究竟机器又是怎样实现二进制和BCD码的转换的呢?
注意,转换是双向的,既可以把二进制转换成BCD码,也可以把BCD码转换成二进制数。
可以想象BCD码转成二进制相对比较简单。
举个例子吧,比如说BCD码255,要转换成二进制。
计算机里面存的BCD码是12'h255(对应二进制为12'b0010_0101_0101),肯定不能直接进行运算,必须要转换成机器识别的二进制数值12'h0FF(对应二进制为12'b0000_1111_1111)。
先算前两位,直接2*10+5,得到结果25,然后再将结果*10+下一位,即25*10+5,最终结果为255,完了。
就这么简单。当然这里255只有三位BCD位,如果更多的话,以此类推。
将前一步结果*10+下一位,得到当前结果。
当然实现起来还有一些小的技巧,x*10要占用乘法器资源,如果乘法器资源足够那无所谓,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常用(x<<3)+(x<<1)(对应x*8+x*2)来实现。
即用移位和加法来代替乘法操作。
当然也可以把BCD数字的每一位直接变成各种左移数值的组合,比如x*100 = x*64 + x*32 * x*4 = (x<<6) +( x<<5) + (x<<2)。
上面就是BCD码转成二进制的实现原理,这个比较简单,我们这里略微带过。
本课重点讲解的是反过来怎么实现,即怎么把二进制转换成BCD码?
比如说,二进制数12'h0FF,要转换成BCD码255。
这个有点难,常见的做法是使用上图中提到的大四加三算法。
当然你可以用查表法,比如说256以内的数值,直接用查表的方式,一一对应,就像我们FPGA采用LUT表实现真值表那样,或者说用ROM表来根据不同输入得到不同输出。
这样当然也是可以的,不过,它的范围往往比较有限,不适于数量比较大的情况。
下面,我们就隆重有请本次课堂的主角——大四加三算法,隆重登场。
大四加三算法
如果前面那张表格,大家能看懂的话,我们就可以直入主题了。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把二进制变成BCD码,也需要三步。
首先,明白问题的输入和输出要求,这是最起码的,即输入二进制数(比如8’hFF),要求输出对应的BCD码(对应为BCD码12'h255)。
大四加三算法就是实现的过程。
第一步:准备阶段。
我们将输入二进制数在高位补齐全0的BCD位,生成二进制全序列的初始状态。
BCD部分对应二进制位数为4的整数倍,最大数值上限不得小于输入值位数对应上限。
第二步:移位阶段。
第二步比较复杂。这一步分为多个小步,每小步将二进制全序列进行一次组合的左移操作。
之所以称之为组合的左移操作,是因为包括一次移位的预操作(即BCD位大四加三)和单纯的全序列左移操作。
具体这一步的操作过程,我们后面还会细讲。
实际上大象那个比喻,也是第二步比较复杂。呵呵。
一旦原理明白了,我们编写Verilog代码想必也就水到渠成了。后面就是Verilog语言练习和具体实现的事了。
第三步:输出阶段。
这一步,最简单,实际上第二步的最后环节已经得出结果了,只不过它包含在全序列里面,我们只要取出需要的BCD部分,输出即可。
大四加三算法原理简介
我们再回到第二步上来,实质上也是大四加三算法上来。
第一步、第三步就是准备和结束的阶段,等同于打开冰箱门、关闭冰箱门。重点还是在于大象怎么放到冰箱里的。
第二步里面分为多个小步,每小步依次进行a、b操作,小步次数 = 输入二进制位数。
a操作:BCD位如果大于四,则加三。
b操作:全序列左移一位。
大四加三,准确的说是≥5加3,实质上是≥10加6,或者说大9加6。
因为BCD码各位是从0到9,而4位二进制数的范围是0到15,将16进制数转换为10进制数时,从0到9不必变化,10到15加6变成16到21,对应BCD码为10到15。
之所以不叫大九加六,是因为大四加三(≥5加3)就是大九加六的一半(≥10加6),左移一位时通过后面的进位(0/1),可以确定该BCD位左移一位之后是奇数还是偶数。
而且BCD只有为5/6/7时(此时>4,而<8)才进行加三操作,变成8/9/10(对应BCD码1000/1001/1010),高位均为1,通过左移一位,正好对左边高位BCD位产生进位。
这样说有点抽象,那张表格如果大家没有一步步演变清楚的话,可以先弄清楚了。这样有助于理解这个算法。
当然这个算法严谨的证明过程肯定也是有的,李凡老师也提到过,有兴趣的话可以深入钻研一下。
这里,我们就先用归纳的方法,检验这种算法确实是能一步步将二进制数转换成BCD码。
表中输入的是8位二进制数,位数更多,实质上原理是一样的,每位之间的递进关系是2倍,每四位之间的递进关系是16倍,你在增加位数,递进的关系都是一样的。
当然我们也可以自己推导一下12位二进制数,或者更多位,满足一下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就像图示的表格一样,只不过位数增加了而已。
本堂课要解决的课题
原理讲过之后,我们要做一个更多位数的例子。
也就是开发板六位数码管显示的的问题,我们让六位数码管循环显示十进制数000000~999999。
十进制数000000~999999在计算机里面,用于显示实际上是BCD码000000~999999,而用于计算处理则是二进制数20'h00000~20'hF423F(对应20'd0~20'd99999)。
在循环显示的时候,我们控制部分要对计数器进行加一操作,这时候是对二进制数进行操作。
在显示输出的时候,我们将二进制数转换为BCD码,输出给数码管进行显示。这时候,就用到了二进制数转换为BCD码的操作,也就是大四加三算法。
所以说,这个例子对大四加三算法模块的输入输出要求是,输入20位的二进制数20'h00000~20'hF423F(对应20'd0~20'd99999),要求输出对应的6位BCD码000000~999999,对应二进制位数是24位。
显然这里的20位输入24位输出,比表格中的8位输入12位输出要多了很多,当然我们不是手工推导,而是要用FPGA来做,用Verilog代码来建模。
建模主体框架 |
b2bcd.v文件
建模shift移位子模块
shift移位子模块shift.v文件如下:
module shift (datain, dataout);
input [43:0] datain;
output [43:0] dataout;
wire [43:0] data;
assign data[19:0] = datain[19:0];
preshift p0 (.d4in(datain[23:20]), .d4out(data[23:20])); //对应第二步各小步下的a操作,此处为6个BCD位的大四加三操作。具体动作见preshift移位预操作子模块。
preshift p1 (.d4in(datain[27:24]), .d4out(data[27:24]));
preshift p2 (.d4in(datain[31:28]), .d4out(data[31:28]));
preshift p3 (.d4in(datain[35:32]), .d4out(data[35:32]));
preshift p4 (.d4in(datain[39:36]), .d4out(data[39:36]));
preshift p5 (.d4in(datain[43:40]), .d4out(data[43:40]));
assign dataout = {data[42:0], 1'b0}; //对应第二步各小步下的b操作,此处为全序列的左移移位操作。
endmodule
shift子模块shift.v
建模preshift预移位操作子模块
preshift预移位操作子模块preshift.v文件如下:
module preshift (d4in, d4out);
input [3:0] d4in;
output reg [3:0] d4out;
always @ (*)
begin
if (d4in > 4)
begin
d4out = d4in + 3; //如果大于四,则加三
end
else
begin
d4out = d4in; //如果不大于四,则不变
end
end
endmodule
preshift预移位操作子模块preshift.v
preshift预移位操作子模块,也可以这样写
module preshift (d4in, d4out);
input [3:0] d4in;
output [3:0] d4out;
assign d4out = (d4in > 4) ? d4in + 4'd3 : d4in; //如果大于四,则加三,否则不变。
// always (*)
// begin
// if (d4in > 4)
// begin
// d4out = d4in + 3;
// end
// else
// begin
// d4out = d4in;
// end
// end
endmodule
preshift预移位操作子模块的另一种写法
编写Testbench模块
Testbench模块b2bcd_tb.v文件如下:
`timescale 1ns/1ps
module b2bcd_tb;
reg [19:0] din;
wire [23:0] dout;
integer i;
b2bcd dut (.din(din), .dout(dout));
initial
begin
din = 0;
for (i=0; i<=999999; i=i+1) #10 din = i; //六位数码管循环显示000000~999999
#100 $stop;
end
endmodule
Testbench模块b2bcd_tb.v文件
仿真运行结果
设置好仿真之后,可以看到仿真结果。
此时将din的数据格式设置为无符号数Unsigned,将dout的数据格式设置为十六进制数Hexadecimal。
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码制的数据保持了完全一致。
从一个方面验证了大四加三算法的正确性。
仿真运行结果图示
用generate for语句改写shift移位子模块shift.v文件
我们注意到由于存在重复性操作,相同的语句往往写好多次。当然参数会稍微有所差异。
有个偷懒的办法,就是采用generate for语句。
用generate for语句改写的shift移位子模块shift.v文件如下所示:
module shift (datain, dataout);
input [43:0] datain;
output [43:0] dataout;
wire [43:0] data;
assign data[19:0] = datain[19:0];
// preshift p0 (.d4in(datain[23:20]), .d4out(data[23:20]));
// preshift p1 (.d4in(datain[27:24]), .d4out(data[27:24]));
// preshift p2 (.d4in(datain[31:28]), .d4out(data[31:28]));
// preshift p3 (.d4in(datain[35:32]), .d4out(data[35:32]));
// preshift p4 (.d4in(datain[39:36]), .d4out(data[39:36]));
// preshift p5 (.d4in(datain[43:40]), .d4out(data[43:40]));
genvar i;
generate for (i=0; i<24; i=i+4)
begin : g4i
preshift p (.d4in(datain[23+i:20+i]), .d4out(data[23+i:20+i])); //对应第二步各小步下的a操作,此处为6个BCD位的大四加三操作。具体动作见preshift移位预操作子模块。
end
endgenerate
assign dataout = {data[42:0], 1'b0}; //对应第二步各小步下的b操作,此处为全序列的左移移位操作。
endmodule
用generate for语句改写的shift移位子模块shift.v文件
用generate for语句改写顶层模块b2bcd.v文件
同样的道理,我们对顶层模块b2bcd.v文件的重复性语句也进行了改写。
用generate for语句改写的顶层模块b2bcd.v文件如下所示:
module b2bcd (din, dout);
input [19:0] din;
output [23:0] dout;
wire [43:0] data [20:0];
assign data[0] = {24'b0, din}; //第一步:准备阶段。将输入二进制数在高位补齐全0的BCD位,生成二进制全序列的初始状态。
genvar i;
generate for (i=0; i<20; i=i+1)
begin : g4i
shift s (.datain(data), .dataout(data[i+1])); //第二步:移位阶段。依次进行20个小步操作。具体动作在shift子模块中描述。
end
endgenerate
assign dout = data[20][43:20]; //第三步:输出阶段。取出BCD部分,作为输出。
endmodule
第二步的小步次数优化
前面表格中我们提到,第二步的最初3小步可以去除,因为最初3小步除了左移操作,在BCD位大四加三操作中并不发生变化。
因此可以在第一步直接将原初始状态左移三位,原第二步直接跳过前3小步执行即可。
优化结果体现在顶层模块b2bcd.v文件中,如下所示:
module b2bcd (din, dout);
input [19:0] din;
output [23:0] dout;
wire [43:0] data [20:0];
// assign data[0] = {24'b0, din};
assign data[3] = {21'b0, din, 3'b0}; //第一步:准备阶段。将输入二进制数在高位补齐全0的BCD位,直接左移三位,生成二进制全序列的初始状态。
genvar i;
// generate for (i=0; i<20; i=i+1)
generate for (i=3; i<20; i=i+1)
begin : g4i
shift s (.datain(data), .dataout(data[i+1])); //第二步:移位阶段。依次进行17个(20-3)小步操作。具体动作在shift子模块中描述。
end
endgenerate
assign dout = data[20][43:20]; //第三步:输出阶段。取出BCD部分,作为输出。
endmodule
第二步的小步次数优化结果体现在顶层模块b2bcd.v文件中
查看RTL视图——顶层模块b2bcd.v
顶层模块b2bcd.v的视图如下所示。
其中最下面为全局视图,上面为左边、右边的局部视图,可以看到17个子步shift移位模块逐次递进的一个结果。
17个子步shift移位模块逐次递进的RTL视图
shift移位子模块shift.v的RTL视图如下。
preshift移位预操作子模块preshift.v的RTL视图
加入数码管驱动模块seg7.v文件
为了更直观地看到数码管显示效果,在已经做好的工程文件中加入编写好的数码管驱动模块seg7.v文件。
数码管驱动模块seg7.v文件如下所示。
module seg7 (clk, rst_n, data, sel, seg);
input clk, rst_n;
input [23:0] data;
output reg [2:0] sel;
output reg [7:0] seg;
reg [19:0] count;
reg clk_1ms;
always @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
begin
if (!rst_n)
begin
clk_1ms <= 1;
end
else
begin
if (count < 24999)
begin
count <= count + 20'd1;
end
else
begin
count <= 0;
clk_1ms <= ~clk_1ms;
end
end
end
reg [2:0] state;
reg [3:0] data_temp;
always @ (posedge clk_1ms or negedge rst_n)
begin
if (!rst_n)
begin
sel <= 0;
data_temp <= 0;
state <= 0;
end
else
begin
case (state)
0 : begin
sel <= 0;
data_temp <= data[23:20];
state <= 1;
end
1 : begin
sel <= 1;
data_temp <= data[19:16];
state <= 2;
end
2 : begin
sel <= 2;
data_temp <= data[15:12];
state <= 3;
end
3 : begin
sel <= 3;
data_temp <= data[11:8];
state <= 4;
end
4 : begin
sel <= 4;
data_temp <= data[7:4];
state <= 5;
end
5 : begin
sel <= 5;
data_temp <= data[3:0];
state <= 0;
end
default : state <= 0;
endcase
end
end
always @ (*)
begin
if (!rst_n)
begin
seg = 8'b1111_1111;
end
else
begin
case (data_temp)
0 : seg = 8'b1100_0000; //d0
1 : seg = 8'b1111_1001; //d1
2 : seg = 8'b1010_0100; //d2
3 : seg = 8'b1011_0000; //d3
4 : seg = 8'b1001_1001; //d4
5 : seg = 8'b1001_0010; //d5
6 : seg = 8'b1000_0010; //d6
7 : seg = 8'b1111_1000; //d7
8 : seg = 8'b1000_0000; //d8
9 : seg = 8'b1001_0000; //d9
10 : seg = 8'b1000_1000; //dA
11 : seg = 8'b1000_0011; //db
12 : seg = 8'b1100_0110; //dC
13 : seg = 8'b1010_0001; //dd
14 : seg = 8'b1000_0110; //dE
15 : seg = 8'b1000_1110; //dF
default : seg = 8'b1000_1110; //dF
endcase
end
end
endmodule
创建新的顶层模块top.v
创建新的顶层模块top.v,循环生成要显示的数字000000~999999,显示数字每100ms更新一次,通过b2bcd模块转换成BCD码,然后输出给数码管驱动模块。
新的顶层模块top.v文件如下所示。
module top (clk, rst_n, sel, seg);
input clk, rst_n;
output [2:0] sel;
output [7:0] seg;
reg [31:0] count;
reg [19:0] din;
wire [23:0] dout;
parameter T100ms = 5_000_000;
always @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
begin
if (!rst_n)
begin
count <= 0;
din <= 0;
end
else
begin
if (count < T100ms - 1) //显示数字每100ms更新一次
begin
count <= count + 1;
end
else
begin
count <= 0;
if (din < 999999) //循环生成要显示的数字000000~999999
begin
din <= din + 20'd1;
end
else
begin
din <= 0;
end
end
end
end
b2bcd b2bcd
(
.din(din),
.dout(dout)
);
seg7 seg7
(
.clk(clk),
.rst_n(rst_n),
.data(dout),
.sel(sel),
.seg(seg)
);
endmodule
参照.tcl文件设置好FPGA管脚
参照EP4CE10F17C8Nzx_1.tcl文件内容,对FPGA芯片管脚进行设置。
EP4CE10F17C8Nzx_1.tcl文件相关内容如下所示。FPGA芯片配置结果如图所示。
#set_global_assignment -name FAMILY "Cyclone IV"
#set_global_assignment -name DEVICE ep4ce10f17c8n
set_location_assignment PIN_E1 -to clk
# KEY 轻触按键
set_location_assignment PIN_L3 -to key[0]
# SEG7 x 8 七段数码管
set_location_assignment PIN_L6 -to sel[2]
set_location_assignment PIN_N6 -to sel[1]
set_location_assignment PIN_M7 -to sel[0]
set_location_assignment PIN_T11 -to seg[0]
set_location_assignment PIN_T10 -to seg[1]
set_location_assignment PIN_T9 -to seg[2]
set_location_assignment PIN_T8 -to seg[3]
set_location_assignment PIN_T7 -to seg[4]
set_location_assignment PIN_T6 -to seg[5]
set_location_assignment PIN_T5 -to seg[6]
set_location_assignment PIN_T4 -to seg[7]
FPGA芯片配置结果截图
.sof文件下载到FPGA
全编译FPGA工程,生成.sof文件,连接至芯ZX-1开发板并上电。
打开Programmer通过Jtag口,将.sof文件下载到FPGA进行在线仿真。
.sof文件下载界面如下图所示。
开发板运行效果
开发板运行效果如下图所示。
经检查,开发板运行效果与设计相符。
课程小结
本节课带领大家学习了二进制转换成BCD码的原理,并使用Verilog实现大四加三算法的建模,结合六位数码管显示,在至芯ZX-1开发板上演示了程序结果。
希望大家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掌握大四加三算法的原理,熟练编写相关FPGA工程,掌握Verilog语法和相关开发工具。
课程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观赏。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