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
深化电能替代,以电代煤、以电代油,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是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这对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民生、服务乡村振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石玉东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要提出“深化电能替代 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议案。他说,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污染防治意义重大。将清洁能源特别是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转化为电能加以利用,已成为当前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重要趋势。而电能作为清洁、高效、便捷的二次能源,终端利用效率在90%以上,创造经济价值的效率为石油的3倍、煤炭的17倍。
石玉东说,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政策推动电能替代工作。2016年,国家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部署了居民电取暖、生产制造、交通运输、电力供应与消费等四大重点领域开展电能替代的重点任务;2017年,国家四部委又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北方采暖地区城镇清洁供暖的指导意见》,明确加快推进“禁煤区”建设,提高清洁供暖水平;2018年6月,国务院制定并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对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提出具体要求。
电能替代助力污染防治效果显著。以辽宁为例,2018年累计完成“煤改电”替代项目1885个,相当于在能源消费终端减少燃烧标准煤29.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3万吨,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大幅降低。同时,国网辽宁电力完成替代电量7.29亿千瓦时,在解决清洁能源弃电问题中的贡献率超过10%。推进电能替代有效促进了清洁能源消纳,2018年,辽宁省在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已经达到35%的情况下,弃风率仅为1%。
石玉东建议,结合电能的特点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应该深化电能替代工作。一是加强电能替代政策引导。总结“煤改电”、北方清洁取暖等实施经验,加大对电能替代投资、电价、交易等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将电能替代及电网建设规划与各地行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镇化建设规划等有机结合。二是加快建立电取暖相关标准。建立包括电取暖设备、工程、温度、环保等方面有关技术、施工、运维等标准;同时,大力推广蓄热式、集中式电取暖设备,提高电取暖可靠性和舒适性。三是国家、地方政府、用户合理分摊电取暖成本费用。给予居民房屋节能保温、电取暖设备购置、户线改造、电费支出等补贴;给予工业锅炉、煤锅炉改电锅炉补贴;将“煤改电”配套电网投资按照高可靠用户标准核算准许成本和收益,通过输配电价疏导成本;比照农网建设资本金补贴标准,给予“煤改电”配套电网建设补贴支持,确保完成“十三五”压减散烧煤1.5亿吨、到2021年北方清洁取暖面积达到15亿平方米的目标。
以电为中心 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张凡华表示,根据国家能源战略发展目标要求,我国在2030年前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将进一步提升至20%,到2050年比重超过50%。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以电为中心的特征将越发凸显。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全面推进“三型两网”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建设,充分发挥电网的功能和作用,加快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对促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保护环境、改善民生、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为实现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我国大力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3.5亿、1.8亿和1.8亿千瓦,均居世界首位。目前,清洁能源主要通过转化为电能输送并使用。
张凡华认为,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客观技术上需要以电为中心。从能源生产环节看,可以充分发挥电网的功能和作用,加快构建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促进我国加快清洁替代、实现清洁低碳转型的步伐。以电为中心,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涉及基础设施、技术进步、产业创新、标准建设等多方面,同时也给电力系统平衡调节、灵活控制、安全稳定、优化配置等环节带来新挑战。
张凡华建议,加快构建以电为中心的能源生产消费模式。一是着力推动网源协调发展,在国家层面加强对电源电网及配套工程发展规模、结构、布局、时序等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特高压工程及其送端配套电源项目,统筹清洁能源发展和电网调峰能力建设。按规划规模和消纳目标确定清洁能源建设时序和并网容量,提高电网利用效率和配置能力,满足清洁能源开发消纳和用电增长需求。二是完善市场机制和配套政策,发挥市场对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优化配置、节能增效等方面的调节作用,支持各级电网发展,引导社会各方多用电、用绿色电,促进可再生能源持续健康发展,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三是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共同推动储能、蓄能技术创新,加快建设抽水蓄能工程和用户侧储能、蓄能设施,加快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加快推广“清洁能源+储能”联合建设模式,平衡可再生能源出力波动,降低系统运行风险,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四是进一步压减东中部特别是重污染地区的煤电项目和已有煤电产能,通过受入西部、北部地区清洁能源,解决东中部地区新增、替代电力需求和西部、北部地区清洁能源消纳问题。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