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U”型主板设计,三星 Galaxy J6+ 详细拆解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近年来很多手机厂商都为抢占发展中国家市场而推出了不少机型,然而这些考虑到这些国家的收入水平和智能手机的使用状况,这些针对发展中国家推出的机型通常在配置方面都会相对较低,加上不在国内销售等原因,导致这些机型在国内的关注度也比较低。本期拆评,就为大家带来一台相对较为“小众”的机型,三星 Galaxy J6+ 的拆解。

拆解亮点:

双卡槽设计

拆解时较为迂回

配置一览:

SoC:高通骁龙 425 四核处理器 l  28nm LPP 工艺

屏幕:6.0 英寸 TFT 屏 分辨率 1480 x 720  l 屏占比 73%

存储:4GB 运行内存 + 64GB 闪存

前置:800 万像素

后置:500 万像素 + 1300 万像素

电池:3300mAh Li-ion 电池

特点:侧键指纹解锁l人脸识别l三级前置 LED 闪光灯调节l独立三卡槽

详细拆解:

先将两个卡托取下,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厂商的低端机型都是采用后拆式设计,但在对三星 Galaxy J6+加热而打开后盖后,发现已经无法继续拆解,所以我们改变了思路,从前面开始拆起。

将手机放在加热台上加热,在用铁片和吸盘将屏幕与内支撑慢慢分离,屏幕与主板之间通过 BTB 接口连接,接口处还有塑料盖板进行固定和保护。而在取下屏幕后,我们终于发现了内支撑和后端盖之间用于固定的螺丝。

拧下螺丝将内支撑于后端盖分离,可以看到后端盖上对应主板的位置贴有用于散热的铜箔。电池通过双面胶固定在内支撑上。

将主板、摄像头模块以及扬声器等逐一分离,主板上贴有散热硅脂,而内支撑上则有三处防水标签。

最后将后端盖上的天线、音量键、侧键指纹等模块取下。天线通过卡扣进行固定,而侧面指纹则有螺丝固定。值得一提的是三星 Galaxy J6+ 的侧指纹识别类似索尼 Xperia XZ1 那样,指纹识别“集成”在电源键上。

主要元器件解析:

正面:

红色:Qualcomm-SDM425-四核处理器

黄色:Samsung- KMRH60014A-4GB内存+64GB闪存

蓝色:光线传感器

洋红:Qualcomm-WCN3615- WiFi芯片

橙色:3轴电子罗盘

绿色:Samsung-S2MUOOS-电源管理芯片

背面:

红色:Skyworks-SKY13745-21-射频模拟芯片

黄色:STMicroelectronics-LSM6DSL-六轴加速度计 +陀螺仪

绿色:Qualcomm-PM8937-显示电源管理芯片

青色: Qualcomm-WTR2965-射频模拟芯片

蓝色:Skyworks-SKY77786-1-射频功率放大器芯片

或许是不想再额外设计副板的关系,这次三星 Galaxy J6+ 的主板采用了“U”型设计,这个设计更像是在三星一贯“7”字形条状的主板下方将副板也集成在一起的感觉。

主板正面在处理器和存储芯片旁,是该机的两个大卡槽。尽管这两个卡槽占据了主板非常大的空间,但考虑到入门机型元器件不算太多的关系,元器件的整体排布并不算太过拥挤。

模组信息:

屏幕:

三星 Galaxy J6+ 采用 6.0 英寸的TFT 屏幕,屏幕分辨率为 1480 ×720 。屏幕来自三星,型号为 PM6003XB1-1 。

摄像头:

三星 Galaxy J6+ 前置摄像头为 800万像素,采用的是来自三星的 S5K2X7SP 。

后置摄像头模组则是 500 万 + 1300 万像素双摄。其中1300 万像素主摄并不支持 OIS 防抖,主摄型号为 S5K2P6 ,副摄型号未能查出,但可以确定的是,它也是三星出品。

三星 Galaxy J6+ Bom 表:

主板

从 Bom 表中可以看到,三星并没有在Galaxy J6+ 这款入门机型上花太多心思。除了存储芯片以及估计是存储芯片的电源管理之外,主管核心性能、信号的元器件都来自高通。而除了三星和高通之外,我们还见到看到元器件经常出现在旗舰机型里面的一家公司——意法半导体。

意法半导体(ST)集团顾名思义,是由意大利 SGS微电子公司和法国 Thomson 半导体公司合并而成,公司成立于 1998 年 6 月,成立后公司将名字正式改为 SGS-THOMSONMicroelectronics ,中文译为意法半导体。意法半导体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之一,该公司旗下的产品涵盖通讯、消费、计算机、汽车、工业等多个领域。

三星 Galaxy J6+ 拆解评分:

主板

总结:

从拆解中我们发现,三星 Galaxy J6+ 是一台非常特别的前拆式设计机型。后盖与整机基本没有任何连接,所以当我们取下后盖时发现,真正的“机背”其实是红色的后端盖。而固定后端盖在内支撑上的螺丝却又位于手机正面,为此在拆解时还是比较迂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