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我院三年级博士生卢锦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报道了一种新型微纳米马达方面的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以下为浙江大学“求是风采”对卢锦胜同学的访谈内容。
卢锦胜,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三年级博士生,主要从事非液体环境下微纳器件光驱动研究。目前在哈佛大学Capasso课题组交流,从事光力测量的研究。
1、你在什么情况下开始了这项研究?
这项研究是源于毕业设计实验过程中的一次偶然发现。2015年我加入仇旻老师课题组做本科毕业设计,研究的课题是微纳焊接,就是用激光把纳米线、纳米片之类的结构熔接在一起。一开始我做的是用光纤探针在显微镜下去操纵这些纳米结构。在一次用光纤探针挑起纳米金箔的时候,突发奇想地在光纤探针中通入了激光,然后就很意外地发现金箔在光的驱动下会在光纤探针上往复移动。报告给仇老师后,仇老师说这是反直觉的光拉力现象,建议我深入研究下去。后来我又想到如果光纤直径很细的时候,金箔可能就不会在上面移动,而是会绕着光纤像马达一样旋转,便有了现在这个微纳米马达的工作。
2、研究过程中最吸引你的问题是什么?
在微观世界中能看到了许多和宏观世界不一样的新奇现象,举个例子,一根银纳米线放在玻璃片上,你用显微镜去看,它是银色的,但是当你往玻璃上滴一滴液体,然后再用显微镜看,它有时候就成彩色的了。我对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是非常好奇的。其中很多现象已经被人们观察到过也解释清楚了。但是我们这次观察到的金箔在光纤表面移动和旋转的现象却从来没有人报道观察到,而且背后的原因也无法用这个领域熟知的理论去解释。我们观察到的这个现象背后的物理机理到底是什么?这无疑是最吸引我的问题了。
3、过程中最难的是什么?通过什么办法克服的?
我感觉最难的是寻找理论解释的过程。我们实验总共用的时间差不多就三四个月,但是理论研究却花了一年多。一开始我对光力这个领域并不了解,阅读了大量各种各样的文献,其中包括啃一些非常古老的德文俄文文献。虽然这些文献让我大概熟悉了这个领域,但是通过各种反证实验,发现这些熟知的理论都无法解释我们的现象。后来在浙大物理系听了休斯顿大学包吉明教授报道的用光产生超声波驱动液体流动的现象,得到启发,才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这个经历也告诉我以后要多听学术报告。
4、你怎么理解这项研究的价值?
首先我认为这项研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发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满足了人类(至少包括我)的一点点好奇心。其次这项研究为非液体环境下用光驱动微纳物体运动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在精密光机械领域有潜在应用价值。
5、你希望哪些其他学科的人可以看到这项研究?
从事光与微纳结构相互作用,尤其是精密光机械研究的人可以看看我们的研究。如果可以,我们希望能通过和其他领域的人合作,拓展我们这项成果的应用。
6、你觉得下一步还有哪些研究可以深发?
我希望能够采用更先进的实验手段来探测这种纳米尺度超快的实验现象来进一步地验证我们提出的理论解释,目前的技术手段虽然还很难,但希望有朝一日条件具备的时候,我或者其他的跟进者能够继续开拓这个领域,完善理论,拓展更多的应用。
7、这项研究的经历,对你将来的发展会有什么帮助?
这项研究的经历培养了我做科研所需的最基本的品质:好奇心,专注力和持之以恒。这些品质其实对于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很重要的,所以无论我以后是否继续从事科学研究,这些品质对我的生活事业的影响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很感谢仇旻老师这位领路人,很幸运加入了这样一个优秀的课题组——有着自由探索的独特组风,认识了很多优秀的人。这项研究还让我认识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仇成伟教授,在他的推荐下我来到Capasso课题组交流,让我有机会学习到更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对我今后的发展也会有很大帮助,我很感谢也会很珍惜。
8、如何做出创新性工作,你有什么心得分享?
我刚刚提到过,做科研创新最需要的三个品质是:好奇心、专注力和持之以恒。好奇心驱动我们踏入科学研究的大门,专注力和持之以恒帮助我们通往科研成功彼岸。做科研的过程应该像是一个“T”字:先广后深。首先要对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尤其对于学科交叉越来越重要的今天而言。对事物永远保持一颗好奇心,多吸收和了解各个领域的东西,多向前人以及身边优秀的人学习。此外,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各个方面都能做到很专业。做研究如果想各个领域都去探索,“面面俱到”的话,只会是“蜻蜓点水”,各方面都做不出影响力来。而专注力说的就是选择一两个小研究领域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进去,一门心思一心一意地把这个领域做深入做透彻,立志于成为这一个小小领域的引领者。科研的过程往往是充满各种坎坷曲折的,我们需要源源不断给自己补充信心,要有打不垮的精神,要持之以恒地努力下去。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