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款5G基带芯片对比,谁才是王者?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2019年是公认的5G元年,从全球范围来看,不论是运营商态度还是设备商的5G产品,已经呈全面勃发态势。

而针对于与消费者日常使用息息相关的5G终端设备来说,最关键的就是要有5G基带芯片的支持。在当前阶段,已经发布或已有消息即将发布的5G基带芯片共有8款,具体如下:

•高通 Snapdragon X50

•高通 Snapdragon X55

•高通公司 FSM100xx

•英特尔 XMM8160

•华为 Balong 5000

•三星 Exynos 5100

•紫光展锐 Makalu Ivy510

•联发科 Helio M70

这8款芯片各有什么特点?以及各自的优势表现何在呢?我们简单分析分析!

首先在横向比对之前需要提前了解一个背景——关于5G的频段划分。

目前业界统一公认的两组5G频率,其一是Sub 6 GHz,是指涵盖6 GHz以下的所有频段,这个是5G初期最基础的频段,被认为是4G的扩展;其二是毫米波,频率范围在26 GHz到40 GHz,这是5G成熟期的主要运营频段,优点是提供的速率最多、支持的用户最多,但缺点是覆盖范围很小,穿透障碍物的能力很弱,且需要更专业的天线调谐。

其次,5G的组网有NSA(非独立组网)和SA(独立组网)两种形式,NSA简单来说就是可以与4G网络混合布置,对运营商而言在核心网方面可以共用,建网相对容易;SA则是终极演进方向,5G方面的所有设备都自成一体,与4G完全分开。

背景了解之后再看这8款具体的5G基带芯片1

---高通 Snapdragon X50:

这是目前使用最广的一款5G基带,与高通骁龙855处理器组合搭配,今年的5G手机除过华为之外基本上全是以此为主。

目前已经确认的手机有小米MIX3 5G版、三星S10 5G版、一加7、MOTO M3 5G版、索尼Xperia 5G、LG V50 5G等。

高通骁龙X50的最大优点是目前应用阵营强大,但最大缺点则是不支持SA组网,且毫米波频段缺少26GHz的支持。

2

---高通 Snapdragon X55:

这是高通目前最成熟的一个5G基带,也不再像X50那样必须搭配骁龙855处理器才能使用,所以其兼容性表现最好。

同时在技术上支持Sub 6 GHz和毫米波以及NSASA标准。

但目前该芯片并没看到在手机上的应用,反而是联想的一个高端笔记本和各种汽车上有应用。

3

---高通公司 FSM100xx:

这是高通专注于新无线电领域的一款产品,目前来看主要用途在5G CPE方面,也就是大家常见的5G路由器上。

4

---英特尔 XMM8160:

这是英特尔与Fibocom的合作产品,看参数好像只支持Sub 6 GHz,据悉会在2020年推出,目前还没有哪个手机厂商表明要用此芯片。

但英特尔和Fibocom表示他们正在与惠普,戴尔和联想合作,为2020笔记本电脑配备XMM8160。

另外据称苹果可能会是英特尔最有可能的用户,不过此前有消息称苹果正在开发自已的5G基带芯片。

5

---华为 Balong 5000:

这是目前性能表现最全面的一款商用5G基带芯片了,Sub-6 GHz、mmWave和NSA、SA统统支持,而且也符合3GPP Release 15标准。

目前华为用Balong 5000+麒麟980推出的首款5G手机是华为MateX,后续可能会在P30以及Mate30等手机上继续采用此组合。

对于这款产品,华为是概不外卖。

6

---三星 Exynos 5100:

纸面上,该处理器同样支持所有的5G标准,不过其神秘度很高,除过韩国自已的场景使用外,外界对这款芯片的更多表现无法得知。

或许以后的三星S10 5G版也会推出搭载该芯片的版本吧。

7

---紫光展锐 Makalu Ivy510:

这款芯片是在MWC2019上发布的,基本上应该确认是面向中端产品,目前有海信推出了搭载此芯片的原型机。

在技术上据悉符合3GPP Release 15标准,并支持SA和NSA网络配置,主要针对智能手机、CPE、Mi-Fi设备和物联网领域。

当然基于工艺限制,其12nm制程工艺相比竞品稍显不足。

另外有个趣事是,其产品命名为马卡鲁,而马卡鲁峰为世界第五高峰(海拔8463米),恰好比华为的“巴龙”山略高(海拔7013米)。

8

---联发科 Helio M70:

联发科宣称该调制解调器支持SA和NSA网络基础设施,双100 MHz信道,2xCA,Sub-6 GHz,高达4x4 MIMO下载至4.67 Gbps或2x2 MIMO上传至2.5 Gbps。

虽说支持毫米波但并不全,且官方表示后续会有更新产品,这款M70的毫米波不在关注焦点之内。

综合比较来看,以目前的情况来说还是华为的巴龙5000表现最好,各位如何看待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