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和4K视频传输的结合是很好的契机

移动通信

308人已加入

描述

5G发展如火如荼,亟需落地一展拳脚,和4K视频传输的结合可以说是很好的契机。在与央视达成5G新媒体平台合作协议后,中国移动动员集结各路技术骨干,调动各路资源。开始全面开展5G网路环境下,4K超高清节目的多路传输工作。

5G之路,每一步都是新征程,庆幸的是,我们一直在路上。

从未有过的视频观感

2019年2月2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5G新媒体平台的大屏幕上,北京鸟巢、深圳街景、上海外滩、国宝大熊猫、西湖湖畔依次出现,来自全国各地的画面汇聚在了一起,画面清晰流畅,观感体验良好。

坚守在一旁的几名移动技术骨干,看到直播画面从视频中流畅的播出,顾不得开心几秒,转头又投入到紧张的网络监测中。

如果不说,没人知道,他们正在执行的任务——让遍布全国各个城市的的16路4K超高清视频信号,通过5G网络实现实时回传。换句话说,5G不再是只可远观,它就这么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里,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看似寻常的视频传送画面,背后是无数技术人心血的凝聚。

5G+4K,他们的关系是?

在这里有必要先科普一下,传统的电视节目和互联网视频,由于4G及宽带网络速率限制等原因,实际像素最高只能达到1080P,也就是高清画质。有了5G网络的Gbps级速率,可以实现4K超高清视频传输,清晰度可达1080P全高清视频的4倍,而现在的电影院大银幕分辨率也只有2K。

有了可以耕耘的土壤,5G自然不能错过。在5G手机终端尚未面世前,5G的高带宽和低时延为超高清视频的传输提供了网络和展示基础。可以说,4K超高清视频已经成为当前5G技术的首发应用。

网络保障得跟上

作为中央电视台5G新媒体应用测试的合作伙伴,中国移动需要联合作战。接到工作任务后,各省公司第一时间就制定了详细的保障方案,对各保障区域及周边网络开展全面的专项优化、漏洞排查,针对意外进行备用方案制定。现场环境复杂,CPE位置、舞台布置、树木和建筑遮挡都可能给无线网络优化带来困难,保障难度很大。

在各地拍摄现场,技术团队需要需要将摄像机、编码器、CPE、解码器和视频播放等多种设备相互连接,其中涉及无线基站、核心网、传输和数通设备诸多设备。

在现场我们看到了5GCPE终端,4G时代视频直播,需要利用背包使用多张卡聚合完成。而现在,5G信号通过CPE(客户终端设备)转换即可满足用户设备网络连接需求。中国移动自去年发布5G CPE最新终端后,对5G行业应用探索给予了极大帮助。

外滩边,寒风里

当任务下达各地后,上海移动团队立即进入备战状态,跨部门组建了20人攻坚小组全员备战。无线保障、核心网监控、后续保障维护、传输专线开通各个岗位专人专岗,严阵以待。

在此之前,这支团队已经现场支撑过咪咕音乐盛典,实现了5G网络下现场4K演示屏的全程直播展示,这也是全球音乐颁奖盛典历史上首次基于5G端到端网络切片的真4K直播应用。

但这次室外的环境却给大家的保障工作带来不少困难,一方面要克服雨水连绵,现场环境不稳定等外在因素,另一方面,需尽快促进终端设备与5G的磨合。经过实地测试,最终保证网络下行速率稳定,有效支撑大屏高清信号编码回传和新媒体手机实时直播的需要。

没有下班的概念,只有问题的解决

网络搭建好,不代表万无一失,看似简单的5G视频回传,随时出现有不稳定因素的出现,所以后续保障环节尤为重要。24小时值守,专线保障,实时监控和维护。很多同事几天下来,胡茬长了一圈也没时间处理。

“视频传播任务一分钟没完成,心都是半悬着的”,在与5G的切磋中,即使是工作经验极丰富的技术大牛,也异常谨慎。

“攻坚克难,任务完成想赶紧睡个好觉”

北京作为各路信号的汇聚地,任务尤其繁重。在执行过程中,北京移动团队就不可避免的遇到了难题。

花屏问题在各地本地测试时都没有遇到,但进入在央视测试时一再遇到。为了排查问题,团队经常连夜讨论,集思广益。一开始从带宽排查,定位分析,100M上升到200M,端到端定位测试,眼见没几天了,但阔带宽也没用。

更令人崩溃的是,台长几天后就要现场视察。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从接入的视频解码器排查出了问题根源,大家紧急调整,最终解决了问题。事后大家仍心有余悸,看来任何细节都不容小觑。

站在首都之地

克服困难,积累经验。谈到5G的进一步落地,大家都充满信心,直面5G的一线工作,“是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目前北京已经是5G示范业务数量最多的城市。为了让5G更好的落地应用,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北京移动将继续开展友好用户测试,测试优化网络性能,实现北京城区及重点区县、重点场景的5G网络全面覆盖。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央视的新媒体平台,依旧忙碌。两会期间,5G网络搭建和保障工作依旧繁重,中国移动全程护航两会通信保障,两会新闻中心、天安门广场、两会代表驻地,都闪现着移动人忙碌的身影。眼看着5G越来越近,我们也应当相信,在更多人的努力下,它终将会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