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智能锁“方便却不安全” 给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带来了巨大隐患

安全设备/系统

160人已加入

描述

“善守者,潜于九地之下”门锁自诞生,锁住与开锁已攻防博弈了几千年(众所周知,任何锁具都无法防御无限暴力破坏,在此处仅讨论技术开锁的漏洞),在智能锁时代依然会延续……

自2016年以来,中国智能入户门锁行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据中国五金信息中心统计:2016年全国销售智能锁350万套,2017年800万套,2018年1600万套,逐年呈现倍增趋势,智能锁正在逐步走进了千家万户。目前我国的智能锁普及率仅5%,据预测未来5-10年,会有50%的家庭选择换装智能入户门锁,中国4亿家庭基数,而智能锁正常的更新使用寿命5-8年,可见市场前景巨大。

放眼世界,欧美家庭的智能锁普及率近50%(编者注:这一数据在业内一直存在争议,虽然这是国内媒体普遍采纳的数据,但据相关行业人士了解,欧美国家智能锁渗透率并未如此高),日韩为70%,智能锁的方便性成为需求的第一要素。

国内智能锁企业大都是缺少结构创新,照搬国外的智能锁方案,进行抄袭和仿制。由于国情不同(法律约束,正当防卫的定位不同,国外对于入侵私人住所的甚至可以直接击毙而不担责,国内立法尚待完善),门情不同(国外多为钢木和实木门而中国防盗门大多是铁皮中空结构,很容易采用螺丝刀之类的简单工具在门和锁之间撬出足够大的缝隙来进行技术开锁)给国内的智能锁行业带来了诸多诟病。致使国内很多的智能入户门锁沦为“方便却不安全”的锁具,给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带来巨大隐患。

离开安全等于零,具备评判入户门锁优劣的一票否决权,据公安部门的历年数据,近年来,每十起入室盗窃案件就有七起源于门和锁的漏洞,还会引发一起恶性伤害。高安全智能锁从如下几个方面找出现行智能锁的漏洞并进行弥补:

1、“锁芯外露”锁住与开锁博弈了几千年,“只要锁芯外露就不能防御针对锁芯的技术开锁和简单的暴力破坏。”智能锁由于应急开锁的需要,可靠的就是通过设置机械应急锁芯来进行保障,锁芯自然也就成为了常规的盗开手段;

高安全智能锁针对锁芯外露,采用可靠专利结构实施“锁芯隐形保护”,正常状态下保护锁芯不外露,需要启用时再进行唤醒后方可正常实施应急开锁。

2、“外置离合”,市场上大多数的智能锁都宣称采用“游离把手”的结构,大多数实质是将离合器装在门外面板上,而国内的双层中空铁皮防盗门结构只需在门和锁之间撬出足够的变形缝就可以用钢尺卡槽工具进行盗开;

高安全智能锁,通过自主专利结构“内置离合装置”将智能锁的离合器内置到内护板里,让防盗门结构对锁的离合机构形成强大的保护机制。

3、“外识外辨”,市场上采用了“外置离合”方式的智能锁由于智能控制面板的的材质限制(亚克力,钢化玻璃等)都很容易被简单破坏,找到离合器的电机线,直接搭电就可以进行盗开;

高安全智能锁,用“外识内辨模组”结合自主专利“内置离合装置”在门外进行各种智能控制信息的采集,形成数字比对信息再通过门内板的解码板进行解码后,发送电信号让设置在门内的离合装置操作解锁,即使破坏门外模组也无法进行盗开。

4、智能锁防护结构薄弱,对于简单的把手杠杆加力破坏几乎不设防;

高安全智能锁针对普通智能锁的安全性,引入“超限自毁传动”,人为设定传动结构的临界值,用传动结构自毁的方式来进行有效保护。

针对智能入户门锁的特殊性,高安全智能锁在满足多种应用场景对于多项通用锁具结构进行完善,从结构源头解决了锁具不防技术开锁的难题,大幅度提高锁具的整体安全稳定性能。

“独立双驱系统”是为了保障智能锁使用的可靠性进行开发,两套完全独立的供电和系统控制方案,一用一备,确保使用稳定。

“远程控制授权”居家生活中有时会有非家庭常驻人员临时用锁的需求,通过时序可变密码的设置,结合微信小程序和门锁的地址码完成各种时效的密码授权,满足不同场景的授权使用需求。

“万能互换设计”同一款面板结合不同的尺寸的锁体和锁芯,尽量减少对门的改造就可以换装绝大多数插芯门锁,形成良好的适配性。

“机电结构分离”“一键逃生方案”将智能锁的电路控制部分和机械锁止结构进行全分离,保证在智能锁电路部分发生任意故障时,机械部分始终可以独立执行启闭,充分保障发生危机时室内人员能够快速逃生。

“防范猫眼盗开”通过特殊的机械开锁结构在保证门内正常开锁的前提下,解决快开锁体不能防猫眼工具越门盗开的安全漏洞。

“完防黑盒开锁”通过完善保护电路和升级电控方案,防范“特斯拉线圈”等电子对抗手段的干扰盗开。

“十字加固拉结”目前的智能锁大多是用原门上的拉手固定螺丝孔位进行拉结,两点位并不牢靠,通过引入增加原门锁上的锁芯防护套孔位进行增强拉结,形成内外面板的四点位可靠连接,增强智能锁抵御暴力破坏的能力。

……

“锁以安全”让智能入户门锁回归安全本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