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号转网能给用户带来怎样的好处

移动通信

308人已加入

描述

继提速降费不断落实推进,又一大利民工程被提出——2019年在全国实行携号转网。相关部委对携号转网愈来愈重视,并已推进两批试点省市落地,2018年年底还推出办理携号转网新流程。具体来看,携号转网试点包括了多个省份,涉及东部、中部、西部、南部等省份,包括了单向转网和双向转网,可以说试点了各种情况,携号转网还列入“十三五”规划……但真的有很多用户会转网?

笔者发现,实施试点前的2010年10月,我国的移动用户数是8.4亿,移动电话普及率约64部/百人,而2018年底,我国的移动用户数是15.7亿,移动电话普及率是112.2部/百人。

由此可见,由于套餐门槛降低,大量双号、三号用户的存在(连iPhone都支持双SIM卡了),携号转网的意义已大幅度降低。真正携号转网开始实施前,那些嚷着要转网的用户大都也不会转网。因为他们已经通过双号将业务转移到了另一个号码,而一个月几块钱,保留一个号码用于接电话、收短信,成本并不高。

虽然用户真实的转网意愿并不强烈,但携号转网全面实施后,对用户还是有明显好处的。

第一,可以推动运营商优化套餐。携号转网全面实施后,如果老用户不满意,他们就可能选择转网到另一个运营商。为维系老用户,运营商一定会加大对老用户需求的分析,优化老套餐,让老用户有归属感,减小老用户使用套餐与自己公司以及竞争对手的新套餐之间的差距。如中国移动的一些套餐。

第二,可以推动运营商提升服务质量。打客服电话爱答不理、反复多次解决不了问题。以往出现这种情况,用户没什么有效办法,现在携号转网让用户有了上帝的感觉,运营商为降低用户离网,也会更加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第三,可以推动运营商有选择地优化网络。如果用户所在区域,某运营商的网络覆盖较差,用户就可以在不变号码的情况下,转网到网络覆盖较好的另一个运营商。从运营商角度看,在热点区域,网络覆盖的优劣变得更为重要,而在边缘山区,如果确实不经济,而对手已有了较好的覆盖,则可放弃这些区域,并建议用户转网到其他运营商。在某些老旧小区或特殊区域也类似。

携的是虚号,转的是真网

因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缘故,“携号转网”再次被关注。顾名思义,携号转网就是携带你的电话号码转到其他运营商的网络去使用通信服务,更换运营商服务但不用更换手机号码。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其实2007年iPhone刚推出来时,乔布斯就曾提出比携号转网更激进的想法,彼时被称为软SIM(Soft SIM),即用户只需输入账号、密码,就可以像使用电子邮件一样使用运营商的服务。但最后因运营商的抵制,这个方案只好作罢。

而我国早在2010年11月就曾在天津和海南两地试验携号转网,但声响不大。这背后有各个运营商的利益盘算,也受制于各种技术问题,使得用户体验无法保障并且话费结算十分困难。

携号转网是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消费选择。过去运营商的市场策略始终围绕两个指标打转:一个是在网时长,另一个是ARPU值,也就是平均每用户收入。为了追求这两个指标,运营商一手拼命发展新用户,另一手则努力维系老用户,甚至在套餐设计中夹带各种“私货”,以便提升每用户平均收入。可以说,中国的每家运营商都是“客户关系管理”这一营销理念的忠实信徒。

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传统电信业的套餐藩篱被打破,运营商的套餐捆绑越来越难以奏效,再加上竞争加剧,痴迷于在网时长和ARPU值的市场逻辑终归要被市场淘汰。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联通率先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强力推动移动流量与互联网业务的渗透,在大王卡和小王卡的拉动下,流量迅速趋向廉价。这种方式是对过去套餐思维的一次成功降维打击,量收剪刀差进一步增大,单纯销售流量已经没有出路。

这样一来,对公众客户而言,不管是语音业务还是数据业务,不同运营商的服务已经没有本质性差异,过去那种因为某家运营商网络信号好就选择某家服务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既然基础网络服务已经体现不出明显差异,那么用户携号转网的条件也就成熟了。更进一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号基本可以等同于身份证号,是线上所有数据应用的通行证,或者是电子身份证(eID),用户显然不愿意在转网时换号。如今,换手机号码带来的转换成本甚至比换身份证都高。

携号转网会给运营商带来什么变化?具体情况还有待观察,但比较明确的方向有如下4个。一是真正回归用户体验为中心,过去的思路是以号码为中心,重视开卡和单卡营收,但对用户体验关注不够。二是运营商必须开展跨界合作,构建应用生态,没有完善的多业态协同,单纯电信服务将没有出路。三是运营商必须重视政企业务,尤其是数据中心建设、带宽经营(5G的网络切片经营)以及云计算平台部署,B端红利将会无比巨大。四是将用户触点管理置于重要位置,摆脱过去以号卡为中心建立触点的逻辑,借助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实现泛在化的用户触点管理,进一步深化用户的服务感知。

由此,笔者建议中国移动抓紧构建全方位的权益采购与分发平台,打破省级子公司之间的壁垒,补足互联网内容的短板;建议中国电信继续夯实政企客户资源,着力基于数据信用的政务大数据应用,借助出口带宽优势,引导数据资产的跨境流动;建议中国联通改“大王卡”为“大王餐”,继续推进与互联网服务的深度融合,但侧重点应从开卡逻辑转变为价值挖潜,同时依托带宽优势,大力建设数据中心,实现云-网-端的协同。

携号转网赋予用户选择权利

2019年以来,人们除了越来越关注5G,也对携号转网产生了兴趣,而且,携号转网这次还是彻底的全面的可以自由转网。

最近几年来,从流量不清零到长途漫游费取消,再到流量漫游费取消,每年,运营商总要被“割肉”。

这些都是绝对的民心工程,作为普通用户,我们自然应该高举双手进行支持,运营商也当然是顺应潮流,办事效率也很高。

综合比较来看,这些通信运营商的优惠政策里,最有实际价值的是资费单价的下降,特别是流量资费的下降,其次是取消流量漫游,这些措施为用户都带来了足够的好处。

对于运营商而言,虽然总有运营商人士悄悄表示,压力很大,但反应到财报里的数字依然不错,至少,运营商没有被压垮。利国利民的政策将继续实施下去。

不过,也有很多人担心,运营商即便是“肥肉”,但被挤出这么多“油”,恐怕也快成“油渣”了,下一步,运营商还要承建如此费钱的5G,如果再这么“折腾”,恐怕,中国未来的通信市场将有可能遭遇挫折。

现在来看,运营商近几年的改进也着实不少,很难再找到其他“口子”,于是,携号转网被重视了起来。

几年前,携号转网被寄予厚望,也在几个省市进行了试点,还设置了单向与双向的规定,结果却并不太理想。

2010年11月22日,工信部第一批携号转网试点在天津、海南施行。2014年9月20日,第二批携号转网试点在江西、湖北、云南落地。如今怎样了,好像不值一提。

携号转网的黄金期早已过去,如今的通信号码被绑定了大量的社会性应用,导致用户不仅很少换号,也不好转换运营商,谁也不能承受在转换过程中可能带来的损失。这不仅是运营商配合不配合的问题,几家运营商系统不一样,各家还很多是省市独立运营,连运营商内部都没统一,用户换了运营商后,还需要大量的工作才能完成,不是网上的“键盘侠”一句漂亮话就可以解决。

携号转网为用户能带来的利益也不会十分大。3家运营商的大部分能力均衡,如果用户因为在这家运营商遭受了所谓不合适的服务就换到另外一家,其实,很可能还不如原来那一家。届时,是再换回来还是不能换都需要制度明确。如果用户可以换来换去,但运营商的网络是需要连续服务的特殊场景,不是“吃早饭换凳子”。

携号转网的全面开闸对未来影响是不可预测的,平时那些不需要付诸行动或者承担责任的用户评价在需要决策的时候往往变得一文不值。大多数人叫嚷着携号转网,但若真给他机会,或许他就没有意愿了。

运营商还是需要好好把网络建好。携号转网是给用户一个选择的机会,用户会更开心,用不用都是权力而已!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