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工业互联网建设需要生态体系支撑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从ERP(企业资源计划)起家SAP早已不再是那个只专注服务全球500强大公司的传统软件服务商形象。

这家德国老牌软件企业在经历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浪潮之后,已经变得越来越本地化。

2019年,SAP提出了一个针对中国市场的“中国加速计划”,计划在未来五年持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

而这背后,除了将自身的业务与大数据和云计算融合,成功转型为一家云计算公司,SAP还将中国市场的新目标锁定在中国的千万中小企业。

“确实,SAP过往的历史都是在关注大中型企业。但反过来说,中小企业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潜在的目标客户市场。”SAP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总经理李强曾经促进了中德第一个工业4.0的项目,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谈到了工业互联网的概念。

在与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的独家对话中,李强透露现在工业互联网还处在初级阶段其建设还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有一个庞大的生态体系来共同完成的,没有一家企业能够独立地完成工业互联网的建设。而SAP建设的路径希望能够与这些基础设施的供应商,与行业的这些头部的企业一起联合创新,把他们的行业经验能够赋能到各个行业的客户。

SAP中国“加速”

杨宇东:SAP刚发布的“中国加速计划”要在未来五年持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这个计划具体是针对哪些方面?

李强:第一个方面是产品的研发,SAP会加大在中国研发的投入,并且将按照中国市场特定的客户需求来研发符合中国市场的产品。

第二个方面,SAP要建设新一代的生态体系。我们希望未来能够跟从智能制造、传感器到物联网相关的所有合作伙伴搭建一套新型的生态体系,来帮助客户实现完整的数字化转型。

第三个方面,SAP希望能够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投入。中小企业目前贡献了中国市场近65%的云计算SaaS收入。SAP希望在研发面向中小企业产品的基础之上,能够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投入,推出符合中小企业业务特性的产品。

第四个方面,SAP希望能够持续地招募人才,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我们计划在未来的3-5年内,在中国开设10家分支机构。

杨宇东:2018年全球经济并不平稳。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我们也非常感兴趣,为什么SAP选择在个时间点宣布加大对中国的投资?

李强:尽管短期内可能中国经济面临新挑战,但是我们认为长期还是向好的。更重要的一点,中国政府现在把数字经济上升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加大经济投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而数字经济的增长也会给SAP这样的一些数字技术的公司带来更多的商机。

此外,SAP一直把中国作为第二故乡,我们有信心通过数字化的技术,一方面能够帮助中国的企业面临经济波动这样的挑战来提升它的抗风险能力,来增强他们国际化贸易的能力,来帮助他们提升业务创新的能力,SAP跟中国企业共同成长,一起收获新的增长机遇。

工业互联网不会赢家通吃

杨宇东:您曾经促进了中德第一个工业4.0的项目,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谈到了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在您看来,相比中国已经非常发达的消费互联网,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差在哪里?SAP想怎么样来帮助中国构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李强:毫无疑问,过去的10年中国的消费互联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今,中国占据了全球电商42%的份额,而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是美国的11倍。但是我们也看到随着流量红利逐渐的消失,消费互联网开始转移到互联网的下半场,这就是我们讲的工业互联网或者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现在是非常热的话题,但实际上我们看到现在无论是产业互联网还是工业互联网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认为现在只能称为叫做工业物联网,我们只是通过IoT的技术把所有的物料、设备、产品的数据收集上来做一些分析,但是我们还没有真正地做到端到端的集成,做到业务的创新。

工业互联网的建设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有一个庞大的生态体系来共同完成的,没有一家企业能够独立地完成工业互联网的建设。而SAP建设的路径希望能够与这些基础设施的供应商,与行业的这些头部的企业一起联合创新,把他们的行业经验能够赋能到各个行业的客户。

还有一点,工业互联网的建设不可能会像消费互联网这样出现赢家通吃、一家独大的局面。工业互联网有非常明显的行业的特性,所以我们相信工业互联网建设一定是基于行业来进行建设的,而且一定会出现各个行业生态共赢的局面。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杨宇东:SAP在中国积累了非常多的制造业的客户资源。从中国的制造到中国智造,这么一个智造的转型过程当中,对于制造业的客户而言,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李强:智能制造不是仅仅完成工厂大规模的机器人应用和自动化的生产。一个完整的智能制造应该是覆盖整个企业的所有的价值链和产业链,从产品的研发、生产、交付到运维,都应该完成所有的数字化。当所有的数字化完成的基础之上,我们才可能应用人工智能进行更高的智能化来实现不仅仅是智能制造,比如说大规模的定制、分布式的制造等等,包括像由制造产品向提供服务进行转型等一些转型方向。

杨宇东:那你怎么看在2019年人工智能这个行业的发展,包括人工智能跟2B业务的一些结合,目前在行业的真实水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李强:首先毫无疑问,人工智能是现在最重要的技术,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也看到过去的三年,人工智能在中国的投资也是非常火热的,中国也在资本和人才的推动下成为全球排名第二的人工智能大国。

但是我们也看到因为投资方向的这些不平衡造成一些泡沫,比如说因为中国在过去的十年消费互联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造成了所有的创业者和所有的资本都纷纷涌向了2C的人工智能的研发、投资。

我们看到2019年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一方面有些公司可能会慢慢的消失,而更多的人工智能公司开始大举地进军,希望把人工智能能够跟实体经济相结合,这才是人工智能真正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

SAP的人工智能战略跟其他很多公司不一样,并不会把人工智能的技术放在语音识别、自动驾驶、图像识别方面,我们更多的是把它放在如何让人工智能与实体,比如制造业相结合。

客户“下沉”

杨宇东:我们知道SAP以前关注的和服务的都是一些大企业,但是现在中小企业的需求特别大,那SAP准备怎么样来去服务到中小企业?

李强:确实,SAP过往的历史都是在关注大中型企业。但反过来说,中小企业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潜在的目标客户市场。对中小企业,SAP在过去的三年做了大量的投入。首先要解决产品,云计算非常好地解决了项目交付的风险难度,以及平衡长期和短期投入的问题。为此,SAP的客户也可以用比较低廉的价格来享受SAP世界级的产品。

第二个,SAP联合了中国本土领先的一些互联网公司。SAP在去年与阿里宣布了我们共同经营中小企业市场,我们会把SAP的中小企业解决方案放在阿里云上。通过跟阿里云的合作,一方面降低对于硬件基础设施的投入和软件的投入,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希望能够做一些本地化的研发。

第三个,刚才提到我们未来3-5年在中国建10个分支机构,与此同时,我们会增加300家左右的合作伙伴,我们希望能够辐射到省市地一级的城市,希望能够就近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管控项目的交付,更好地享受成果。

SAP的自我颠覆

杨宇东:其实我们知道SAP是一家老牌的公司,历史也非常悠久,根基也非常深厚,长期服务于传统的制造业行业,包括其他的一些行业。那恰恰是在这么一个最近十几年来技术不断迭代创新的背景下,大家包括投资人会非常关注这么巨大的一个行业领先的龙头企业,如何在整个趋势的变化得以转型,以及怎么样去保持一种可持续的增长?

李强:SAP可以算是ERP领域的鼻祖,但是今天可以看到同一时代的很多公司都已经消失了,但是SAP作为一家德国的软件企业能够活到今天,而且越做越好。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SAP有非常强烈的忧患意识,而且通过一些体系确保SAP在每一次技术浪潮没有被落伍。比如,SAP把研发跟创新视作为两个独立的机构在管,我们有专门负责产品研发交付的,也有专门的团队负责研究最新的技术。

第二,SAP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20个研发中心,我们既有在德国的研发中心,也有在美国硅谷的研发中心、在上海张江的研发中心。

第三,SAP在每一个阶段点上,比如说互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浪潮,SAP都是能够做到加大投入、自我创新、自我颠覆和自我转型的工作。过去的五年,SAP投入近500亿美金来完成向云计算的转型,今天SAP的研发收入占到营业收入的15%。通过对产品研发的投入,无论是体系上的保障,还是通过并购,SAP始终能确保我们在每一次技术浪潮上没有被淘汰。

用中国经验影响SAP

杨宇东:您是一个本土的职业经理人,现在又做到了500强的中国掌门人。您认为自己最大的优势是什么?以及您在管理方面的一些理念是什么?

李强:很长一段时间,我可能更多关注的是把德国或者欧盟先进的经验带回中国来。但是过去的3-5年,我做的更多的是,如何把中国好的经验反过来影响我们的产品。

这次SAP的“中国加速计划”,我们提了一个概念叫用中国的团队以中国的速度来研发面向中国的产品。中国团队可以理解、中国产品可以理解,什么是中国的速度?我经常跟我们所有的董事会的成员说,今天中国企业的增长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很多西方的想象。

今天我们去中关村科技园区、深圳的科技园区或者杭州的科技园区,很多地方都能够看到灯火通明的那些企业,每天都有大量的企业创业公司从这些灯火通明的企业里走出来。

我们这样的老牌企业如果不能用中国的速度在中国来做生意、在中国研发产品,我们就会被市场所淘汰。所以我想可能今天的对话跟以往有很大的不一样,我们也希望中国的经验反过来影响SAP,能够影响更多的跨国企业。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